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andy_christian
andy_christian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77
魅 力 值:37
龙    币:273
积    分:131.2
注册日期:2003-05-23
 
  查看andy_christian个人资料   给andy_christian发悄悄话   将andy_christian加入好友   搜索andy_christian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andy_christian发送电子邮件      

“望子成龙”的年轻父母们必看文章(四)
小女初到美国 作者: [美]高燕定
  得州大学城是超巨型研究型大学——得克萨斯A&M大学的所在地,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16万人口的小城里有四五万名大学生,8 000名研究生中有3 000名博士研究生,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老总统布什把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建在这儿,中美高峰会曾在这儿举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培育孩子的好地方。
  那是记忆清晰的一天。1986年10月4日,我的同事威廉博士驾车载着我,从得克萨斯A&M大学所在地的大学城驶向休斯敦国际机场,去迎接从中国来美团聚的妻女。一路上,他听我谈到令中国父母头痛的子女教育问题,听说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要经过层层选拔考试,大学的升学率非常低,颇感愕然。惊愕之余,他笑着对我说:“你女儿可以从从容容地在这儿上学,你现在大可不必操那份心了。”
  十几年过去了,他的那席话,现在回想起来,也对,也不对。
  飞机到了,我守在出口处,探头在过道的人流中搜寻这对母女。终于,看到妻了,却不见女儿。猛然,一个个儿精瘦、半截儿高的小女孩冲到我面前,猛一站住,一声尖叫后,盯着我,张着一张看起来过大的嘴巴傻笑着。我忙弯下腰,摸着她的小脑袋,抚着她的背,一声声地叫道“倩倩,倩倩”,再把她抱起来,一起走向行李提领处。
  快到行李处了,倩倩迅即挣脱我的手,钻进人流,挤到行李传送带前,开始紧张忙碌地辨认行李。不多一会儿,她就从传送带上拖下一个比她还重的皮箱,再转过身去,忙着拖另一个箱子,那活泼紧张的神态实在可爱。
  在机场的停车场上,我们登上汽车,就往回大学城的路上赶。
  1986年5月,我怀揣100美元,离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来美国。从香港出发,在休斯敦转机,前往得克萨斯A&M大学所在地的大学城( College Station )。
  在大学城住下后没多久,看到《商业周刊》评出了全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这个小城竟然名列全美第五名。2002年10月的《商业周刊》还把大学城—布赖恩评为美国最繁荣的12个城市之一,就业率全美排名第一,只有2.1%的失业率。
  1876年,得克萨斯州农业与机械学院在这个小城诞生,历经近130年的变迁,大学早已从19世纪末期美国以农业向工业转型为主而定位的学校,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有10个学院、100多个专业的超巨型研究型综合大学。1963年正式改名为得克萨斯A&M大学,其中的A、M分别是农业和机械的英文字头缩写,现在只起了代表其历史的符号作用。
  该大学不仅有自己的远洋考察轮,还拥有自己的民航机场,每天有20多趟来往于达拉斯和休斯敦的班机在这个机场起落。除了农业和石油工程排全美大学第一、第二外,建筑学院与耶鲁大学一起曾被《建筑与设计年鉴》列于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之上,排名全美第十;工学院的排名也高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大学,排名全美前十五位。
  A&M大学有教职员工1.3万人,4.5万学生中有8 000名研究生,其中约有3 000名博士生。大学现有捐赠基金35亿美元,是全美排行第九的富有大学,在公立大学中排行第一。根据《美国最佳研究性大学》报告,A&M大学2003年的年度研究总开支为4.07亿美元,高于哈佛大学的3.721亿和耶鲁大学的3.215亿美元。
  大学城位于美国十大城市的休斯敦、达拉斯和奥斯汀形成的经济发达的三角地中间,是繁忙的工商业城市之外幽静的地方。从大学城到休斯敦和得州首府奥斯汀,不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得克萨斯州在近20年成为美国最富有和最有活力的州之一,这也许是在近年经济低迷、就业难的情况下,A&M大学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排名2003年全美第一(5.96% )的原因之一。
  美国第四十一届总统乔治•布什1992年卸任以后,情有独钟地把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设在A&M大学里,并且在这里开办了布什公共管理学院,就是因为看上了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温馨的人文环境。总统图书馆的国际会议中心近年来成了活跃的国际政治舞台,多国政要曾来这里演讲。中国庞大的代表团,曾来这里参加为时一周的“中美关系30年”高峰会。
  老布什总统来到大学城以后,为大学城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话题。当这位曾经是轰炸机驾驶员的二战英雄在他80岁高龄时重振雄风,乘飞机从大学城300米的高空跳伞降落时,无数关心他的居民早早地聚集在总统图书馆前宽阔的草坪上迎接他的凯旋。
  大学城人情温暖,有人就是为了追求这个大家庭似的环境而搬来居住。几年前,我们家附近来了一户新邻居,先生原是这所大学毕业的,现在加州硅谷工作,太太带着3个孩子在这里读书。他们在这里买下房子,丈夫隔一星期飞过来团聚一次。他们自愿“两地分居”,据说就是看上大学城这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个难得的培育孩子的好地方。
 ——5岁,第一天,在美国自己上学
  初到美国,见到美国人,怕得直喊“爸爸,美国人!美国人!”来美第三天,第一次上学,我就让5岁的女儿独自乘坐校车去学校——培养独立的好习惯,一切从头开始。
  母女俩来美的那天是星期六,休息两天,女儿就可以去上学了。
  星期一一大早,我带上太太和女儿去学校报到。女儿当时刚满5岁,不够规定6岁入学的年龄,只能上学前班。在学校,我们见了老师韦恩太太,又把乘坐校车的情况了解清楚后,就离开了学校。学生上学可以乘校车,也可以由家长自己接送。因为停靠的站点多,虽然直开只要10分钟,实际一路上开开停停要走40多分钟。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早,学校8点上课,校车7点15分就会来接学生。从头一天晚上开始,女儿就一直处于高度兴奋中。她很高兴就要去上学,上“美国的学”!
