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712 |
魅 力 值:1561 |
龙 币:6600 |
积 分:3445.3 |
注册日期:2005-12-04 |
|
|
|
论蒙氏教育中的自由
一、自由的概念
自由本身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般是指不受拘束和限制。法律上的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随意安排自己的活动的权利;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它改造世界,这则是哲学上所谓的自由。
(一)在教育学中自由的生物学观点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在儿童接受教育的早些年里,自由的概念应当被理解为:儿童成长的环境必须最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因此,不管是生理上来说,还是心理上来说,自由的概念都包含大脑的自由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感,并以此深受鼓舞,进而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尊重儿童的发展,这样儿童的生命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儿童真实的生命。这里只存在一种真正的生物形式: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教育,即教育有利于儿童生命的正常发展,它为之提供积极的帮助,儿童有着正在成长的身体,有着正在发育的心灵。正是生理和心理构成了一个神圣的整体,它们共有一个永恒的源泉—生命本身.我们既不能损坏也不能抑制这两种正在成长的神秘力量,我们必须等待时机,这种力量的表现形式将会陆续展现出来。
环境无疑是生命现象的重要因素。环境既可以有利于生命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生命的发展,它可以改变儿童的生命表现,但永远不能创造生命。现代的进化论认为内因是生命种系和个体变异的基本因素。物种和个体发展都源于内部,儿童成长并不是因为给予他营养,不是因为他可以呼吸,不是因为他有了适宜温度条件,他成长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潜在的生命力在发展。这种发展是可以看到的,是因为他生命的胚胎正在按照生物遗传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本会表现他自己,也就是说生命是自我创造的,反过来生命又受到了某些无法逾越的规律的限制和约束。打开孩子自我学习的大门,使孩子沿着引诱的生命轨迹快乐成长!
名名是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妈妈送他来教三区的第一天他情绪很不好,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愿让妈妈离开,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及陌生的小朋友,他表现出极度的焦虑,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不安,妈妈离开之后他哭了,什么也不想做,甚至拒绝喝水,老师想方设法调节他不安的情绪,带他玩玩具、看图书,只要他不再哭便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情绪终于有所好转,待中午进餐时,其他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而他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吃,不动手拿勺子舀米饭和菜往嘴里送,若干分钟后,我们发现他终于舀了一勺米饭送进嘴里。但勺子使用很笨拙,手控制的不稳,见他还不会用勺子,我便耐心地教他持勺的正确方法及使用勺子盛物的方法,一次,二次仍然用不好,我没有急躁,也没有指责他,反复强调握勺子的要点,鼓励他不断尝试。但我又发现他不爱动手,当我示范用勺舀起食物时,他便张开嘴,希望老师能将食物送到他嘴里,我没有依他的意愿做,他便表现出很失望的情绪和不解的表情:为什么老师不喂我吃饭?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协助孩子成长的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告诉孩子学会独立,后来,我们又发现名名不仅不会使用勺子吃饭,也不会自己穿鞋,穿袜子和衣服,甚至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更不用说洗碗较繁琐的劳动。
作为一个只差一个月不满4周岁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生活自我服务的能力是可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和他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名名在家里俨然是一个小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从来没有培养让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情,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完全依赖于他人的无能的人。然而,孩子生来不是天生无能的,他有独立做事的愿望,是大人的习惯性伺候是孩子逐渐变成一个木偶,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他洗澡,喂他吃饭这类父母采取这样的态度所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可以影响与环境有关的可变因素,影响物种和个体有限的微小可变因素,但是我们决不可能影响到其突变。这便简明地指出了教育的限制性。生物突变恰恰被一些生命起源的神秘因素所制约,并且这种神秘的制约力量对生物体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环境因素的改变对生物体所产生的影响。一种生物种类不会通过任何自适应现象改变为另一种类,一个伟大的人类天才不会被任何条件限制所遏制,也不会被任何错误的教育形式所窒息。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它通过不断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永远地向前发展,无论是一个生物种类,还是一个生物个体,只有那些生机勃勃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物,才能不断地保持前进,并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这是一个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蒙台梭利教育、教学中自由的特点以表现方式
孩子生来具有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他作为社会个体的性质,他总是被镣铐限制着自己的活动。蒙台梭利是“生命粮食的教育”,是“协助生命成长的教育”,必须采用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各式各样的束缚,用合理的方式帮助他减轻约束他活动的社会镣铐。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小孩子从断奶起,就开始努力走上这条独立的道路。对孩子而言生命的方式增多了。我们的教育是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而不是成为孩子的忠实奴仆。习惯性地伺候孩子,代替孩子做事,这不仅是在奴化他们,而且还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性的活动,新式的蒙台梭利教育,目的在于扫除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明白以上道理的人们我相信他们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代替孩子做事,而
是教他们做事的方法。从发现名名独立性极差的那一天起我们班的每一位老师便有意识的教他自己吃东西,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入厕,尽管做得不是很好,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自我照顾的孩子来说,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一个人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之后,他的心情是激动的,他的情绪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对自己充满信心,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自己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恩学会了自我服务,不在依赖于他人,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依自己的愿望去做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否则自由的概念也是被扭曲的,被模糊了!
