《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cinyo
cinyo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高级居民
经 验 值:353
魅 力 值:148
龙    币:1085
积    分:540.7
注册日期:2005-12-02
 
  查看cinyo个人资料   给cinyo发悄悄话   将cinyo加入好友   搜索cinyo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cinyo发送电子邮件      

生命之花的绽放
生命之花的绽放
——关于幼儿产生“集中现象”及“正常化”的过程

让儿童在自由的工作中产生“集中现象”达到“正常化”从而促进生命之花的绽放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终极目的。那么什么是集中现象?什么是正常化?儿童工作中的集中现象及正常化的呈现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所谓“集中现象”指孩子受敏感期的生命冲动的刺激,从环境中选择某些东西,以整体人格与它接触,这时孩子的动作形成有节奏的韵律,用手、身体反复无杂念的去接触事物,处于忘我的动作中,仿佛与事物融为一体产生与环境孤立的状态。通过这种工作状态对象物的本质逐渐脱离物质自然进入孩子的心中,潜入孩子的整体人格的活动与智慧结合成为孩子的一部分。表现为孩子停止工作后内心会深深地满足、喜悦溢于言表,与此同时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更细心,对他人更有感情更坦诚。
蒙台梭利所讲的“正常化”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下面我们简要阐释使大家抓住其实质性的涵义。正常化指已经表面化的不正常现象诸如:杂乱、不顺从、自私、吵闹、贪玩、注意力分散等消失,孩子潜在的内心的正常心智――能控制自己,有自信感、安定感、诚实、慎重、品格良好、富有正义感、有自发的秩序性、遵守纪律。工作中更有耐心、协助他人,具有社会性感情及喜悦开朗的态度――又再度出现的情形。正常化的状态也会偶尔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内在散乱的生命原动力经过“集中现象”而形成统一,在混沌中产生秩序,又从秩序之中产生情感与智慧,这时孩子心中洋溢着亲切、爱与美好等强烈的愿望,儿童的生命之花已经绽放!
许多蒙台梭利教育工作者一直对儿童是否能真正产生“集中现象”进而达到“正常化”疑虑重重。我们不可否认让孩子在工作中产生“集中现象”并“正常化”并非轻而易举,但是这也不是绝不可为之的。要使儿童在工作中产生集中现象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环境,需要教师细心谨慎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耐心的等待!鲜花的怒放需要园丁的辛勤培育,儿童生命之花的绽放亦是如此!
下面我就以我班龚婷婷小朋友集中现象及正常化的呈现来举例阐述之:
龚婷婷:欢乐堡教一区学生,刚入班时四岁半左右,怕生人,见人从来不打招呼而且别人越问她她越往后躲,甚至会哭。她性格极其内向腼腆而执拗,老师问她问题她从不回答坚持问她就哭。她妈妈说她上过两年幼儿园还整托过大半年,但是她数数数不到二十、认数认不到五,语文及其他更没有一点上过幼儿园的样子,不仅如此她的同伴交往能力也很差从不主动加入小朋友的游戏,教师组织的游戏她也不参加。总之,龚婷婷刚入班时是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老师要求一点就哭。她的这种状态真的让我倍感头疼。
既然尊重孩子内在生命的发展,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发展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根本方法之一、是蒙台梭利教师应该遵守的原则之一,那么作为蒙台梭利教师我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尽量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耐心的观察、静待这个小女孩内在生命的自然呈现,随之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引导她走向自我教育、自然发展的道路。
以下我将分阶段的介绍孩子的不同表现及教师的不同引导方法与策略。
第一阶段;婷婷初入蒙氏工作室时,完全不敢离开妈妈单独面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我只能让她妈妈坐在角落里。我想这样婷婷会觉得安全些。即使如此,开始的两天婷婷仍不离开妈妈和老师去选择工作。我带领其他小朋友在她旁边的桌子上作工作,同时暗暗观察她的反应。当我们做到捞彩色玻璃珠的工作时,我发现婷婷眼中放射出感兴趣的光芒,但我没有主动请她来参加我们的工作,我希望她能自己勇敢的走出第一步。
