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712 |
魅 力 值:1561 |
龙 币:6600 |
积 分:3445.3 |
注册日期:2005-12-04 |
|
|
|
概念的形成过程看感觉的教育(有案例说明)
概念的形成过程看感觉的教育
儿童借助所有的感觉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儿童只有掌握了身边事物的基本概念,智能才会向着高层次发展。而概念的形成由连续的感觉运动所知觉的行为开始。例如:经由感觉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听、看、感觉、触摸而了解声音的强弱,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粗滑、轻重、冷热等,然后形成大小、明暗、轻重、方圆等各种概念。由于连续的感觉运动使概念得以形成,所以感觉的发展必须比高层次的智能活动早些进行。
这里我们用海伦·凯勒的特殊例子来做说明。
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给她带来一个洋娃娃。因为那时海伦还不知道世间万物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所以老师给她洋娃娃时在她手上拼写DOLL。接下来一段时间,用这种方法她学了一些新词,但是她仍不明白,不能将词和实物联系起来。一天,海伦在学单词“杯子”和“水”时不能将其分开,认为杯子就是水、水就是杯子。莎莉文实在没办法,又重新给她练起了DOLL,海伦不耐烦了,抓起洋娃娃摔碎了。于是老师将她带到花园的井房,将她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她手上流过,同时老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单词“WATTER”--水。海伦静静地站着感觉手的动作,突然间她恍然大悟,有一股神奇的感觉在她的头脑中激荡,她明白了语言文字的意义。什么触发了她呢? 水接触手的那种清凉的感觉与另一只手上老师给她画的“WATTER”--水的符号这两种触觉在大脑中整合最终形成概念。从此海伦·凯勒走出了无知而封闭的黑暗世界,开始了自己的智慧之旅。
所以说人类对事物的概念首先来源于感觉。
案例6:
长棒的引导工作
班级:教五区 姓名:董英泰 年龄:一岁四个月
我们教五区的英泰对长棒非常感兴趣,总是取下来看,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下面是老师的观察记录:
英泰今天对长棒非常感兴趣,铺完工作毯就去拿长棒。他一根一根地将长棒放在工作毯上,我认为他对搬运的工作感兴趣,就一直观察他。他开始排列长棒而且非常专注,把顺序错乱的长棒排得很规整。过了很久他突然推开所有工作,拿起教具敲打。我走近他:“英泰,如果你不想做了就请你将工作送回原来的地方,好吗?”他摇着头,手还是不停地摆弄,但他停止了敲打,他知道是敲打声引来了我的关注。他知道精美的教具不应该这样使用,因为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说:“我们要轻轻地放下,轻轻地拿起……。”于是我决定开始进行工作的展示,让他知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教具,当他知道正确使用的方法时就会爱惜教具了。教具会引导他、吸引他,并逐渐使他了解教具呈现的概念。“你可以看老师做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坐下来,开始进行教学。
1、“这是长棒的工作,长棒。”他安静下来,点着头,小眼睛盯着红色的长棒,非常专注。我知道可以继续引导他了。
2、“这是最长的,最长的。请你拿起来摸一摸。”他一把抓起最长的,惊奇的目光落在这根长长的细棒上。两只小手臂拼命地展开想抓住两头,他想象老师一样拿取。我笑着接过来,继续进行引导。
3、“这是最短的,最短的。请你拿起来摸一摸。”这一次他完全模仿老师的动作,很仔细认真地摸了很久,并放在长的上面比较。看来他发现了两根之间的不同。通过触摸,他对两根长棒有了理解,并形成了概念。
4、“请你指指哪一根是最长的?”他很认真地使劲地指点着那根最长的。
5、“请你指指哪一根是最短的?”他毫不犹豫地指向那根最短的。
6、“请你指指长棒的工作在哪里呢?”他看看我露出天真的笑容,然后用一双小手拍向长棒,并迅速收回,高兴地拍着手笑个不停。
7、“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长棒摆一摆。”
8、“请你将最长的交给老师。”他高兴地拿起最长的交到我的手里。接着他拿起最短的交给我并发出“短(du)”的音节。
9、我将长棒按顺序摆好,他认真地看着。突然,他站起来跑到数棒跟前叫道:“长(qiang)”,并把它拿到我面前,我高兴地问:“那里有最短的吗?”他放下手里的长棒,跑回去毫不犹豫地拿来数棒一。就这样我们把所有的数棒和长棒放在一起,一一比较、配对。孩子在配对过程中通过视觉和触觉,逐渐认识了长短,整个上午英泰处于兴奋、专注的状态。
案例7:
关于概念转移的记录
班级:教五区 姓名:秦瑞安、秦瑞文 年龄:一岁六个月
1. 在楼下活动区游戏时,安安突然抓住我的手走到球海边,小手指着球说:“要!要……”因为他基本认识了颜色,我就问他:“你要什么颜色的球呀?”因为他的语言发展还没有达到能够说出名称的阶段,所以他拼命地指;“这个,这个(jige)。”
2. 问:“是蓝色的吗?”他摇头,“是红色的吗?”他还是摇头。当我刚要继续问下去时,他指着围栏边白色的齿轮说:“这个,这个(jige)。”我惊奇的看着他问:“你是要白色的,是吗?”他非常肯定地使劲点着头。我把球拿出来交给他,为了证实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我继续问他;“你还要什么颜色的球呀?”他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指出黄色的。我兴奋地抱起他,并对他说:“太棒了!太棒了!安安你太棒了!”
3. 时一直站在边上的文文也挤过来,说:“要!要!”他不等我问就指着黄色的球,我拿了给他。他继续指红色的球。当他拿到两个球后,张开双臂说:“抱抱!”原来他也要我抱。也许看到安安的行为得到赞赏,他也要证实自己可以做到,并要求同样的待遇。就这样我们进行20多分钟的拿球及颜色配对的工作。看来过去对他们进行的感官训练有了成效,今天他们将颜色的辨认及颜色配对的工作结合到了生活游戏中。使我惊奇的是,他们竟能够想办法让人理解他们的需求,把不同形状相同颜色的物体联系到一起,这是智能发展的表现。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了概念的转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验。
以上记录说明了孩子通过感觉训练发展了语言及智能的概念理解。这一切发生在1岁多的幼儿身上使我感到震惊,同时证实了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我们认为它不但可以进行3~6岁幼儿的教育,它完全可以进行更早期的教育引导。只要幼儿开始注视物体的移动,有意识的动作(如:有意识的摆弄物体,有意识用舌头舔甚至试图去咬东西。这时就证明他们可以很自然地使用所有可用来观察、感受的物体。)时就应该可以进行感觉训练。再进一步说,当孩子降生后就应该开始这种感觉训练。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建议从孩子出生后,就应该由家长或老师对其进行感觉训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