2.自由选择工作。初到蒙氏班级的孩子,如果他有工作的愿望,我们的老师是允许他选择工作的。老师通过细心的观察该幼儿的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他能否自由选择工作,如果他专注于自己选择的工作,有始至终地完成,并且保持安静不去打扰他人,也不易被别人的工作所吸引,在老师引导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跟随、积极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顺利完成该项工作。那么他可以继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工作。例如:瑶瑶小朋友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孩子,她来到教三区所选择的第一项工作是《二项式》,将此项工作搬到工作毯上之后便将上,下两层的立方逐个从盒内取出,散乱的放于毯上,动作小心,轻缓。然后并没有对照盒盖上的图样找出相应的立方向盒内拼组,而是以试探的方式拼组。反复试探仍未能将八块立体装入盒内。观擦至此,金老师确定她此时一定需要老师的帮助,然后便轻轻走到她身边小声对她说“需要帮助吗?”她微微一笑并点点头。然后金老师将立方以正确的方法放回盒内,重新完整示范将每层的立体按顺序不改变方向从盒内取出并在地毯上不改变方向有序排列,在按下层至上层的顺序有序放回盒内。她每一个步骤看得都很认真,眼睛跟随老师的动作,并要求动手参与,最后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放入所有的立方便送回教具柜。
由于瑶瑶能够一直专注于自己选择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保持安静,未离开自己的工作,也没有打扰他人,老师引导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有始至终完成工作,耐心无厌烦情绪,自觉遵守教室规则及工作中的原则,所以当她做完《二项式》工作之后,金老师允许她继续选择第二项、第三项等工作。
相反如果某幼儿初到蒙氏教室,言行举指中表现出活泼好动,急躁无耐心,在教室内大声讲话,不能轻轻走路,甚至不能安静地跟随走线,喜欢到处跑动,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幼儿我们蒙氏教师便不能请他选择工作,就没有自由选择工作的自由。当务之急是培养他的耐心、专注力,培养他的生活,工作的常规,进一步使他能够遵守教室内的规则。当他自己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引导他参与工作。例如:我班有一个名叫陈宇昂的小朋友,通过对他的观察,我们发现他是一个急躁,好动,无耐心的孩子,走路脚步重,说话声音大,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他人无意识,多次提示仍无所谓。当他跟随小朋友走线时常常离线,步子快且不能保持安静,所以当其他小朋友选择工作并专注于工作时,金老师不允许他选工作,而是请他跟随老师,看老师引导其他小朋友的工作,并要求他安静的看,不要随便动手。第一天,他看了云昊和瑶瑶的粉红塔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总忍不住动手去拿立方,不能保持安静,请他参与该工作并没有耐心,将十块立方按次序排完,喜欢以搭积木的方式操作,没有大小顺序。当看壮壮做1-100连续数工作时逐渐能够跟随老师引导认读100以内的数,知道将工作完成。第二天仍然没有请他自己选择工作,跟随老师看云昊,瑶瑶做数棒工作,没有自己离开,当看到云昊穿木珠时主动要求参与,云昊同意之后,一同穿,不做时未收回。
由此可见,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拥有自由选择工作的自由,只有当他能够专注于自己做的某一件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教室内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烈的工作欲望时,才能获得自由,选择工作及选择工作的自由。
3.是否选择工作。如果一个初到蒙氏教室班的孩子,他的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不想参与任何工作及活动,我们是绝对不强迫他任何事的,只要他能够保持安静,且又不打扰他人,他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选择工作或不工作。例如:壮壮小朋友,刚来的前一个星期就没有参与任何活动,无论是室内工作还是户外游戏,只是选择安静的观看,他能够约束自己长达一个小时安静站立,什么也不做。当时我采取的措施是尽力吸引他,并征求他的意见:“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吗?”但连续4天他都选择观看,没有参与,直到他经过观察,发现并感觉到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游戏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才自然融入其中高兴的参与。
二、自由在蒙氏教育中的地位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建立在对幼儿细致观察基础之上的,而观察教学法是基于幼儿的自由基础之上的,自由就是灵活性,蒙氏教育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这种环境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促进生命的发展。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只要在学校里推进了自由制度,学生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基于这一点,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学习环境和学习用具,教师就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对孩子的观察,而且还要必须还要参与实践。
教师在给孩子上课时,其授课的基本指导方法必须是观察法,其中包括让孩子得到并了解自由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当观察孩子是否对观察的对象感兴趣,以及他是如何对他感兴趣的,对它感兴趣的时间能保持多久等。甚至注意观察他脸上的表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避免违背自由的原则,因为冒犯了孩子的自由,就会使孩子的努力变的不自然,不真实,那么就再也无法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自然行为了。
尊重生命,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蒙氏教育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牢记这一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例如:心心选择了棕色梯的工作,她将十块棕色木块逐个取至工作毯上,便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了一个并不十分整齐的水平梯,然后跑道日常生活区舀玻璃珠工作的教具中取来一个大玻璃珠,将该玻璃珠放在最粗的木块上,使其由上至下的滚动。第一次,玻璃珠滚至顺序出错的木块处时被卡住,没有继续往下滚,但她并没有意识到棕色梯该处顺序不调和,而是重新将玻璃珠第二次放在最粗的棕色木块之上使其向下滚动,但仍然是被卡住了。此时我没有去提醒她去调整一下木块的顺序,而是细心,冷静观察她的反应,我观察到她脸上的表现出疑惑不解,突然她将2块不调和的木块换了位置,将两侧的面尽量对平,然后,第三次让玻璃珠从上至下的滚动“哒哒哒”玻璃珠掉下来了她又一次以同样的方法向下滚动玻璃珠,动作小心,可是仍然只发出4声“哒”的声音玻璃珠有掉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玻璃珠又一才被她请到了最高处,轻轻一推,玻璃珠便“哒”发出连续10个有节奏的声音,终于成功了。玻璃珠完整旅行了10阶“楼梯”。这时心心的脸上呈见的是满足和喜悦。
心心的整个工作我没有参与,也没有打扰,而且在一旁静观其生命的自由发展。老师有必要引导孩子,但不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无所不在的,不要成为孩子及实践之间的障碍,因为孩子自身有一种极力向外扩展的个性,他们有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并坚持下去的愿望,他们不逃避任何努力,相反他们是努力探索并满足于自己的努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正本清源》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