  但是,到了早上,她对我说:“爸爸,你陪我一块儿去吧。”
  我知道,她怕,怕陌生的环境,而且,还怕美国人!
  记得刚到的那天,好奇的她走到后门,推开后院的木栅门,正要出去,看到院外有一个美国人,她猛然缩了回来,跑到我面前,指着外面对我说:“爸爸,美国人!美国人!”就再也不想出去了。
  我说:“这儿是美国,当然到处都是美国人。有什么好怕的?”
  妻对我说:“要不我把她送到学校去,先在那儿陪她一会儿,看看情况怎么样。”
  我说:“现在来美国了,一切得从头开始,你还当在国内的那会儿,什么都让你宠着,惯着,管着,没门儿。现在听我的,让她一开始就学着独立吧。从现在就开始,自己乘校车去上学。”
  培养独立的好习惯,一切应当从头开始。
  不过,话虽那么说,我心里也是放不下。商量的结果,还是让她自己先乘校车去学校,我到学校前等她下车,再陪她到校门口。
  上学第一天,我让她自己乘校车去,是想让她有一种开始新生活的感觉,从此就要像其他孩子一样,独立地做事情。从第一天就开始养成好习惯是很重要的,这比以后再纠正要好得多。
  校车要绕好几个地点接学生,我骑自行车,比校车先到了很久。把她从校车上接下来,陪她走到校门口,我正要离去,她又一副愁眉苦脸的可怜相,跑回我身边。我没有心软,一路安慰她,再把她送到校门口,让她自己进校门。她终于哭丧着脸,三步一回头,挥动小手,努着小嘴,轻轻地,不敢出大声地说:“再见,再见。”
  想着她那一脸苦相,我心里总在嘀咕:“她没事儿吧?”
  她上的是半日制的学前班,中午就放学了。没到午饭时间,我迫不及待地回了家。望着窗外,我看到校车在我们公寓附近停下来,她随着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下车,旁若无人地往家里跑。我开了门,她一头扑到我怀里,没完没了地讲学校里的小事儿。
  我的心放了下来,没事儿了。
  成功了!培养独立的好习惯,一切从头开始。
创造语言“交流”环境 作者: [美]高燕定
  ——爱丽丝漫游仙境
  学语言很自然的方法是模仿,儿童学外语可以通过重复模仿以及和交流对象亲密接触的方法。
  女儿5岁时,靠一盒《爱丽丝漫游仙境》录像带,每天数遍反复看,数百遍后,影片中的每一句对话、每一段音乐她都能倒背如流,一学期下来就学会了基本的英语。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模仿的方法,是最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为心理学家所推崇。
  妻女来美国前,我买了两件“奢侈品”:一台旧彩色电视机和一部录放机。让她们看电视、学英语,不是当时最重要的事吗? 为此,我还买了动画片录像带,其中一盘《爱丽丝漫游仙境》,为初到美国的女儿快速学会纯粹的英语起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
  我自己在英文学习上,曾经走过痛苦的弯路。我从初一开始学英语,一看到英语老师就头痛,看到英语课本就畏惧。这个可怕的循环压抑了我很多年。
  工作后,那年我们研究所选了十几个人,在外地一个封闭式的环境里强化学习英语。我因为从小畏惧语法理论,就想出了背诵《新概念英语》每篇课文的“笨”方法。我将课文先读几遍,接着,把《新概念英语》录音带放听无数次,一遍遍校正语音、语调,反复跟读,直到背下来。用这样的方法,一天好几个小时,短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天,我把朗读的课文录在带子上,不动声色地在饭堂里放给学友们听。他们一时竟分不出是原版带还是我朗读的带子。学习结束后,我单独接待了两次外宾,有一次与美国专家在一起工作10天,没有翻译,自己把什么都搞定了。
  真是不可思议!困扰了我多年的学英语的阴影,就这么轻易地挥之而去了!