这样过了几天后,婷婷已经对环境和教师熟悉不用妈妈陪了。她开始单独在教室中游荡、观看并且表现了对环境的兴趣。这时我只采取侧面引导的方法是她主动请求我。比如,一次我正给一个小朋友示范捞彩色玻璃珠的工作,婷婷按捺不住终于走近我们用那种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此时,我知道时机已成熟于是问她:“婷婷想做吗?只要你请求,老师就教你!”她犹豫着扭动着身子,几分钟后她见我没妥协的意思终于怯怯的说“老师,你教我!”声如蚊蚋,可是她终于战胜了自己,与此同时我们师生也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阶段;频繁的选工作、频繁的工作。她对工作室环境熟悉并发生兴趣后开始频繁的选工作。在这时期我主要在示范工作的同时观察其对各区工作的喜好以便为她准备是适宜发展的工作环境。
婷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开始频繁的选这工作,而且每一项工作都是做一下就收,根本不能稍微专注的坚持较长时间的完成某项工作。我虽为其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浪费在取工作与收工作上而可惜但并未真着急。我仔细的观察她选工作的情况及工作时的表情发现她对生活区的工作更感兴趣些,那么我就针对生活区的工作延伸引导使其坚持下去。例如:舀玻璃珠的工作,玻璃珠是从一到十不同颜色不同质地可以边舀边数数也可以作奇偶数学习。当她第一次完成这个工作的全部延伸时我是欣喜的,毕竟这是我们的又一次突破。
第三阶段:尝试性的做过大多数工作后,出现阶段性的对工作室失去探索的好奇心,表现为不积极选工作时有游荡现象。
婷婷大概入园快两个月了,这时她已经完全熟悉环境,信任小朋友及老师并且能完成蒙氏工作室的大多数工作的基本示范。她的进步是明显的,可是尽管如此她在表达自我和对待陌生人的方面仍很羞怯偶尔会表现较执拗的现象。
我为婷婷的种种进步而高兴,可是就在我们认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我又发现她不积极选工作了,似乎对工作室的工作失去了兴趣,又处于游荡、偶尔选工作、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的现象。
从孩子身上我已经学会了耐心与冷静。经过仔细思考后我发现婷婷对工作室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好奇心,一些基本的工作对她来说没有了挑战性。那么我应该加强教具的综合延伸、丰富工作室的环境,唤起她新的热情和好奇心使其重新投入工作中。于是我想方设法加强教具的综合延伸与结合,比如棕色体的延伸,数棒的系列延伸。这样经过几次综合引导工作婷婷发现原来一项工作可以做出好多信的做法,于是她做工作室的集中性与坚持性都大大提高。
第四阶段:伟大的集中现象终于出现了,孩子呈现出了无比的专注与认真能整小时甚至一上午的坚持一项工作,而且她工作后表现出满足与发自内心的喜悦。这让我惊奇,内心充满了某种敬畏与感恩,生命毕竟是神奇的!
经过第三阶段儿童工作的休整与停顿及我教学准备的加深加大,孩子终于可以坚持工作了。例如婷婷做棕色梯与粉红塔的结合工作时会反复不断地让玻璃珠从上到下的滚落而她就一直不停的拿、放、滚、听声音半小时乐此不疲,坚持一星期连续不断的选择。
再比如一次我引导她做彩色圆柱体的工作,她做完水平和积高排列后要求去一张大纸画。我给她纸后简单示范性的画一个圆柱让她自己来画其他的。她先在画纸上画出了四组彩色圆柱体螺旋排列的水平示意图然后涂色。她一直心无旁骛的细心涂色,我几次走到她旁边看她工作的进展她都旁若无人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甚至还自言自语“要沿着边涂满”并不住地微笑。当几乎一个上午过去后,她拿着她的作品激动的向我讲“老师,我要带回家。”我笑着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为她自豪无比。
凡此之例时有发生。每次婷婷经过这种以全体人格去接触工作后她的心理和外在表现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她自信多了也爱讲话多了,她会积极地参加小朋友的活动、热心的照顾弱小,甚至可以站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婷婷已经完全融入蒙氏工作室的环境成为一个健康发展乐观向上的小女孩了。
从婷婷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儿童在蒙氏工作室要出现“集中现象”并达到“正常化”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身为蒙台梭利教师要顺应儿童生命的发展,尊重儿童生命自然发展的规律,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生命之花的绽放。那么当我们看到儿童生命之花的绽放、感受那生命之花的芳香给儿童生命本身带来的惊人变化时,我们才会充分体味到生命的神奇,充分体会到蒙台梭利博士对生命本身关注的伟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cinyo》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2005-12-05 22:17:4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