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4426 |
魅 力 值:1594 |
龙 币:15445 |
积 分:7200.9 |
注册日期:2004-02-02 |
|
|
|
看来最近有一些老人因为免疫力的低下而引发这个病,需要多注意一下老人的身体情况的。
我父亲前段时间由于较严重的带状疱疹而引发了心脏病,挺危险的。
给你我在网上搜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参考一下吧,希望能够对你有一些帮助。
带状疱疹
概述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在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俗称“缠腰龙”。
病因
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
症状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以无前驱症状,经1~3天后,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壁紧张,光亮,疱水澄清,水疱表面大部有小凹陷。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红斑。一般病程约2~4周。轻症患者只出现红斑及丘疹,不出现水疱,称为不全性带状疱疹。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老年体弱者可出现坏疽性疱疹,愈后留下疤痕,称为坏疽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全身泛发,此时常伴有高热,并出现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
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有时在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此时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绞痛等。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者,可以发生结膜及角膜疱疹,导致角膜溃疡而引起失明,是为严重的并发症。当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出现耳壳及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觉消失,称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局部体格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病毒药物有无环鸟苷、阿糖胞苷以及阿糖腺苷等,其中以无环鸟苷最为有效,无环鸟苷能被疱疹感染过的细胞吸收,在细胞内经过磷酸化作用形成无环鸟苷三磷酸盐。此种盐为鸟嘌呤三磷酸盐的竞争抑制剂,亦就是DNA聚合酶的竞争抑制剂,它可以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对病毒的DNA聚合酶的活性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从而阻滞了疱疹病毒DNA的复制。无环鸟苷不易进入正常细胞。因此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很少,约等于对病毒抑制作用的1/10~1/30。这一机理说明无环鸟苷治疗疱疹有高效而少副作用的特点,所以是治疗疱疹病的首选药物。无环鸟苷适用于泛发性带状疱疹或合并肺炎或脑炎等严重患者。静脉点滴剂量为200~250mg,加入100ml补液中1h滴完,每日2~3次,连续3~7天。口服剂量为200mg,每日5次。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等对抗病毒虽有一定疗效,但因价格昂贵或副作用多,自从有了无环鸟苷后已不常用于疱疹疾病。
对有神经痛患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疼痛严重者可在早期口服强的松15~30mg/d;1周后渐减量。强的松早期服用可消除神经根的炎症。疱疹性神经痛用强的松后可以减轻神经炎后期的纤维化,因而亦可减轻疼痛。此外亦可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或注射干扰素等。
(二)中医治疗治则为表热利湿,可内服龙胆泻肝汤。
局部治疗早期丘疱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后可外用1%龙胆紫液或0.5%新霉素软膏、磷霉素软膏等。眼部疱疹可用无环鸟苷眼药水,或3%无环鸟苷软膏。
龙胆泻肝汤的应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这里所论的龙胆泻肝汤,为《医宗金鉴》所载。本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各9克,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甘草各6克组成。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去湿热;黄芩、栀子助其清热去湿之力;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诸邪从小便而出;为了防止火邪、湿热和苦燥淡利之药伤阴,故以生地、当归滋养阴血以柔肝;肝胆性喜条达,火邪或湿热犯之,则气机被郁,故又用柴胡清疏之,并作为引经药;甘草除协助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解毒外,尚有调和诸药及避免苦寒伤胃之作用。因此,本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即泻肝用,又保肝体,攻不伤正,养不留邪,实为泻肝胆、利湿热之良方。
上方所以苦寒与甘淡同用,是由于肝火多挟湿热之缘故。因为肝著右胁下,胆附于中,两者互为表里。肝喜畅达而恶抑郁。“胆者,中精之腑”,以通降为顺。肝胆气机调畅,则脾胃升降运纳不失其常。倘若长期精神抑郁,肝气不疏,久而不解,则易化火,亦可导致胆气不利,胆流瘀滞,化为湿热。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湿停中焦,无论化热与否,皆可加剧肝郁。如此恶性循环,乃肝火常挟湿热之理也。
肝火内扰,藏魂失司,则失眠多梦。其梦多在山林树下,江河之中者,欲求其凉而解之也。火邪上炎,则头痛头晕,口苦目眩,烦躁易怒;刑肺则咳,伤及肺胃之络则鼻衄、吐血;内迫血海,月经当下不下而上逆则为倒经;挟湿热则肝胆气机受阻,脾胃升降失司,故临床每见胸胁满痛,下利呕逆,苔黄腻等;湿热熏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则为黄疸;湿热下注则为淋痛尿血,腰痛,少腹胀痛,带多而黄,黏稠腥臭。由于肝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胆脉之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火邪或湿热犯之,其病变则又可通过上述经脉及其所络脏腑、形骸表现出来。而为阴股肿痛,阴肿阴痛,阴中溃烂,子痈,乳痈,胁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前后肿,耳痛耳聋等证。
基于上述理论,现代采用上方来治疗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睾丸炎、阴囊湿疹、高血压病、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外阴疱疹性溃疡、药物过敏之属肝火或肝胆湿热者,均获显著效果。对缓解急性白血病,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由上可见,肝火或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复杂的,并可见于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这种不同疾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证候,就是龙胆泻肝汤证的共性,也是本方能治多种疾病的道理所在。
如何抓住龙胆泻肝汤证之共性呢?笔者认为:1?北匦胝莆崭蔚ǖ纳?理病理特点;2?笔煜じ蔚ǘ?经在人体的循行路线;3?北咀拧坝兄钅冢?必行诸外”的原则,在肝胆及其经络的表现上求依据;4?痹谏鲜龌?础上,找出实火或湿热的症状与体征。
在认清龙胆泻肝汤证的前提下,视其火邪或湿热之多少,或纯用苦寒,不用甘淡;或重用苦寒,少用甘淡;或重用甘淡,少用苦寒。并据兼证之有无而灵活用之,才能不断提高疗效。准此,笔者运用本方的肤浅经验是:
1?蔽富鹧劳炊?兼肝火者,其痛必然波及耳心和头之侧部或顶部,并伴有口苦多梦等。此证单纯清泻胃火,很难收效。笔者用本方去泽泻、木通、车前子,并与清胃散合用,治疗此证15例,痊愈12例,好转2例,仅1例无效,即是证明。
2?备位鹦谭沃?鼻衄,常伴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咳嗽无痰,苔薄黄少津,舌质红,脉弦数等。当泻肝保肺,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泻肝之力有余,凉血止血之力不足,且无保肺之药,方中甘淡之品,反有伤阴之害。故笔者用上方去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加沙参、麦冬、白茅根、侧柏叶,治疗上证12例,均二三剂而愈。
3?蹦凶友羰乱拙伲?而无肾阴亏损、虚火妄动之证,或用知柏地黄汤治疗无效者,多为肝胆湿热下注使然,当少用苦寒,多用甘淡。笔者用上方去柴胡之升,当归之温,将龙胆草、黄芩、栀子各6克,车前子15克,泽泻、木通各12克,茯苓、苡仁各18克,组成一方,治疗上证5例,其证皆在1周内消失,乃可说明。
希望家里的老人都身体健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