  我的这一经验就是“精学一本书、一盒录音 ( 像 ) 带”。
  《爱丽丝漫游仙境》是数学家卡尔•刘易斯写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它以梦幻般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孩子的心。故事中的角色充满活力,引人入胜。女儿当时每天只上半天学,回来仅看
  这一盒录像带,因为当时只有这个能引起她的兴趣。她每天不厌其
  烦,反复地倒着看,一天看数遍。看到兴奋处,跟着影片中的情节,
  ↓ 和爱丽丝“亲密交流”,英语进步快
  模仿影片中的语言对话,和着音乐,手舞足蹈,又喊又叫,一会儿跳到沙发上,一会儿跳到地下。刚开始,吃晚饭时,她常使劲回忆学校里为难了她的几句英语,或者是《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几句对话,让我解释。过了个把月,她就不再问有关英语的问题了。不到一个学期,这个看了几百遍的故事已经滚瓜烂熟,她能够记得整个片子里的对话和音乐,一字不漏地背下对白,每段乐曲也都能唱出来。到后来,她常常只是把电视录放机开着当伴奏,随着影带里的角色一起“与带共舞”。
  仅仅一个学期的时间,她靠了一盒录像带,就高效率地学到了基本的英语!
  语言心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学语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亲密交流”中学习。幼儿学语言是在与大人的日常交流中,通过亲密接触、模仿而学成的。这是最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心理学家极力推崇。高倩在和录像带“亲密交流”的实践中,也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这个5岁初到美国时学英语的美好经历,给女儿留下了永远的记忆,以至于她11岁时写的英文书《西方到东方》出版后,有记者采访时问她,以一个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的新移民,来到这个英语国家,她是如何走过学习语言,直到用英文写作并且出版的道路时,她不假思索地说起的就是这个故事。那位记者第二天就在报纸头版上发了一篇题为《〈 爱丝漫游仙境 〉影响了少年作家》的报道。
  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仿是高效率地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我的经验是,在学习外语的初始阶段,最好不要涉猎太多,而是用同一种教材,反复进行模仿,不求多但求熟练,通过不断重复巩固,滚瓜烂熟以后,再扩大到面。这时,学生不仅没有心理障碍,而且信心大增,以后可以学得非常顺畅。
让孩子给大人讲故事 作者: [美]高燕定
  利用孩子的自豪感、自信心,调动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孩子给大人讲故事,比大人给孩子讲故事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给大人讲故事,精神高度集中,经历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的一系列复杂过程,是一种绝妙的综合性训练。
  一个学期过去,又一个学期开始,女儿的书包里除了一叠叠的贴画剪纸外,慢慢地多了几本薄薄的书,那是文森太太借给她看的。文森太太的教室里有上百本图书,都是些图文本儿童读物。
  从那时开始的很多年里,我们几乎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在饭桌上长时间的交谈,常常一谈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每天,她告诉我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且每次总是以“爸爸,你知道吗”开始的。
  到了我们该收拾饭桌的时候,她就从书包里抽出那些图书读了起来。为了刺激她的学习欲望,增强她的自信,一开始,我装作对她的读书能力表示怀疑,或者根本就不信她能读得懂。我总是问她:“你能看懂吗?”  “当然能看懂!”
  ↑  偶尔对弈
  “你是只能看懂一个一个的单词呢,还是真的看明白了整个故事?”
  “当然是看懂了整个故事呀。”  “真的吗?”  “真的!”
  我打开书,指着其中一篇。  “你能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听吗?”我问她。
  “当然可以。”接着,她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书里的故事。
  听完她讲的故事,我带着非常夸张的表情,瞪大眼睛,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看看她,一会儿再看看书,一会儿又看看她,说:“真不敢相信!你真能看懂?真看懂了!太了不起了!你怎么能看懂呢?谁教你的呢?”
  “我自己看懂的,要不要我接着读下一篇,读完了再讲给你听?”
  这正是我想听到的。  她看起来颇为得意,只需稍稍花些工夫,就把爸爸给震了。
  为了一再地让我“震惊”,她书读得越来越起劲,专门找难的、字数多的书看,看完一本之后,就给我讲故事。
  我在多年以后,看到她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讲到,她为我讲故事,每次得到表扬,都受到很大的激励,就想讲得更多更好。她写道:“每次读完一本书,就在家里,苦苦地等着爸爸回来,讲故事给他听。”  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对孩子的赞赏能够收到这么好的效果。
  我就是这么哄着她,让她给我讲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她因“上当受骗”而读书上瘾,从此养成了此后十几年不变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我很幸运,不但没有像许多忙碌的中国家长那样,在承受工作生活的压力之外,还要去找一个又一个故事,自己先读,然后,把孩子拉到桌前,不管他喜欢不喜欢,也不管他是不是打瞌睡,辛辛苦苦讲给孩子听。实际上,那样做,不仅家长太劳累,效果也不一定好。相反的,我偷了懒,还比较轻松地从她那儿“学”到很多,听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故事。在她讲故事的时候,我所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瞪大眼睛,微笑,大笑。当然,我也是真正地享受了女儿的故事。听完了故事,我该做的事就是,提问,再提问,赞扬。
  多轻松的事儿,家长们为什么要勉为其难,给自己添麻烦呢?每天辛苦工作,下班回来,理当放松放松,抓紧享受人生,为什么还要自找麻烦,再为教育孩子加一次班?
