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627
魅 力 值:1308
龙    币:3669
积    分:2005.5
注册日期:2003-11-28
 
  查看妙不可言个人资料   给妙不可言发悄悄话   将妙不可言加入好友   搜索妙不可言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妙不可言发送电子邮件      

建议版主 将中证报社论置顶----股市繁荣需要理性--已出现结构性泡沫
http://www.cs.com.cn/xwzx/02/200706/t20070604_1115584.htm


(中国证券报社评)股市繁荣需要理性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当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市场下跌的深层原因,从而正确理解政策意图,理性预测未来市场走向。

  从市场层面观察,沪深股市无疑已然出现结构性泡沫。据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计算,沪深两市的总体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50倍,远远超过全球主要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香港主板市场为例,其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股票超过60%。虽然从内地经济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阶段、流动性过剩在较长时期内无法消除等宏观背景看,沪深股市有一定程度的“估值溢价”是可以理解的,但阶段性的“过度透支”也必然伴之以短期调整的风险。

  再从市场上涨的速率来看,沪深证券市场在两年内上涨了300%,上证指数从3000点到4000点仅仅经历了不到50个交易日。这种上涨速度是极其罕见的。近期出现的8%以上的日换手率和盘中的大幅震荡,既说明了投资者持股心态的脆弱,也表明这种交易热度是不可持续的。

  导致沪深股市自身必然回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题材股的过度炒作。

虽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和重组预期构成了股市走强的重要动力,但题材股投机的根本是低价,在垃圾股被炒成黄金价格的情况下,即使题材兑现,股价也已失去上涨空间。在这轮行情中,与蓝筹股相比,题材股在更大程度上透支了本身并不确定的未来,出现了明显的泡沫。既然如此,其实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下跌就可能随时出现。

  正是基于对种种市场风险的警惕,有关部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远的不说,五一节后,中国证监会于5月11日和23日连续发出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市场风险的通知;人民银行于5月18日一举推出三率齐动的货币政策“组合拳”;银监会为QDII亮起了政策“绿灯”……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则是在上述政策效果尚未显现、股市风险却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出台的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调控举措。

  由此可见,这轮行情调整,主要原因不是来自某项政策,而是来自市场本身风险的积累。作为“外因”的政策调控,既是应市场之“内因”而生,也是通过市场之“内因”起作用的。市场调整的方向,也必将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要求:顺应股市规律,回归投资本源,支持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换言之,正如阶段性的市场调整并未改变牛市之基本面一样,一定时期的政策调控也未改变政府的基本政策取向。

  从股市基本面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红利效应远未结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方兴未艾,国际竞争优势依然明显,流动性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生产力释放效应尚未结束,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的大型国企整体上市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没有理由因一时的波动和调整而对中国股市的远大前程失去信心。

  从基本政策取向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它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发展直接融资、化解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的必由之路……我们没有理由因当下的政策调控而对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的既定方针产生怀疑。更何况此次调控的本意就是要及时化解市场风险、防止更大的震荡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牛市需要整固,繁荣需要理性。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沿着可持续的正确轨道发展,投资者才能真正分享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中证网)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妙不可言》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2007-06-05 22:07: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2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