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顼儿
顼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61
魅 力 值:116
龙    币:86
积    分:108.2
注册日期:2006-07-05
 
  查看顼儿个人资料   给顼儿发悄悄话   将顼儿加入好友   搜索顼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顼儿发送电子邮件      

流毒甚广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流毒最广、危害极大的奇谈怪论,可以视为是无稽之谈。

  据央视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面对做不完的作业,发出了怀念幼儿园的感慨。小小少年已知愁滋味而开始怀旧,足令大人心酸。但我也知道,在许多幼儿园,儿童们已不堪重负,被他们的父母拴在“早期教育”的战车上,学习十八般武艺,而且收费十分昂贵。更有甚者,将开发的主意打在了母亲的肚皮上,名曰“胎教”,也开始大把收钱。把望子成龙心切的独生子女家长“诓”进来,有一个十分响亮而义正词严的理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认为,这正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流毒最广、危害极大的奇谈怪论,可以视为是无稽之谈。我们都知道,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只有对100米、200米的短跑才有意义;而人生则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教育的成效、成才或成功与否的评价在二三十年后,根本就不是一场速战速决,比起跑、比爆发力的竞赛。将教育喻为一场短跑,是一种根本性的误导,基本是商家的经营之道。对马拉松运动而言,起跑线上的竞争就没有什么重要性了,连前半程的成绩也不太重要。它比试的是运动员持久的体力、耐力,整体的协调、配合、掌控能力,把握现场、随机应变、危机处理的智慧和悟性,等等。那些急于求成、一马当先的领跑者,不可能是最后的优胜者;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整体战略和具体策略、沉稳大器的运动员,才能通往胜利的终点。

人生正如马拉松,最初的几步没有那么重要,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事实所证明。我们不妨检查自己的教育经验,成年后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究竟是不是小学、初中时班里的那几个学习尖子?《文汇报》报道,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曾分析过毕业自该校的23位院士的学习档案,发现他们高三毕业时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10名之内的仅有5人;从分数段看,居于前30%的有15人,居于中间40%的有2人,而居于后30%的有6人。如果追溯到初中、小学,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不是名列前茅的尖子。
至于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均属少年愚钝,大器晚成;鲁迅、胡适、郭沫若等,成才之路坎坷,在漫长的探索中逐渐确定自己的路向。鲁迅1905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春季升级考试的“成绩报告单”:解剖59.3分、组织72.7分、生理63.3分、伦理83分、德文60分、化学60分、物理60分,平均分数65.5分。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伟大的作家。

  显然,这并不是说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不重要,只是说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成绩没有那么重要;而且说明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对人的认识远远不如对物质世界、自然规律的了解。西方教育的主流,源自自然主义、人文主义的传统,认为儿童作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是一个特定的生长阶段,有独立于成人世界的独特功能和使命。儿童不是小大人,也不应是家长为实现自己的功利目标的工具。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准则。它被表述为这样的幼儿教育理念:游戏是儿童的天职。因而,西方国家往往以法律的方式严禁在幼儿园进行知识教育。

  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健康、心智发展和社会化远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也是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个孩子5岁时难以掌握的运算,7岁时易如反掌。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超越他的年龄,提前去做他难以实现的事呢?这正是当下的应试教育不断下放学科教学的难度、以及开展有“数学杂技”之称的“奥数”最令人发指之处。看到那些家长为望子成龙的梦魇所驱赶、以牺牲睡眠和健康为代价、不得不从事各种高难度的学习的孩子,我经常会想起马戏团里的小熊和山羊,他们本应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却被迫战战兢兢地钻铁圈、走钢丝!

如果说最有可能在精神上“早夭”、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正是这种幼年严重透支、被应试教育所压倒的孩子。

还要说到“早出人才”的理念。全世界通行的6-3-3学制的合理性,16岁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18岁成人这样的规定,与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程度无关,主要是基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逻辑。15岁完成高中课程并不等于15岁已经成人。而且,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当事人,15岁上大学还是18岁上大学,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对少年班成就的介绍,无非是他们比别人早几年拿到博士学位或当上教授,这可以说明他很聪明,也可以节约几年的教育开支,此外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牺牲和失去的东西倒是非常具体的。我们经常抱怨使用现代科技缩短了动植物的生长期,致使瓜果不香、鱼肉无味;那么,我们对人的培养,是否有同样的迷误?

  当然,时下家长的集体恐慌,大多并非来自对成才或成功的追求,而是小升初或中考的现实压力,他们忍痛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参与考证热和择校热,是被逼无奈。其实,义务教育均衡化、取消重点学校制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精神已经明确,关键是地方政府要敢于作为。例如,应当明令禁止少年儿童参加成人的英语等级考试,对这样严重损害青少年成长、严重扰乱基础教育秩序的不合理现状,还要放任到何时?

--
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还着人烦。
我就是。
2006-08-21 22:47: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3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