  此后,在女儿6岁那年,我给她买了一本厚达750页的《麦克米兰儿童词典》,又给她买了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的《366夜睡前故事》。这本书收集了366个世界著名的故事,有家喻户晓的灰姑娘、睡美人、阿拉丁,还有个中国古代故事叫《皇帝的画眉鸟》。书中的故事,短的两三百个字,长的上千字。借助词典,她天天都认真阅读,把这本两百页的书看完了。在那之后的一两年里,是她给我补课,为我讲述许多我从未听过的故事。而当她正正经经地告诉我,这些故事那么有名,“爸爸你是‘应该’要知道的呀”时,颇让我汗颜。只是,那时的她哪里知道,她爸爸是大有毛病的教育制度下的产品。
  她在我所构筑的这种“学术”气氛下,终于认认真真“诲人不倦”地把那300多个故事讲完了。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女儿读的是英文书,给我讲故事用的是汉语,这中间还经历了一个英译汉的翻译过程。
  利用孩子的自豪感,调动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孩子给大人讲故事,比大人给孩子讲故事的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给大人讲故事,精神高度集中,经历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是一种绝佳的综合性训练。
  我曾经让来美读高中,寄住在我家的孩子每天讲一篇《时代周刊》的文章,只不过几个月,他的英文水平就大大提高,与父辈学一二十年英语,拿起《时代周刊》好像看天书相比,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家长在“听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只须老老实实地充当一个认真、忠实的听众,好好地享受孩子的故事给您带来的愉悦和知识。提问,表扬,赞美,这就是您该做的。
  何乐而不为呢?
为孩子找好书 作者: [美]高燕定
  我们对所看的书必须作认真选择,因为书,就如埃及国王在他的图书馆上所题的那样,是“灵魂之药”。  ——奥利佛•文德尔•荷默斯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自学能力可以从很小就培养起来。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好书,可以事半功倍地达到效果。
  一天,我到大学书店里转了转,意外的发现把我乐坏了。我看到了北京语言学院编的1981版的《实用汉语课本》。
  这套书是编给在中国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用的,第一、二册共有50课,每册都有500多页。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有英文解释,书中许多中国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小故事也全都是英文。对于英文能力已能阅读经典文学原著的女儿,用这套教材自学中文当然最好不过。
  我在书店里把这套书认真看了看,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套十分完美的好书。这几本书当年在中国书店的售价总共不过是几元人民币。但是,在美国大学的书店里,每册卖15美元。
  我认为,好书是无价的,只要从书中真正获益,就绝对值得。书是文化“软件”,不能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啊。前几年我去哈佛看女儿,在她的宿舍里看到这一套书还放在她的书架上,就知道它们的价值了。由于选对了教材,她几乎不需要辅导就可以自学。她有时一天看几十页,学两三课,而且每道练习都做,每条解释和每个文化背景故事都读下来。
  按一般人的看法,学一门外语,总该有个老师吧。不过,我不这样看,我跑到大学的书店,看了大学生使用的法语和西班牙语课本,随手翻一翻就把这两本书一起买了回来,同时,还买了和这两本书配套使用的习题集,又到大学的语言室录制了几十盘录音带。
  对于理解力强的小孩子,学习外语可以直接使用大学的教材。好的大学教材浓缩度高、系统性强、知识点完整,什么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可以解决所有的基础知识问题。对于阅读理解力强的孩子,完全没有必要买专门为孩子写的教材。靠那些儿童课本学外语,要想学到一定的高水平,犹如缘木求鱼!那些简易教材,知识点太离散,学完一本再找下一本,知识点既有重复的,也可能不一定衔接得好,最后可能是买回一大堆书,看着让人头大,信心都没了。
  我为女儿小时候学习法语和西班牙语准备的书,是使她成功地学习两种语言的好教材。我选的法文和西班牙文课本,是美国很多名牌大学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教材。这两本书都是硬封面精装,大开本,小字体,内容丰富。虽然都是从最基本的会话开始,但是课程内容进展很快,覆盖4 500多个词汇,除了语言外,每一章都有文化、历史背景的介绍。这两本书都是编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的,所有的解释都是用英文。美国好的教科书有一个特点:极为详细。只要有一副好头脑,再有一本好书,基本上是可以自学的。这两本书和配套的辅助书都是集培养听、说、读、写4项能力为一体的教材。选择好的教科书,是使孩子能够高效率地学习的保证。
