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李娜
李娜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33
魅 力 值:66
龙    币:201
积    分:106.5
注册日期:2005-12-09
 
  查看李娜个人资料   给李娜发悄悄话   将李娜加入好友   搜索李娜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李娜发送电子邮件      

生 命 的 等 待
生 命 的 等 待

李娜/文



许多人都在说“帮助孩子”,这个词有一个潜在的用意就是“我替孩子做些什么”。我认为,帮助孩子的重点在于等待,这是生命的等待。

“十一”时和朋友去爬山,有一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也在爬山。那个宝宝也就三岁多一点。他们和我们同时爬到山顶。一家人都带着野餐的东西,还有帐蓬、充气垫之类的宿营用品,他们把这些支好、铺好后便坐下来休息。他们的宝宝走到离我们不远处的一块石板旁边,转了几圈,便蹲下来默默在看着。

我很好奇,走过去想知道他在看什么,发现他在看一只小虫子。那是一只长满斑点的小瓢虫。小虫在一个小洞旁边转悠,洞旁边有一圈小虫挖洞时捣腾出来的小土末儿。这个孩子在观察小虫是怎样活动的,观察得特别仔细专注。就在那只小虫刚要爬到洞里时,我悄悄靠近他,像孩子观察虫子一样观察这个孩子。

这时,奶奶过来了,一把抱起他。孩子的腿用力地瞪着,啊啊地哭喊。奶奶有些气愤地说:“哭什么呀,抱你过来我们要吃东西呀。”

我心里特别难受。这位奶奶根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更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如果说这时候给孩子帮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安静地蹲在一边,看看孩子在干什么。成人跟孩子相处时的等待太重要了,这一点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一次,巴学园户外活动,我坐在秋千上看着孩子们活动,这时,淘贝儿在木屋旁安静地来回走着,走着走着,来到一个被掏空棉花的小枕头边,拿起来,很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便扔下,向沙坑方向走去,走了几步又掉脸看了一下枕头,然后来到沙坑。他在沙坑里玩了一阵子重新折了回来,第二次拿起了枕头,非常仔细地从枕头开口处往里看,将手指伸进去,拽出仅存的一点棉花,撕了撕,摸了摸,再将棉花塞进枕头里,放回原处就离开了。

到了下午,我发现那只枕头已被他拿进沙坑里了,他努力寻找各种各各样、大小不一的小石子,专心致志地往枕头里面装,脸有充盈着满足和幸福的神色。

陶贝儿在研究什么呢,发现了什么呢?获得了什么呢?对于这个具有混沌意味的问题我们不必过于探究。我们要探究的,是尊重他的研究、发现与获得。记得李跃儿老师说过他的老父亲因为太过于关照自己种的菜而使菜苗一棵接一棵地枯萎了,我们对待孩子也是同样道理吧。与孩子相处时要给他们留下成长空间,控制自己时时处处的“帮助”欲望,安静地坐下来,仔细观察,等待真正需要帮助的时机,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





秋天到了,老师们带孩子外出。地上落满厚厚一层树叶,孩子们兴奋地在上面踩来踩去。回园时,淘贝儿和大乐乐走在队伍最后面,走着走着,他俩停了下来,趴在一棵树下。走在前面的老师发现他俩落后了,大喊“快一点”,我说等等,便走过去,发现这两位男士正在拨开杂草,探下脑袋,既安静又专注地观察,长时间不动。

当他俩终于抬起脑袋时,我问在看什么呢?大乐乐说,有个蚂蚱不出来。我说用手拍一下草,它就出来了。他俩同时用手去拍,蚂蚱一下蹦了出来。两人既惊又喜,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什么是帮助?提前之一是等待——等待自己搞明白帮助孩子是需要等待的;前提之二也是等待——等待帮助的时机出现;前提之三更是等待——等待想清楚帮助的方式。

我看见太多这样的情景: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寸步不离地跟在孩子后面,无论孩子做什么他都要帮,似乎不帮孩子做些什么心里就过意不去。这种美其名曰的“帮”,其实在掠夺着孩子成长机会,把孩子活动的空间塞得满满的,百害而无一利。在与孩子相处时,成人的角色是“靠后”的——靠后才能等待,等待才能清楚,清楚才能把握,而把握准确了,你的孩子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
李跃儿教育网论:http://cw08130.chinaw3.com//bbs/index.asp
2005-12-09 14:07:2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0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