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智慧、奇特、欢乐
智慧、奇特、欢乐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234
魅 力 值:725
龙    币:4798
积    分:2295.5
注册日期:2003-01-15
 
  查看智慧、奇特、欢乐个人资料   给智慧、奇特、欢乐发悄悄话   将智慧、奇特、欢乐加入好友   搜索智慧、奇特、欢乐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智慧、奇特、欢乐发送电子邮件      

指导手册2-------这本书是我在收集感觉统合资料过程中意外发现的,确实很不错,如果你能硬着头皮看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2.指导卡的使用方法
《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修订版)提供了系统的行为指导教材。一旦指导者选择好了要知道的那项技能,即可参照指导卡上所建议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学习这项技能。
行为核对表上的“指导卡编号”与指导卡的编号相同。指导卡的右上角印有各发展领域的名称和编号,在左上角印有年龄和行为目标。为了教学,每张卡上都提供了几项教学建议。不仅仅是简单的使用这些指导卡,而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需要,把它们作为修改教案时的参考。很多指导卡,根据课题分析,为下一个目标提供了建议。例如,运动领域指导卡 65 ,包括5个活动,如果按此指导,就可以帮孩子一步一步达到目标。适用本《方法》试用版的指导教师们报告说:以指导卡所建议的活动作为“跳板”来修改他们的教案,对一个个孩子来说,是成功的。为了使以个别孩子为对象的课程能够进行下去,可以灵活地运用指导卡上所提供的活动事例。
指导者,应把指导卡上所写的全部活动建议看过后,从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活动来指导孩子。要根据孩子的知识状况来确定选择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必须考虑到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学习。
如果指导孩子完成指导卡认知32“按要求指出大小”,教师就可以从5个活动项目中选出1个项目来进行指导。活动项目1是把活动场所布置得井井有条,然后再开始进行指导。这样做,对有的孩子可能是有效的,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也许像其他4项活动那样去做更为有效,即不是先把活动场所布置的井井有条之后再指导。很多孩子在某一时期都能指出物品的大小,但也有一些孩子却不能。对于后者,尤其需要用除大小之外,其他完全相同的物品,来井井有条地进行结构式的指导。
另一个必须考虑的是,至此,孩子对大小的概念究竟知道了多少。为了让他们获得大小的经验,要给予他们种种的刺激活动,用诱导的方法使孩子产生大小的概念是极为有效的。以后,像活动项目1那样适用于进行结构式指导的情形可能还会有。