  选择那些可能影响思想行为和道德文化修养的书,是家长重要的任务,尤其在孩子童年、少年期,那时候的阅读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任职美国最高法院陪审法官30年的奥利佛•文德尔•荷默斯以“大反对家”著称于世,他写下了许多灿烂的法律文本,是美国史上资格最老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离职时年近91岁。他说:“我们对所看的书必须作认真选择,因为书,就如埃及国王在他的图书馆上所题的那样,是‘灵魂之药’。”我在这里犹豫着没有把原文的The medicines of the soul顺口意译为精神食粮而是直译为灵魂之药,是因为试想一下,吃错药,还是吃错灵魂之药,会是多么可怕的事。
  美国大书店都有为年轻读者推荐的书目,女儿学校的老师会很负责地推荐许多好书,绝不怕吃错“灵魂药”。中国的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作家和书店都有责任为学生们推荐好书。让我很感宽慰的是,1992年我带11 岁的女儿回国时,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外文书店买了几布袋子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书籍。幸运的是,我们抢在女儿上小学、初中,学校功课比较轻松的时期,让她读了许多中国文学的精华,使她知道除了曹雪芹之外,还有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以及其他近现代作家;除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外,还有《家》、《春》、《秋》、《骆驼祥子》等;认识了宝玉、黛玉,觉新、觉民,甚至林道静等很多中国与她同龄的孩子都不熟悉的名字,使她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有一点粗浅的印象。
  我认为,在孩子尚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将聪明才智用于为孩子挑选好书就已足够,没有必要自找麻烦,处处挺身而出,一字一句地教孩子。事实上,家长能为孩子挑选好书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得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鉴赏水平,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家长能为孩子指出方向,引导孩子读名副其实的好书,让孩子独立自学和思考,自己去解决种种问题,足矣!这就迈出了培养成功孩子的一大步。
家长能教什么(1) 作者: [美]高燕定
  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赋之以内涵。
  ——纳森•普西,哈佛校长953~1971
  成年人的知识老化和衰退,以及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和细分工,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难以胜任。其实,家长只要能给小孩子提出好的问题就行了,应该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大学城有1 000多名中国留学人员及其家属,高倩几乎年年都要在中国联谊会举办的春节晚会上登台表演舞蹈、小品和钢琴独奏等节目,因而小有名气,以至于我只能被人称为“高倩的爸爸”。
  有时,在大学校园里,不认识的家长和我打招呼,单刀直入就问:“你是高倩的爸爸?听说你教高倩教得真好!你肯定花了很多时间教她吧?”
  也有朋友帮我推销,说:“老高就是高倩的爸爸,他很会教孩子,老高花了很多心血教她。对吧,老高?”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常常只是张张嘴,笑笑,什么也没说,算默认了。
  我能说什么呢?如果说我根本就没有“教”,那她不成了“天才”?不是要被解读为吹嘘?可是,我清楚,她是极其平常的孩子,5岁以前,除了国内幼儿园的标准化教育,没有任何附加的学习。至于对她进行的“超前”学习训练,也是5岁来美国以后才开始的。不过,对于训练她通过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我则是有绝对的自信。
  谈起“教”孩子的话题,我想首先要问的是:我们大人到底能教孩子什么?怎么教?我曾经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很快就得出了让我沮丧的结论。
  其实,我是不能教孩子什么的,无论女儿在中国或是在美国读书,我都没有能力教她。如果她在中国读书,我甚至不能辅导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我的汉语拼音不好,清辅音、浊辅音、前鼻音、后鼻音总是搞不清楚。
  我在国内研究所工作时,有几位同事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常有人拿着他们儿女学校里的数学难题,发动群众一起研究。只可惜,中学生的考题有时比科学院、国家课题还要难,难得让当年的名牌大学生,如今的教授、研究员们犯傻,只能无奈地靠着“人多力量大”的办法,解决“教”孩子的问题。
  很多家长说,教孩子教得很辛苦。
  我曾问过许多家长,你曾否认真想过,你到底能“教”孩子什么?你能教小学生的语文吗?你能教初中生的数学吗?你能教初中、高中的各科目,包括语文、英语、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吗?
  显然没有几位家长有这种能力。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办法教好孩子的一门功课!
