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712
魅 力 值:1561
龙    币:6600
积    分:3445.3
注册日期:2005-12-04
 
  查看正本清源个人资料   给正本清源发悄悄话   将正本清源加入好友   搜索正本清源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正本清源发送电子邮件      

下面我们就结合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理论及我们教育实践中的发现具体谈一谈感觉教育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结合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理论及我们教育实践中的发现具体谈一谈感觉教育的意义。
(一)感觉教育能促进儿童感觉机能地发展,为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使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摸觉器官发达,加强其机能的感觉敏锐性,以透过自己的感觉从环境中吸收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东西。
另外,感觉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更多地接触事物、训练感官敏锐性,形成正确的概念、正确的价值判断,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以及正确的行为习惯,而这一切都为儿童良好人格地形成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感觉教育有助于为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通过人类学、医学、生物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精神(思想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肉体所构成的整体。精神依附于肉体,有基础的肉体存在,精神才能够存在。而肉体必须依靠精神的指令进行活动。脱离了精神肉体就不能够进行任何有目的的活动。而精神和肉体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因此在人类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我的意志使肉体展开活动的某种作用过程被称之为“肉体化”。
新生儿通过无意识的运动接受环境的刺激逐渐产生意识,由自我的意志使肉体展开活动,使人的思想和意识与肉体合而为一产生“肉体化”。所以“肉体化”可以说是发展自我及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感觉就是通过肉体化形成的。
肉体化的形成,也就是形成人格的基础。幼儿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是靠具有发展可能的内在生命力(原动力),加上从环境中吸收必要的事物而发展的,人类就是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肌体转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格。
人类是依靠感觉器官从环境中吸收事物的。感觉器官受到环境的刺激之后,通过逐渐完善的感觉神经系统,把这个刺激传达到脑部,再由知觉神经传达到肌肉,使之产生运动。感觉器官反复进行感觉运动可以促进精神的发展。如:当孩子降生以后,所有身体所需的营养就从脐带转移到口腔。呼吸系统也转移到鼻腔等,同时嗅觉呈现,他要适应外部环境,发展这两个感觉器官。这时母亲的乳汁刺激着他的嗅觉,他知道寻找方向;当他第一次接触到乳头,乳头对嘴的刺激传达到脑部,再由知觉神经传达到肌肉,使之产生吸允运动。这样他获得了精神的发展,通过身体对外界各种事物的接触逐渐形成思想意识,经过连续的反复的接触,思想意识的完善渐渐开始形成人格。吃不饱的孩子多数烦躁不安或因营养不良而无力挣扎;吃得饱的孩子安,精神饱满,每天的生物钟很稳定。因生活条件影响长期吃不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数呈现对物质极其强烈的追求;而物质条件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则多数呈现对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如果感觉系统中发生了障碍,就不能正确地感受到环境中的刺激,思想和意识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而感觉的发达又是智能活动发展的基础。因此若感觉系统上有缺陷,其人格发展就容易出现偏差。
视、听、触、嗅、味觉某一种缺失都会给人的精神造成莫大的困扰,最终影响人格。作为健康人我们似乎不会有什么体会,但读一读下面的例子你是否会感同身受呢?
一岁多时海伦•凯勒在一场高烧后成为盲聋哑的孩子,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她就这样完全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隔绝了,不明白别人的意思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她幼小的生命独自在黑暗中探索,在空寂中挣扎。她不懂得如何排遣无法与外界沟通的绝望感,只能用挥拳、踢脚、尖叫、躲避来发泄焦躁不安的情绪。她自己在自传中这样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几种单调的手势也越来越不敷应用了。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有许多看不见的魔抓在紧紧的抓着我,我拼命的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筋疲力尽。”
海伦•凯勒是个感官缺残的孩子,然而对正常儿童进行感觉教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分辨事物,很少听到正确的概念性的引导。因为成人的长年的替代工作养成了他们不会表达自己意愿的毛病。他们的状况几近盲聋哑。所以对儿童进行感觉教育可以使儿童感觉更灵敏,用更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和别人交流,去理解身边的事物,去发展健全的人格,去发现广阔的世界。

在我们中心从教一区到教五区每一个阶段的幼儿(1~6岁),进入蒙台梭利教室时都先后发生过:幼儿之间争吵,因尿裤子大哭不止,因说不清要什么、做什么而大发脾气;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感到害怕、不安而不参与活动,表现出不合群;不同意合作就捣乱、破坏;工作做不好就砸教具、把教具扔一地或大哭不止,打碎了教具后就再也不选择工作;有些孩子表现粗暴,不合作;说话以大声喊叫为主;做事粗心大意、无法安静;不顺心思就满地打滚;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趁人不注意放进自己的口袋,收藏起来,如果得不到就进行破坏……。这些表现都是因为他们缺少对事物的感受,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去处理。
追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在形成正常身体基础的时期,身体和精神两者未能得到统合。这是由于他们周围的成人在孩子需要运用自己的身体、心智做些自我活动时予以妨碍、阻挠、强制或放任不管等引起的。孩子在此期间缺少正确的引导,对身边的事物没有过从始而终的感受,缺少自发性的活动、肉体化的过程,所以感觉系统发生了障碍。这种感觉系统上的缺陷就必将产生孩子人格发展的偏差。其后果就是孩子长大以后会变得消极、怠慢,不会探索或投入某种事情,经常依赖成人,等待指示或诱导;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会强烈地要求别人的同情,所以常会说谎;有恐惧、不安、依赖、神经质等倾向。还有些孩子虐待动物、笨手笨脚、欺负弱小、到处喧闹,对别人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他们缺少自信、懒惰、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不能够承受挫折因而造成精神抑郁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案例。