年龄: 2 – 3
目标: 按要求指出大小
方法:
1. 收集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信封、铅笔、石头子、鞋、上衣、盘子、饼干、糖果、椅子、玩具汽车等等)。
2. 在孩子面前放置大小球各一个,让他玩大球。如能按要求去做,就表扬他。同样,再用其他物品来区别大小。
3. 让孩子在屋子里找出大小不同的东西。。
4. 在让孩子开始练习寻找大小物品这一课题一周左右之前,就告诉孩子“大的xx,小的xx”。
5. 做一些动作,如:大步走,小步走,大的跳跃,小的跳跃,坐在大椅子上,坐在小椅子上
三、课程目标的设计
行为核对表中所叙述的各个行为项目,并不是完整的行为目标,只是完成课题时的条件和基准。知道者在实际指导这个项目时,必须根据孩子的能力、相应的条件和标准来确定课题,并随着孩子的进步而修订计划。下面,我们来叙述根据行为核对表在指导孩子技能时,如何决定其标准和对孩子提供协助的方案。
使用本《方法》的人,一边参考这里所写的活动例子,同时在指导中还必须为每个孩子设计独立的课题,即特定的行为目标。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指导者要教给孩子的行为,并证明孩子能够获得某一项技能,即经过一段特定期的指导,如一周后,孩子学会一项比现在做的好的技能。把课题目标以行为目标的形式加以记述,这样指导教师就可以明确指出哪些行为是孩子必须做的和怎样做。
行为目标是一个表述行为的用语。它意味着你必须提出一个可以测量的反应,而只有即可以观察,又可以计算的行为才可以测量。我们可以计算孩子按要求拿3块积木的次数,用杯子喝水的次数,以及服从指示的次数等等;但我们却不能计算出孩子对“3”的概念理解的程度,自我满足的程度,以及听话的次数等等。这些目标的含义是不明确的,要进行计算和纪录是不够具体的,但我们并不是说数的概念,自我满足和听话等不是有价值的目标,而是要求我们必须用更精确的用语,帮助教师、辅导者和孩子的父母,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意图和记叙行为的目标。
行为目标表示某一学习者的反应及达到的标准。目标是“让孩子试着5次指出5个红色”,这是一个希望孩子完成的行为,即依据指示让孩子指出颜色。这个目标还包含着完成这个行为的判断标准,让孩子按你的指示连续5次指出5个红色等。
行为目标由4个要素组成: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成功的比率是多少?将要做什么?必须有这4个方面的纪录。
1)什么人?
是指要完成行为的孩子,请写上他的名字。
2)在什么条件下?
是指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才能完成该项行为。如:模仿、不需要帮助、需要扶着、连点方式、父母把着手、开始时需要示范、用口头指示等等。
看看孩子在各种条件下开始学走路的情况:大人弯腰拉着孩子的手,孩子扶着家具和小床栏杆,大人用一只手或双手牵着孩子或是不给予任何帮助让孩子自己走等。在这各种不同条件下,孩子学会走路的技能所需的条件也各异。因此,你必须在指导完毕后,详细记录孩子是在什么条件下学会走路的。这里就包含了在教孩子技能时,是否给予了帮助,达到完成课题的标准条件是什么。
在指导孩子画正方形的目标行为时,你的目标行为可能是“小莉,在我的口头指示下,画4个正方形”。这是只当小莉听到“向下画一条直线,停,再画一条横线”的口头指示时,就会画出一个正方形来。在指导中,也许你要把着小莉的手,帮助她,但这种帮助不是行为目标的最终目的,而是帮助小莉达到目标的一种方法,你的最终目标是让小莉在口头指示下完成画正方形。
3)成功的比率是多少?
达到标准,必须对每个孩子的课题进行记录。属于认识方面的课题,成功率通常为100%。如指导孩子数数,在指导下试着数5次,5次都正确。而在运动方面,成功率为90%,是恰当的;如孩子10次中有9次踢中了滚到他跟前的球,就可以停止对此行为的指导了。因为10次中有1次失败,其原因可能是他失去了平衡,算错了距离或球滚动的不好。10次中成功9次,教师可以确定他已经通过了这个项目。
行为目标的条件与成功率有关。条件过于难时,就不能期望他达到90%或100%的标准。在无人帮助下可以期望孩子试着画10次有5次能画出正方形,而不如在口头指示下试着画10次有10次能画出正方形更好些。
4)将要做什么?
在孩子学习该项技能时,记录这些行为是如何完成的。如跑、跳、跳起来、说、复述、坐、站、传递、看、交谈、叫名字、剪开等。
如前所述,本《方法》是让孩子做些特定的行为。你如果要指导孩子在集体中合作,你必须说清楚在那种场合下孩子应该做些什么。“合作”是个含含糊糊的词儿,每个人对如何合作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大人认为孩子不合作,那就必须正确而详细的记述个别孩子在行为表现上现在存在着哪些行为,还欠缺哪些行为。如对小毛来说,他的不合作行为是指他在集体游戏中,不经别人同意,就接二连三的拿走别人的玩具。这是一种必须纠正的行为。于是,我们的行为目标便是在教学终结时,使小毛的行为有所改变。如:“小毛在90%的情况下是在征得小朋友的同意之后才拿走他的玩具的”
你要教的孩子的行为目标,与指导卡上的行为目标不一定完全一致。如,你的目标是运动领域指导卡102,要求“把两三块粘土捏成某种形状”,而你现在的行为目标也许是教孩子试做3次,3次都能把粘土揉成圆球就可以。这是孩子目前能做到的,也是最初的步骤。以后再慢慢的用粘土捏东西。
在下面章节里,我们将讲述如何设计中间阶段的目标。

恰当的行为目标设计举例:
1)小明在指导者的要求下,连续5次正确指出红色、蓝色
2)小海在母亲给他拿着杯子的情况下,试着10次,10次都能从杯子里喝水。
3)小鹏在口头指示下,6次试验,6次都能把直径3cm的插棒插入插洞板中。
4)小毛在模仿成人的情况下,6次试验中有5次能拾起10块积木。
5)小豆豆在扣一个纽扣的四分之一已在扣眼里的大纽扣时,扣10次,10次都能扣上。

不恰当的行为目标设计举例:
1)小飞在经过示范后,5次都能认出红色。“认出”这个词儿,是个含糊的说法。----如能用“指出”或“说出”颜色的名称作为行为目标就比较恰当。
2)小芳听到指示后立即或稍后就能100%的按指示去做。----“立即”和“稍后”没有具体指明是在什么状况,什么条件下。如改成“10秒之内”或“指示2次”就能明确所期望的行为,这样就能容易的评价出小芳是否达到了目标。
3)小莉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10次中有5次能跳150cm远的距离。----试10次有5次能跳150cm远的距离,即成功率为50%。若把目标改成跳90~120cm,成功率为10次中有9次成功,那么小莉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目标,就是较为恰当的。
2006-04-11 23:01:0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0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