  有位朋友向我抱怨说,教孩子很吃力。我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这是何苦呢?那年他的孩子在上某初中的“超常班”。他坦承,他的孩子上六年级时,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对于孩子学校里的数学题已无能为力,而要带到办公室去,请大家来“共同研究”。
  据我了解,在中国,即使学理工科出身的家长,常常也无法辅导孩子的数理化课程;在美国,大多数理工出身的中国家长,对中小学里的人文课程翻白眼。几十年来,本来就是在那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中熏陶出来的这一辈人,加之世俗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还有几个能够静下心来,广泛读书,扩大知识面呢?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成年人的知识老化;高节奏的工作压力,也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力不从心。这是身不由己的。
  现在作为中小学生家长的这一代人,自己的学识、思想、素质、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已经难以应对全球化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即使是少数获得硕士博士的人和其他不甘示弱、自学自救的精英,也无法幸免由于专业等原因造成的狭隘的知识结构问题。
  何况,现代社会是专业化的社会,教育也是一样。
  华盛顿邮报资深教育专栏作家杰伊•马蒂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哈佛学习,现在每周为邮报的教育专栏写一篇文章。他曾提到,有一次,他和念高中十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做美国历史AP考试的多项选择题,“她做她的,我做我的,每做一题就对照书后的答案,看谁的答案是对的,15分钟以后,她比我至少多做对了7道题”。由此事例,可以让我们大家都清醒清醒,世上到底有多少家长可以真正称职地当孩子的老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的家长,即使有能力教孩子基本的数学、小学的英语,可曾想到,到了课程逐渐加深,教不了孩子的时候,一手放掉让你“教”( 娇 )惯了的孩子,将会是个什么局面?这个习惯了家长教的孩子丧失了自学能力,不能独自面对没有“家教”的世界,只好一路走下坡。这是很不明智、很不负责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可悲的。
  不过,确实也有极少数有精力、有能力,甘心奉献自我的家长,能够辅导孩子的功课,一路保驾孩子高中毕业到上大学,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这是在牺牲自己的前提下做出的。家长也应该享受生活,大可不必“毁灭自己,照亮孩子”。
那些朋友说得不错,对女儿的学习,我是花了心血的。但是,我是把心思花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激发她的学习热情,引导她自己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我在学习上对她的帮助,更多的是引导她选择好的学习素材。我相信,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各类优秀著作,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孩子从小开始自学的时候,家长只要能给他们提出好的问题就行了。把问题留给孩子,放心地让他们从书中寻找答案,家长可以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具备高度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非常赞同哈佛老校长纳森•普西曾经说过的话:“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且赋之以内涵。”
  虽然普西校长这里指的也许是大学教师而不是中学教师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研究出一些不必“灌输”、不必填鸭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和独力思考能力,家长参与讨论,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是应该提倡的素质教育方法。
9岁背SAT/GRE单词(1) 作者: [美]高燕定
  没有哪个成人会认为背单词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利用幼童不知难、不怕难和好胜的心理,我设计了这种背单词的方法,让女儿9岁的时候在她自愿、快乐的心情下,轻松、有效地背下了3 000多个艰深的单词。
  美国中小学老师一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老师的教室是固定的,学生却是流动的。每个教室里都有老师收藏的一二百甚至三五百本书,这些书通常都是老师推荐的好书,与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生的阅读水准相当或略高。到了期末,女儿差不多就把老师的书全都看完,其间还不时要到学校图书馆去借一些书。
  放学回家,她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不止一本课外书。有好几次,我把她的书包打开,都翻出三四本书来。我问她:“你借这么多书,怎么看?为什么不一本一本借回来?”
  “一天看一本怎么够?”她带着既得意又嘲讽的口气说;“这几本书,我一天就能看完。”
  她的阅读速度很快,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在乘校车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她总是抓紧时间阅读。
  一天能看几本书,说明所看的书必是难度不大的一些闲书吧。我想,该是给她加大阅读难度的时候了。我希望她开始有意识地只读经典文学名著。
  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我从女儿和我谈到的名著里的人物、故事已能感受到这一点。她每看完一两本名著,好像就长大一些。
  经典名著中自然流淌着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知识和思想等,正是作为一个好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阅读经典名著是有难度的。词汇是个大问题,小说中常会碰上现代生活中少见的难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里,常考的就有这些较难的词汇。这些词汇即使对一般美国大学生来说,也是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在阅读时,如果不断碰上不认识的词,就无法理解作品的意义,其连锁反应是很快失去阅读兴趣,甚至造成长期无法释解的心理障碍,也许从此再也不愿接触名著,转而只看通俗作品,以至在阅读欣赏和情感智慧上,上不了较高的层次。很多人尽管以后获得了高学位,但是,在思想情感上往往不够深沉,没有受过名著等精神产品的陶冶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从小培养阅读名著的爱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为了扫除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那些难词集中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待单词熟悉了以后才开始阅读。因为没有生词的阻碍,读起来比较流畅,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暑假前,我到几个书店转了转,买回一本SAT/GRE英英词典。这本200多页的小词典有3 000多个单词,每个单词有注音、解释和例句。
