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李娜
李娜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33
魅 力 值:66
龙    币:201
积    分:106.5
注册日期:2005-12-09
 
  查看李娜个人资料   给李娜发悄悄话   将李娜加入好友   搜索李娜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李娜发送电子邮件      

李跃儿回龙观家长培训:敏感期(录音整理稿之二)
回龙观家长培训:敏感期(录音整理稿之二)


李跃儿



来源——李跃儿教育网论坛:该网址不再展示 ... 2%2D13+17%3A33%3A22







人只有力量是不行的,只有物质的部分、有形的部分是不行的。儿童在成长中,对于环境的吸收,形成了大脑中无形的部分,非物质的部分,也就是精神的部分。

上帝给人吸收的力量,又给了敏感期。敏感期又是什么呢?是儿童对世界的爱。有了这个爱,儿童就能够恰当地选择,而他的选择,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也就是由我们前面说过的,是由“密码”决定的。

程序的第一步,也就是敏感期的第一个,是秩序敏感期。






当然,儿童是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秩序的,在蒙特棱利之前,所有的成人也不知道人出生后会有这样一个秩序的。这个秩序是怎么一回事呢?

婴儿出生以后,他观察环境,观察家里物品的颜色,物品的形状,物品摆放的位置,家庭成员的声音,脸面的表情和身体的表情,所有这些,都会成为“秩序”的有形形式。每一种事物都有一种特定的形式。比如人的形式,就是肩膀上面有一个椭圆的脑袋,脑袋前面有两只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鼻子下面是嘴巴,竖着的两条腿,直立着走路。

儿童把他出生时所在的环境里的物体和人的形式,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在儿童0至一岁半,最晚到了两岁,这个秩序也就是他的生命发展所需要的形式。如果这个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生病。

蒙特棱利讲过欧洲一个贵族家庭的孩子,在这个孩子一岁半的时候,保姆因事要离开一段时间。新来的保姆也经过蒙台梭利机构培训过,懂得对待儿童的方式。但是,自从这个保姆来了之后,孩子就不吃饭,整天在哭,每当见到这个保姆的时候就跟遇见鬼一样,拼命地躲,吓得不得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好不容易熬到老保姆回来。

两个保姆在一起讨论,进行比较,从给孩子洗澡到给孩子吃饭再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等等,最后发现一个差别:老保姆给孩子洗澡是用右手托着脑袋左手给他洗,第二个保姆正好相反,是左手托着脑袋右手给他洗,这样就把孩子的秩序给打乱了,他便开始焦虑、开始痛苦。

如果这种痛苦持续下去,就会成为一种深层的心理伤痕,等他长大了之后,也会常常莫名其妙地焦虑和痛苦,使他不知道为什么焦虑为什么痛苦,因为这种焦虑和痛苦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了。

举一个潜意识的例子:我儿子一吃苹果就会害怕,害怕咬到虫子,后来发展到讨厌吃苹果,但他意识到的,只是不喜欢吃苹果。有次我突然想起来,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他吃苹果时吃到一只虫子,从那以后,每当吃苹果的时候他就害怕,渐渐地,这种“害怕”成了他的潜意识。而自从讲明这个原因之后,他就再也不怕吃苹果了。




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关恐惧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个孤儿,很多人都在批评这位心理学家不人道,因为他把一个孩子用来做试验了。

他给这个孩子一只小白鼠。孩子很喜欢这只白鼠,每次见了都特别高兴,跑去跟白鼠玩,特别友爱。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次,心理学家开始了他的试验,就是在孩子跑过去和白鼠玩的时候,敲响一个能发出非常刺耳响声的东西,每当孩子跑过去刚要抓住白鼠的时候他就敲一下。孩子一听到响声就会受到惊吓,要么跌倒在地要么放声大哭。对孩子而言,他当然不能分辨这种可怕的声音是从老鼠嘴里发出来的还是另外地方传过来的。他不知道这种声音和老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但是他把可怕的声音与老鼠联系在了一起,以后一见老鼠就吓得惊慌失措。心理学家跟踪这个孩子直到二十多岁,发现他仍然在害怕毛茸茸的东西。所有这种长着短毛的毛绒绒的东西他都害怕,见了就会脸色苍白,恐惧得要命。

这种恐惧,来自他的童年而形成的无意识……




我们再来讲秩序敏感期。有一个儿童,他以前睡的小床是带栏杆的,有一次被爸爸妈妈带着旅行,来到意大利一家旅馆,因为没有这种小床,爸爸妈妈就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一起睡。从这之后这个孩子就不停地哭闹,接着他病了,不吃不喝,发高烧,抽搐,医生们没法治疗他的病,而孩子眼看性命难保了。

