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712
魅 力 值:1561
龙    币:6600
积    分:3445.3
注册日期:2005-12-04
 
  查看正本清源个人资料   给正本清源发悄悄话   将正本清源加入好友   搜索正本清源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正本清源发送电子邮件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
在蒙台梭利的著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特殊的、令人费解的用语,例如:“正常化”、“孩子的工作”、“吸收的心智”、“敏感期”、“脱离常轨的发育”、 “秩序感”、 “注意力集中”等。这些用语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蒙台梭利在教育中发现一些生命事实及教育事实后,从生物学或其他学科借来这些词汇,并用它们来表示自己在教育中发现的一些特殊现象。这些词是根据事实总结得来的、能够非常贴切表达各种教育现象。不仅如此,各种教育现象彼此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孩子塑造自己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来列举构成蒙台梭利教育的这些表现生命的事实与教育事实的主要现象,并解释这些教育现象所表示的生命事实。

一.儿童的工作
工作似乎是成人的专利,儿童怎么会工作呢?一些家长在听到孩子要“工作”后很奇怪。可是蒙台梭利将儿童被敏感期的原动力所激发,以整体人格来选择,以内心深处个人的节奏与环境产生整体人格的活动。称为“儿童的工作”。在她认为儿童在工作中完成自我。
但是,儿童的工作与成人不同。这种不同集中表现为儿童是“为工作而生活”,成人是”为生活而工作”。下面我们就具体地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同。
1、 儿童工作是内在本能的驱使,遵循自然的法则,而成人的工作必须遵循社会规范和“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生产量”的原则;
2、 儿童的工作以自我实现与自我“完美”为内在工作目标,没有外在目标,而成人的工作追求的则是外在的目标,以团体的共同目标为目标或以外在的诱因为目标;
3、 儿童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和建构性的工作,而成人的工作是一种机械化、社会性和集体性的工作;
4、 儿童的工作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无人可以替代的工作,而成人的工作是经常需要分工来完成的工作;
5、 儿童的工作是适应环境、以环境为媒介来充实自我、形成自我并塑造自我的过程,而成人的工作是运用自己的智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造环境的过程;
6、 儿童的工作按照自己的方式、速度进行,而成人的工作不能拖延、讲求速率和充满竞争。
如上所述,儿童正是在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工作中,实现了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并走上了
心理发展的正常化之路。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无意识的工作->心智工作->有意识的活动性、创造性与建构性的工作,都是为了沟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展开人类的自然秉赋,使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工作,蒙台梭利主张必须为儿童准备工作材料,以此作为有准备的环境的一部分,从而使环境更适合儿童特点和更有教育意义。因此孩子与环境的互动活动就成为孩子为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整体人格性质的活动。
我们再来看看杜威对孩子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见解,他说:“人类智慧的发展,每每与动作的机会和需要紧密的连接着。每一个学校的中心活动应该表现于工作之中,习俗所说的‘读书’并非新学校的真实意义。只有继续地工作、集体的创造和不断地培养才能促使人类的智慧与知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在整个社会的范围之内,各个人的经验是具有充分自由的予取的。换句话说,就是个人的经验是能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任何最基础的工作,都交织着自然的特质与活力,集体生活的过程,也包含着社会的发明,组织与人类义务的建立。所以要使人类知识继续不断地丰富与扩大,唯一可持的方法,就是在活动中直接跟事物相接触。而这种接触就是以自然需要和自然倾向来进行主动选择的工作。”
我们可以在下面的实例中了解“孩子的工作”的意义。
案例:
教一区的丁丁今年只有三岁半。他可爱的小手紧握着指甲刀,准备给李新宁老师剪指甲。他的右手拿着指甲刀,正要往李老师的右手食指落下去。李老师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他抬起头瞪大了眼睛问:“老师你害怕吗?我已经在纸上剪了好多次了,我会小心的。”李老师笑着点点头。
于是,他用左手抓住老师的手,皱着眉头认真地将剪刀卡住指甲。就在指甲刀将落在手指的一刹那,他的右手往后边轻轻移动一下,在移动的同一瞬间,老师指甲被剪下来一段。同样的情形又重复出现。李老师表面镇定自如,可心里却一直在打鼓,同样的操作有节奏地反复进行,直至一双手的指甲全部剪完,丁丁得意地看了看说:“老师你看,我没有把你的手剪坏。”虽然他剪得不整齐,但他知道自己可以为别人服务了,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这之后,丁丁对剪的工作越来越有兴趣,现在他可以自己创作剪各种形状,并学会自己做手工复制教具。
如果在那个时候,教师突然放弃,不让他进行下去或惊叫,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步调,也许在剪下去的瞬间,手不再那么微妙地移动一下。假如她意识到教师的紧张,说不定身体的某一部分会产生紧张,右手与左手反而无法保持协调,而剪到老师的手。
在那个时候,孩子希望选择“给老师剪指甲”。右手、左手、眼睛、姿势及全部的精神都贯注在剪的工作上。所以他被深藏在内心的节奏所引导,右手的动作、左手的敏捷退缩,眼神的集中等都达成协调的状态,产生整体性的行动。像这样,丁丁的整体——手、眼睛、脊椎、神经与肌肉全部——都会透过当时的动作而成长。尤其在其心中,人格更有大幅的成长。
案例:
教三区的郭语心(两岁九个月),因为她的母亲总是担心孩子会上火,而他又不喜欢吃水果,所以老师每天在午点时会让她利用刀子自己切香蕉或其他水果,然后自己吃。我们发现第一 她对此项工作非常感兴趣,每切下来一刀就会吃掉一块,很快她就把水果吃完了,而过去她要用一个多小时才能吃完。第二 她在切的过程中会很富节奏并小心翼翼。如果老师顾忌孩子小而不利用这种方法解决她吃水果的问题,那么她可能就会错过练习的最佳时期,也就无法使孩子尽早地得以锻炼这种协调性。
上面所举的例子说明顺从发自内心的个人节奏,完成整体人格的活动才是“孩子的工作”,其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做什么事,而是完成自我的发展。