  我给女儿布置了这个暑期的任务:把这本词典背下来!那是1990年5月,当时她还不到9岁。我很幸运,女儿翻了翻词典,不用我费太多口舌,就接受了这一任务。不是因为我说的道理,也不是迫于我的压力,而是她认为:“这有什么难,才200多页。你看,我读的这几本书,都是200多页一本,我不用一天就看完了。整个暑假就只背这一本?”她问我。
  说得很轻松。为了减轻她的精神压力,我还是把这个小词典拆成了7小本。
  ↓  岁背SAT/GRE词汇,把小词典拆成7小本,减少精神压力
  “不过,要按我的要求”,我得寸进尺,“你要把每个单词念出来,有的单词一词多义,要记住每一个词义。如果注解是句子,也要背出整个句子。”
  “No problem( 没问题 )!”她说,把词典拿过去,查了查页数,再数一数每页的单词数,对我说:“爸爸,这里一共有211页,每页十五六个单词。我明天开始每天背3页四十几个单词,一个暑假就背完了。”
  我又给她定了三条规则。
  第一,在每天开始背的那一页上方注明日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今后留下记录,供调整学习计划作参考,二是可以起监督、促进的作用。我知道她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她作出每天背3页的承诺就一定会实现,记录每天的起始页数对她自己就起了提醒、自我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个规则是,第二天要复习第一天背过的词汇,而且也要达到熟练背出单词和词义解释的水平。
  我拿出一盒空白录音带,宣布第三个规则:将每个单词读出,录在录音带上,每两个单词中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大约是背出词义解释的时间。
  当自己认为已经背得熟练时,合上词典,打开录音机,播出一个单词,背出词义或长句。待到录音机播出下一个单词后,再接着往下背。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因为如果不熟练,就要不断地开开关关录音机,她的性格很好强,我深深了解她,她承受不了这样的“耻辱”;第二个目的,我不用坐下来面对面地测验她。我认为,如果那样做会给她造成压力,有被动的感觉。她会认为,每天努力背单词,是为了晚上的测验,久而久之,难免产生抵触情绪。我不希望造成这种不快的心理状态,而是让她形成一种面对自己的、主动的心态,让她感到每天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如果是为了通过晚上爸爸的测验,那么这种学习自然就是被动的“应试教育”。
面对自己,打开录音机,一个个单词地通过,这不是跟打电脑游戏一样吗?如果卡在哪个单词上,就Game over( 游戏结束 )了。如果一次性通过,就得分,明天继续升级,进入下一轮“游戏”——下3页新的几十个单词。她被调整到这样的心态,很快进入了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
  这种状态很像她从舞蹈老师那儿学来一支舞,忙着要表演给我们看一样。她6岁开始学芭蕾舞和民族舞,并带回老师给的舞蹈配乐带,一到家,急不可待地把带子放进录音机,让我们坐好,表演给我们看。她常常跳一遍不过瘾,让我把音乐带翻录成可以连续播放四五遍的带子,这样她就可以一个舞蹈连续跳四五遍,而不必停下来倒带,影响兴致。她经常这样不停地连着跳十几遍,累得满头是汗。她,就是这么个拼命的性格。
  那年夏天,每天我一下班,她就叫着,“爸爸,我ready( 准备好 )啦!ready啦!”接着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录音机,开始表演。机子里播出一个单词,她就复读单词、拼出单词、背出词义或一整个长句;停一两秒,又换一个单词……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一个单词。
  在这期间,我到厨房,打开煤气炉,淘一罐米放进锅里,走到沙发前躺下,拿起报纸扫两眼,再朝倩倩那儿看一看,偶尔张张嘴、点点头、竖起拇指,再微笑几下,表示赞赏。
  不过,也不能太夸张。她很专注,很凝神,我应该不打断、不出声地看完“表演”才是。
  “表演”结束,我冲过去把她抱起来,亲几下,再把她提起来,两腿腾空,上上下下地甩,一时间,屋里嘻嘻哈哈已闹成一片。
  她乐滋滋的,找到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得到了爱,受到了赞赏,兴致更高。我也欣欣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样当爹,真轻松。我们有时看看女儿,再想想许多劳碌的中国父母,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陪读”、“陪学”,还搞得成天愁眉不展,没有好心情呢?
音乐教育的意义(1) 作者: [美]高燕定
  音乐对智力发展有益,音乐教育不是赶时髦,“她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其重要的”。
  ——高倩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
  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钢琴是高不可攀的。从小热爱音乐的我,即使在梦里也从未想过能够拥有一台钢琴。中国父母,自己得不到的,就特别想为儿女争取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算给自己一点心灵慰藉。我是凡人,自然不能免俗。
  女儿来美才四五个月,我迫不及待地为她买了钢琴,请了老师,从此开始每周两次的钢琴课,还买了一台键盘力度敏感的高级电子合成器,为的是晚上练琴不影响邻居。几年下来,她已能演奏奏鸣曲,在这个有上千名中国留学生的大学里,她的钢琴独奏甚至成了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保留节目,使她在华人圈里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也因此让她十分自信。
  有机会“出风头”,学琴当然就很主动,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
  1991年秋季,女儿上五年级,有一门选修课:交响乐。初中交 岁成为交响乐团主席,该团包括三个弦乐交响乐团和一个管弦乐交响乐团↑  地区初中交响乐团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演出  响乐课的内容,教的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还有低音提琴。到交响乐的世界去熏陶一下挺好。她想选小提琴。我自己学过琴,知道小提琴拉不好比鬼叫还难听。我想,让她学学也不错,知道世界上还有难事,免得太轻狂。我当年下乡,买了一本《红色娘子军》总谱带去琢磨,深知交响乐和一般的流行音乐是多么不一样,这是没有欣赏过交响乐的人所难以体会的。
  小提琴那么难学,她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学了一年多以后,想不到,女儿考上了初中段的地区交响乐团,而且还是第一小提琴的第六把席位。
  被录取的学生,每人拿到一份几十页、四五十分钟长的交响乐谱,回到各校,由老师指导,自己勤练,几个月后,按约定的时间,集中在贝勒大学,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中开演奏会。
  演奏会那天,这些来自各校的乐手,8点钟集合在一起,由一位音乐指导指挥,从早到晚,只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排练,晚上7点,一场有条不紊、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响乐演奏会就登场了。真是不得不佩服,只花一天的时间,一群来自方圆几百里的“乌合之众”就井然有序地完成了一场壮美、严谨的交响音乐会。
  这些学生需要怎样的基础和协作精神,才能完成这一环环相扣的演出?单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从交响乐团学到的,不仅仅是音乐!