蒙台梭利跟一位朋友去看这个孩子。她在床上放了两只大枕头,枕头中间留了个空档,又拿一块布遮在两只枕头上面。孩子在床上哭啊哭啊,边哭边滚,滚着滚着,一下滚到两只枕头中间那片洼下去的地方,便安静下来,很快睡着,一睡睡十多个小时。这时,人们发现,原来病是由于秩序被破坏所造成的,问题找到了,孩子的病也渐渐好了。




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是我在宁夏办儿童之家的时候,有个名叫颖颖的女孩,被他的妈妈当作白痴,这位妈妈亲口对我讲,她想弄死颖颖然后自己死。那是个特要强女人,她一直在说:“我为什么会养出这种孩子?”我们全体老师在颖颖身上下了很大功夫,颖颖终于变得阳光灿烂了,那时她已经快到4岁了。4岁开始过第一个敏感期,这样,她就像个活标本一样,很快将所有的敏感期都过了一遍。

在儿童小的时候,他的敏感期我们不太能够看得出来。我们会认为儿童就是这样的。但是,当儿童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到那个敏感期时,我们就会觉得,哇,原来真是这样。

记得有一天,颖颖被妈妈送来后一直在哭,我穿着拖地的大长裙坐在桌子跟前给他用纸卷小纸娃娃,我先卷一个纸桶,粘起来做成个小帽,再画上眼睛鼻子。每做好一个就放在桌子边上,颖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做,渐渐忘了哭了。但她仍在伤心,我只要一停下来,她就哇地开始哭。

这时,我发现裙子太长,拖在地上,就把裙子下摆拉起来放到腿上。正在哭着的颖颖一见,停下哭,小手拉起我的裙摆,照原样放好。放好之后她说:再做。让我再做纸人。

我心里奇怪——这个4岁的孩子难道对秩序还这样敏感?有点不信,我把裙摆再次拉起来放在腿上,颖颖见了,立刻不看我手里的纸人,而是盯着裙子,一声也不吭地,象个老奶奶似地重又把裙摆放到原处,再回过脸来说:再做。

再后来,我发现颖颖的秩序敏感期到了什么程度?蒙式教具里面有几十块几何板,每块几何板配有实心、细线条、粗线条三种卡片,这些卡片加起来共有100多张。

有一天,一个孩子把这些卡片全都洒在地上,颖颖走过来,一声不吭,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一张一张开始捡。我说颖颖,老师帮你捡吧?颖颖说请离开。

儿童的工作与成人完全不同。成人是追求的是工作的结果,儿童注重的是工作的过程。成人总是追求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率,而儿童的工作是不计时间、不讲效率的,他们是通过工作发展自己,所以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所以,颖颖不需要我的帮助,自己埋头在那里捡。看得我直发愁——天哪,这么多卡片,什么时候才能捡完?颖颖小身子窝在那里,一张一张地捡,不累坏了吗?捡了一回儿,我看见她叹了口气,脑袋活动了一下,掉过脸,看着别人在玩,之后,吧唧了一下嘴,重又开始捡了,前后捡了差不多快有一个小时,才把卡片全部捡完,舒了一口气,满足地走了。




人为什么需要秩序呢?这会使得儿童按照一个秩序有节奏的、平稳的向前发展。她选择了这个,别的对她就不存在了。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照着了什么地方就只看到什么地方。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到了这么多东西,花花绿绿,都是他没见过的,如果没有秩序,他就无法从一个物体开始探索。为了让他专一地,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地探索这个世界,所以,大自然给他创造的第一个敏感期就是秩序。这就使他看到了录音机,他的世界里就只有这个录音机了,其它事物对他而言是不存在的。一直到把录音机的特质全部了解完了,他才选择下一个。

在他喜欢录音机的时候,别的东西不会吸引他。如果没有秩序,儿童会对着这个丰富的世界一下子扑上去:抓住这个,一看,哇,还有那一个;抓住那个,一看,哇,还有另个……孩子就会什么工作做不了,身心整个紊乱了。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有的两岁三岁的孩子已经是这个样子的了。这种孩子无法固定在任何一个工作上,无法持续地完成任何工作,也无法归位。他们到一个地方,只要看到有好玩的东西,想也不想,也不观察,冲过去就抓,抓着看也没看清楚,就毫无理由的扔掉,再去抓下一个。

--
李跃儿教育网论:http://cw08130.chinaw3.com//bbs/index.asp
2005-12-14 09:38: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9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