二.集中现象
我们一般都会说“精神集中”、“注意力集中”等词,所以在我们的概念中集中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等。在蒙台梭利教育中,“集中现象”指儿童受敏感期时的生命冲动的刺激,从自己所接触的环境中,选择某些自己对其有特殊敏感的事物,投入自己的全部精神与它接触,这时孩子的动作形成有节奏的韵律,身体动作处于无意识的协调状态,精神处于毫无杂念的忘我状态,仿佛与事物融为一体产生与环境孤立的状态。通过这种工作状态儿童工作的对象物的本质逐渐脱离物质自然进入孩子的心中,潜入孩子的整体人格的活动与智慧结合成为孩子的一部分。表现为孩子停止工作后内心会深深地满足、喜悦溢于言表,与此同时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更细心,对他人更有感情更坦诚。

蒙台梭利将包含下列三个时期的现象称为“集中”:
①准备期间——准备要工作(整体人格的选择与活动);
②“伟大的工作”期间——与外界事物产生关系;
③休息期间——停止自发性的工作,内心产生喜悦与满足,澄澈而明朗(人格整体的变化与成长)。

蒙台梭利以这种“集中”为契机,将集中视为“教育的关键”。下面我们把“孩子的工作”→“集中”→“教育的关键”间的连贯性进行如下分析: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当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他们会清楚地表达。如果他们需要帮助,他们就会请求自己周围的人并积极保持人际关系。自己一旦掌握了方法,就会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此时就产生了追求独处的要求,他们把自己孤立于环境之外。这种状态是任何人都不能帮助孩子达到的。
由于孩子的“集中”是从外在世界中解放自己所得的,是由内心涌现出来的,所以外界
的物体不能够成为心智的发达、秩序、和平的媒介。集中现象才是内在力量的源泉,是解决
所有教育问题的关键。