案例3:

三项式的触摸练习

班级:教一区 姓名:龚婷婷 年龄:四岁半

婷婷是一个怕黑的女孩子,胆子小,而且性格倔强,更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为了克服她的胆小怕黑以及其他人格上的问题,我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使她能够经过和老师的配合,培养起对老师的信任、对幼儿园的喜爱以及对工作的兴趣。今天,她选择了三项式的工作,她很顺利地拿出并收回工作,这项工作对她没有难度了。为了吸引她延长工作并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我请她配合我进行引导。下面看看我们的观察记录。
4. “老师也想做这项工作,可以吗?”她点点头,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
5. “你可以帮助我完成这项工作吗?” 她再次点点头,并表现得很有信心的样子。
6. “老师想蒙上眼睛做这项工作,你可以帮老师取一个眼罩吗?”她惊奇地看了我很久,然后站起身子,一步一回头地走向教具柜,飞快地拿下眼罩跑回到我的面前,并主动帮我带好眼罩。经过检查后,她开始大声说话:“老师,好了吗?我帮你拿出来,好吗?”我说:“我要自己完成这项工作,谢谢你了。你可以帮老师看着,如果老师摸不到你就递给老师,好吗?”她非常高兴地叫着“好”!
7. 我每拿起一块都认真仔细地把每一条边摸清楚,然后放在固定的位置,每一层放在一起,按取出的顺序摆放好。当取出最后一块时,我听到她发出惊叹的声音。那是因为我蒙着眼睛也能够摆放得很整齐的缘故。我顺利地将每一块收回到盒子中,中间她把几块颠倒了位置,但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她不停地发出惊叹的声音。我知道这个计划对她起到了触动的作用。她要求我反复做了三次。最后是她帮我送回了工作。
第二天婷婷主动找班级老师和她一起做插座圆柱体的工作,蒙起了眼睛整整做了一上午。通过这个工作,她在黑暗中获得了成功、积累了心理经验。这使她心理产生了变化,增长了自信,对不熟悉的事物产生了主动的探究心理。经过努力,她克服了自身的不足,掌握了方法。当天上厕所她便不怕黑了,从那天起她的性格开朗了,爱说话了,也主动帮助别人了,快乐地参加各种游戏,她的人格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所有的老师都说她有很大的变化。

案例4:

关于西拉涛涛的引导总结

班级:教一区 姓名:西拉涛涛 年龄:不到六岁

新来的几内亚男孩儿西拉涛涛因家庭环境影响,每天吃饭、穿衣都是保姆帮助;凡是大型户外玩具都不敢上,说:“危险”;很难听到老师说话;并且暴力倾向严重。下面是老师的观察记录总结。
西拉涛涛刚入班时5岁9个月,他从来没上过幼儿园。因为由姥姥和两个年老的保姆带大,他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吃饭都要别人帮忙。不仅如此,家长还很娇惯她,不让他碰任何东西,简直像对待一个玻璃孩子。他刚进班级第一天不让姥姥离开哭闹的厉害,等他姥姥离开,后他哭闹得更厉害,又砸门又要打电话报警,甚至还动手打我。但是既然孩子已经来了,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改善孩子的性格。
怎样解决希拉涛涛的这些问题呢?
我尽力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他,让他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并慢慢适应环境。接下来他开始进入蒙台梭利工作室,在工作室中他对生活区的工作很感兴趣。经过几天的断续工作他稍能适应,接着我将感官区的工作一点点展示给他。就这样通过生活中自理能力的练习及日常生活区工作的练习培养他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再通过感官工作去培养他的秩序感和耐心。半个月后,他渐渐喜欢上幼儿园,晚上不愿尽快离园。现在希拉涛涛已经非常喜欢幼儿园生活,他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很长时间地坚持工作,并且已经在数学、语文、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西拉涛涛的改变完全是由生活及感觉入手慢慢开始变化的。

案例5:

关于元元行为问题的分析引导

班级:教三区 姓名:郭昱萱 年龄:三岁多

元元第一天来到班级,因其情绪不稳定老师没有请她上楼工作。我进到班级时她正在玩手偶,我问她喜欢吗,她笑着点点头,然后我们愉快地交谈着。突然她将手偶放在嘴上用力撕咬,然后用非常愤怒的眼神看着手偶。如此反复了三遍,最后使劲咬下一口,撕下好多毛绒。我和杨静老师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竟说不出话来。她却毫不在乎地将手偶摔在地上,转身去玩电动椅。当我们回过神来,请她将手偶拣起来时她大哭起来,然后就说:“我要这个,我要这个!”我问她要什么东西并请她说出来,这时她更大声地哭:“我要这个,我要这个!”然后用手抓人。因我们都知道这个孩子有咬人的习惯,所以都没有接近她。问:“你要什么?你可以指出来。”看来她不知道事物的名称也不会描述事物。当她指的时候,我们发现她也不知道方向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最后我小心地接近她,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走向书架,拿起画笔说:“我要那个。”我订正说:“你是要这个,对吗?”她收起哭声点着头我说:“这是油画棒。”她瞪大眼睛看着我,不再哭了。她又说到:“我要那个。”我这次明白她是要画纸:“你要画画是吗?是想要纸吗?”她点头。“请你对老师说:我要油画棒和一张纸。”她依从我的指令说了一遍,这样她安静下来画了很久。此后,我和其他老师总结:这个孩子因不会用形容词和名词才会发脾气、哭闹。要抓紧时间使她了解环境,认识并能够命名所有玩具,增加语言训练。就这样一个星期以后,元元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非常喜欢学习工作。元元懂礼貌了,笑声也多了,而且再也没有咬过东西或人。

在老师们的耐心引导下,通过日常生活的锻炼及感觉训练,三个月后,元元再没有出现以上的现象,并且能够平静愉快地生活、游戏、学习。这充分证实了系统的感觉教育对一个人生命成长、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在初期的教学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为了能使感觉得到正常的发展,必须让幼儿累积更多感觉运动的经验,因此必须训练感觉器官,增进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创设能刺激幼儿感觉的丰富环境;并为所有感觉器官提供练习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充分地、灵活地利用陈鹤琴的教育手段,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发展”才是最好的引导方法;而教育专家O.N.赛瑞切(O.N.Saracho)提出的理论更是引导我们灵活掌握理解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根据,如“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儿童的发展进程,设计出适当的引导活动,协助儿童取得成功。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所有教育手段进行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寻找适当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儿童感兴趣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的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同儿童相互作用,关心儿童、支持儿童、引导儿童同时协助儿童学习社会技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做出关于儿童、材料、活动和目的的各种决定,其中的一些决定是瞬间即时做出的,而另外一些则是精心设计、慎重选择后做出。”等。
我们在教学研究中,注意充分利用所有教育手段进行课程设计,如:对所有的教具进行触摸分辨练习,进行三阶段语言训练及字卡配对练习,运用教具特质进行构图,制作教具,统计记录,体能训练和各种记忆训练、配对、顺序、分类等所有能够培养产生身体内部的感觉和建立知觉的工作。我们认为这些引导方法都是引导者必须考虑到的,只有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引导,孩子才能够积累感知觉的经验,进而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完善人格。
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做出以下总结:幼儿虽然生来就具有一定的感觉能力,但是还不具备人所特有的感觉能力。人所特有的感觉能力,是人类在世代积累的社会感觉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社会的感觉经验是以符号(如语言符号或音乐符号等)为标志的,具有一定的标准(如颜色的区分标准等),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交流。这是人和动物感知觉发展的本质区别。就某些感觉的敏锐性来说,人类永远不可能超过动物。身体健全的人如果没有特殊的感觉训练,他的很多潜在的能力就无法得到开发,但在一些残疾人身体上却得到了呈现。如:瞎子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要高于身体健全的人。因为他们的视觉被隔离,迫使其集中所有其他感觉系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精密的吸收并加以分析。他们可以通过微弱的呼吸和心跳声判断别人的情绪;他们可以通过总结各类触觉的经验分辨各种物体的属性等。还有某些宗教的修炼,也是通过各种感官训练而达成超智能的境界。如:闭关,人在一个完全隔离的环境中去感受身边的任何事物及其变化,所有微弱的变化都会使其调动全身心的精力去分析,逐渐他们能够根据对所有事物的感受进行统合内化分析进而形成智能的升华。
但人在掌握社会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觉能力,使人超越了动物界,创造了人所特有的感觉形式,形成了人所特有的感觉能力。以此看来,人类出生后面临的一个重要发展任务,就是要掌握社会的感觉经验,形成人所特有的感觉能力,否则将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感觉教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再次,我们证实了感觉教育对于幼儿的必要性。
以上论述,充分证明了蒙台梭利提出的发展理论,那就是“高层次智能活动的发展,必须以感觉的发展为基础。为了发展感觉器官的灵敏度,在幼儿的敏感期就必须有计划地实施感觉教育,使幼儿的思想和意识得以逐步完善,以促进其智能活动的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正本清源》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不想留啥签名
2006-03-14 18:56:2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67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