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4039 |
魅 力 值:580 |
龙 币:21864 |
积 分:12464.8 |
注册日期:2003-05-12 |
|
|
|
详细:
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防御能力不足之时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脉浮等为主症。一般病程3-7天。
笔者多年来遵循自然规律,采用三步治疗法,收到良效,并治愈了千千万万个病人。
第一步:解卫表之邪
外感早期,多表现卫表不和之症,如:恶寒、发热、头身酸痛(往往有高热),颈项不适,鼻塞、流涕、咳嗽、咽痒、脉浮紧或数。当明辨邪之深浅,病之轻重,属寒属热之不同。
(一)解肌退热
方以柴葛解肌汤为主药如柴胡、葛根、羌活、贵苓、连翘、白芷、川芎、石膏、陈皮、苏梗、甘草、生姜、大枣。
方中药量均因人而用,石膏用量因体温高低而选用量,原则以汗出热解为宜,一般只服两剂(最多三剂)。
(二)温表散寒:
方以葛苏解表方或荆防败毒散加减。药如葛根、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川芎、桔梗、生姜等。
此方仅服3剂,汗出为宜,不可大汗,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
(三)凉解清热
取辛凉解表之品,用于风热之邪郁于肌表,卫表失和,如:身热,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燥口渴、鼻流浊涕,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方以葱豉桔梗汤。药如葱白、连根、豆豉、桂枝、干葛根、生姜、连翘、陈皮、苏梗、云苓、贯众、双花、芦根等。
第二步:清解里热
如表症不解,外邪入里化热,病人出现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口干口渴、耳痒、耳鸣等症状。
(一)以鼻塞流脓浊涕、头额胀痛、不闻香臭,口干、口渴为主者。
取苍耳子散加减。药如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菊花、黄苓、桔梗、山桅等。
(二)清热宜肺
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出现咳嗽、痰黄稠略痰不爽、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
方取桑菊汤加减,属燥伤肺者,取桑杏汤。药如:桑叶、菊花、桔梗、抄杏仁、黄苓、浙贝、前胡、青皮、连翘、鱼腥草。
(三)清热利咽
热邪上受熏蒸清道,出现咽喉肿痛,目眩,面色多赤,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方取银翘散。药如:双花、连翘、竹叶、荆芥、黄苓、牛子、芦根、桔梗等。
第三步:扶正固表
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或经发汗太过或早苦寒伤正之品,均可使人体抗病力下降,故选用扶助正气法,以助祛邪扶正。
(一)益气固表
用于气虚感冒,见气短、神疲、恶寒等状。方取参苏饮、玉屏风散加减。药如:生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苏叶、云苓、葛根、前胡、桔梗、半夏等。自汗,行寒者重用黄芪,防风。
(二)养血解表
对血虚感冒取葱白七味饮加减。药如:葱白、豆豉、葛根、地黄、麦冬、当归、首乌等。
(三)益气养阴
对气阴两虚感冒者取生脉饮或加减葳蕤汤化载,方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等以滋其阴生其津,资助汗源。
总之,治感冒要正确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治虚不宜发汗,治表不可疏散太过,掌握好扶正不碍邪,祛邪又不伤正为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