  学习音乐可以为孩子带来音乐以外的很多东西,这是没有身临其境的父母所不知道、不会理解的。女儿在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里,谈到音乐对她的影响时写道:
  我6岁的时候开始上钢琴课,爸爸认为如果我能演奏某种乐器,就算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在我小时候,他就把我带进了音乐的殿堂。从那最早的钢琴课开始,我意识到,音乐可以让我逃避老套的日常生活。因此,当有人向我介绍学校的交响乐课程时,我作出了无怨无悔的决定,迫不及待地加入。
  刚开始,我们的交响乐团规模很小,效果也不好。然而,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了三个弦乐交响乐团和一个管弦乐交响乐团。乐团每个星期都要彩排,每周5天,天天上一堂交响乐课,还要加上每星期两次额外的排练。有了学校里的常规功课与活动,交响乐团的活动让我的日常负荷加重,但是,我从没有把它看作累赘和负担,相反的视为享受。因为她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其重要的。
  今年,我们乐团应邀到中国北京演出,这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机会,我们的激情不断高涨。当然,中国之旅要面对筹款等许多麻烦,要解决很多问题。然而,我们的焦点都不在这上面,我们更关注于分享两国的音乐和文化。我们的节目中有几个精品,最好的是德沃夏克的杰作《新世界交响曲》。那不仅仅是由于这个交响曲符合我们的欣赏品味,更因为它意味深长的内涵符合我们的目的。从新世界,我们出访那个“古老”的国度,并且与“东方”分享德沃夏克多年前创作的音乐。所以,这份期盼与音乐所带给我的其他许多东西一起,使我有能力和许多人一起合作,瞄准目标并且去完成它。音乐给了我艺术形式上的自我认识,她需要勤奋、耐心和奉献的精神,这一切,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极为重要的
  她的自述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道理,音乐学习不仅仅提高了艺术修养和演奏某种乐器的技能,同时也给了孩子在另一种形式上的自我肯定,培养勤奋、耐心和奉献,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专注和努力追求目标等一系列优良素质。
  女儿学校交响乐团课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学生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都是通过录音带来传递,学生们将他们演奏的曲目录制在录音带上,老师对学生演奏的详细指导意见就口述录制在学生交来的录音带的后半部。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领悟力和认真的自我学习、研究的精神。
上高中,到了十一年级以后,荣誉班的学生要求学期结束之前,必须写两三篇关于古典音乐作品的评论文,两三人或者三五人合作举办一次专场演奏会;还要观看专业和业余的音乐演出各两场,并且写出每场演出的观感和评论。这样的音乐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而且是让学生进入对文化艺术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高雅艺术的热爱,陶冶高尚的情操。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荣誉学生在女儿所上的高中,一个年级400多名学生中不是只有一两个,而是有三五十人。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已成为人类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孩子小时候不喜欢学琴、学音乐,这是事实,就像很多孩子从小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功课一样。有人认为勉强小孩学琴、学音乐很荒谬,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强迫孩子上学念书是荒谬的。他们认为,上学念书是学文化知识,学音乐学琴是闹着玩儿的,或者只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和虚荣。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音乐地地道道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只要家长耐心引导启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是可以培养起来的。生活中的音响,或古典,或现代,或者干脆是某种噪音,都被人当成了音乐。孩子的脑袋里,一种艺术形式不去占领,另一种就会乘虚而入,无形中构成了情趣和层次的差别。
  学音乐,特别是学古典音乐可以培养人细腻的作风和情感,古典音乐是需要耐心地慢慢去欣赏品味的,了解古典音乐的奥妙和艺术上的价值也需要人们认真地思索。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甚至植物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也会生长得更好。据说,哈佛大学50%以上的本科学生在中小学时期认真地学过音乐,或者练过至少一种乐器。根据哈佛大学官方报纸《哈佛大学公报》2004年4月公布的情况,在这年录取的新生中,有26%的学生致力于音乐活动。女儿高中毕业那一年,全美300万高中生争夺的美国国家荣誉学者,只有700人入围决赛,女儿所在学校440名应届毕业生中有12名成为最终的决胜者,其中6人就是高中管弦乐交响乐团的成员。
  看来,音乐艺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的确起到了某种不可忽视的 ( 事实上,是常被忽视的 )、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四)
2006-06-23 17:07:0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98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