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4536 |
魅 力 值:9289 |
龙 币:19892 |
积 分:16426.5 |
注册日期:2003-03-19 |
|
|
|
学钢琴,没兴趣当然学不好
做什么兴趣项目都具有相通的道理:一是兴趣,这是内在的动力;二是需要,这是外在的压力。这两者缺一不可,且次序不能改变。孩子学钢琴也要服从这个规律。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广泛而肤浅,表现就是做什么都虎头蛇尾。因此,孩子的父母必须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兴趣和需要之间帮助孩子寻求必要的平衡。
孩子如果对钢琴的兴趣从开始的新鲜变成索然,甚至变成一种负担乃至心理压力,即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至副效益,那么还怎么让孩子继续去学?家长和老师必须成为有心人,要在平日里从点滴抓起,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动力,以保持孩子学琴的劲头。寒冰三尺非一日之工,可不能从眼前找原因,更不能等着问题都酝酿成结果再来找原因。
其实刘先生身边就有很好的反面例子:庄飚。庄飚是鲍蕙荞先生的儿子,这家伙从小的学琴条件就极其优越,他的母亲鲍蕙荞、他的老师刘诗昆都是钢琴家。他有那么好的条件,在国内可以直接师从钢琴教授、在国外可以拿着中国顶级钢琴家的推荐信到任何地方深造,这是多少学钢琴之人无法实现的梦想啊。结果呢?学了二十年钢琴,尤其还包括留学,这家伙竟然什么都没学出来,成了“业余里的专业、专业里的业余”,跑到国外就是玩了几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琴?没兴趣。”现在,这位留过学的钢琴硕士在卖钢琴。
至于刘先生说“2岁多的幼儿就可以学琴”,这也是一处严重的误导!不能因他是中国钢琴领域中顶级身份的专业人士,就能容忍并接受他的误导。稍微懂得一些运动生理学的就能会有这样的常识:六周岁以内的孩子,因为手、腕、臂、肩等处的小肌肉、小关节都是柔嫩和脆弱的,基本不能胜任大部分精细动作和力量动作,因此国家才会把小学的入学年龄定格在六周岁,以避免孩子过早用笔;学钢琴也是一样,六周岁之后才能有效地按琴键、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否则孩子的手容易受伤。可是,刘老师的如上观点,让人不得不把之与他的钢琴幼儿园联系起来。本是那么高的身份,为某种原因而说出如此业余水准的话,何必呢。
即便是对刘先生自己,我也是有些想法想说。以我的微末身份,断然不敢说“刘先生的琴弹得越来越缺乏灵性、离开肖邦就都有些木讷”、“钢琴家竟然开起了幼儿园,还推出自己品牌的钢琴”之类的贬低人的话,但是,至少可以将刘先生放在国际水平和国际视野去比较吧。了解一点钢琴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先生曾在一九五几年获得过某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二名,那么几十年过去了,刘先生究竟出了多少张唱片、在全球举办过多少场钢琴独奏音乐会?而当年获得第一名的阿什肯那奇在这些年中又做出多少实实在在的与身份相称的事情!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如果把阿什肯那奇视为“钢琴家”,刘先生很自然地被降格为“高级钢琴教员”。挺悲哀啊。
话题撤得有些远。我的观点:对孩子而言,不管学什么,都是“一是兴趣、二是需要”,父母要从点滴入手,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