案例:
平方珠片的工作
班级:教三区 姓名:李慧杰(小名妞妞) 年龄:3岁

我来到教三区时,妞妞正在选择平方珠片的工作。
看着她小心翼翼地从最多的珠片一片一片地取到工作毯上,并一个一个地排序,我很惊奇。因为她才来三天,这份工作老师绝对没有示范过。
于是我静静地坐下来,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
当她取完42后,直接取了22和12。虽然如此,她还是按顺序排列了。小手在玩弄最少的12,转来转去。突然,她用12去比较22依次到102。嘴里自语着:“这个多,这个也多。这个多呀!啊!这个是红色的,这个是蓝色的,这个是白色的,这个是黄色的,这个是绿色的……”然后将红色的12放在22下面,欢喜地看着,摇着身体好得意。
正当我觉得她也许该换工作时,她开始改变摆法,将所有的珠片铺开,要排成一片,可努力了很久终未成功。
我走近她,因为这是老师进入的良好时机,她的兴趣在继续完成其他形状方法的追求上。可是她并没有注意到我,也没有意识请求帮助。我只好静静地坐在她身边,继续看她的工作。
“啊!”,我轻声叫了一下,看呀,这个孩子开始积高了!将不同大小的珠片按顺序积高,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多彩绚丽的金字塔,没有任何错误。这太令我惊奇了!这是要到四五岁时才会出现的自发结构现象,而她才三岁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我赶紧起身取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同时她也起身取来平方珠链进行结合。
妞妞把平方珠链取来就进行围绕,感觉不够长,她就小心地一点一点收拢,最后合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她自己笑着,啊,啊地叫着。然后静下来看着自己的作品,沉醉其中,很久很久。她不寻求别人的赞许,只是一个人静静地看,脸上露出极度满足的表情。
过了很久,她开始抬头看看其他人,又看看自己的工作,然后静静地收回工作。收的时候开始有些乱,我放下相机蹲在教具柜边,引导她一次取一个按顺序放好。看到她脸上很平静但却自信了很多。包括她的动作也不再迟疑。
收好工作,她去洗手喝牛奶。我马上找到教三区金老师讲述了这个过程并询问妞妞的情况。金老师说妞妞的状态很好,观察能力很强,并没有单独对她示范过,但她看鲍云昊做过一次,当时也没发现她很注意,因为她在做自己的工作。但今天她却表现出来这种自发的学习状态。在她这个年龄如果给予很好的环境,正当适时的引导,这种吸收性心智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时刻对于她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就是生命的轨迹所呈现给老师的提示。孩子那完美的天性,心智的自然发展将指引老师教育工作的安排。

三.正常化
蒙台梭利所讲的“正常化”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下面我们简要阐释以使大家抓住其实质性的涵义。正常化指已经表面化的不正常现象,诸如:杂乱、不顺从、自私、吵闹、贪玩、注意力分散等消失,孩子潜在的内心的正常心智——能控制自己,有自信感、安定感、诚实、慎重、品格良好、富有正义感、有自发的秩序性、遵守纪律。工作中更有耐心、协助他人,具有社会性感情及喜悦开朗的态度――又再度出现的情形。正常化的状态也会偶尔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蒙台梭利所谓幼儿教育的“正常化”就是能够符合以下条件的客观现象。
①本质上为正常状态,然而有不正常的情形显示于表面上的状况;
②具有其正常程度的一般准则或规范;
③“正常化”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顺应其本性的方向,遵守法则,有促进内在的可能性时才会发生。所以还存在着能促进它的客观方法。
所谓“正常化”就是将发育时脱离轨道的原动力纠正恢复到原先的轨道而呈现的现象。矫正到实现的过程就是随着“敏感期→孩子的工作→集中”的事实。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正本清源》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不想留啥签名
2006-02-23 15:26:2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7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