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一点绿
一点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100
魅 力 值:107
龙    币:175
积    分:146
注册日期:2005-05-26
 
  查看一点绿个人资料   给一点绿发悄悄话   将一点绿加入好友   搜索一点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一点绿发送电子邮件      

对偏见的认识
一个人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总是有一定见解的。但是,这种见解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可以称之为主见,有的则是成见、偏见。
主见,不是主观主义之“见”,而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之“见”。成见者,任我不任理的固定之见也。抱着成见不放的同志,他们的脑海里总是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他们主观同客观相背离,他们往往是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凭着善良的动机去论人看事,解决问题,所以总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比成见更坏的是偏见。怀着偏见的人,惯于拿不是当理说,明明知道别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仍然充耳不闻。所以抱有成见的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坚持自己的偏见的人,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改其志。主见、成见、偏见都在为自己的生存权而斗争。但最终能够站住脚的,既不会是成见,也不会是偏见,而只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坚持这一原则,且不可朝三暮四,因利事变,不要让成见引导我们偏离正确方向。
人为什么会有偏见?
偏见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神话、传说故事以及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论述中。在《圣经》里,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就是男人亚当,女人夏娃则是用亚当的肋骨做成的。男性在神话中是正义、勇敢、坚强的化身,而女性在神话故事里不仅被视为男性的变体、附属,而且被当作万恶之源,始终与灾祸、邪恶、胆小、柔弱等不良品质相联系。我国的史书《二十四史》是男性的活动史,没有女性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被传承接受下来,为人类社会播下了偏见的火种,即使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在生活环境中,人的感官要受到两种刺激:一类是物,一类是人。如果眼前有一个人,我们就会对他产生印象,这个心理过程叫“知觉”,由于它是针对人的,故称为“人际知觉”。“偏见”产生的最初原因即来于此。
首先,来自“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微妙地影响着人们相互间的关系。然而,第一印象,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首因效应”,这种定势会影响到教师对某一学生的长期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好,对学生以后的行为往往会向好的方面解释;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对学生以后的行为则会向不好的方面解释。因此,如果教师总是以固定不变的第一印象去看待学生,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和理解学生。
其次,构成人际间偏见的另一主要原因来自“刻板印象”。所谓“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的头脑里存在着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看待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从年龄、性别、职业、地区、民族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评价和判断他人个性的依据。“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而老年人则是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而女性则是“头发长、见识短”、依赖感强、起居洁净、讲究容貌、细心、软弱;认为工人总是身强力壮、直爽热情,而农民则是勤劳谨慎、自私迷信;认为北方人总是外向、忠厚,而南方人则是内向、机灵;认为日本人总是精明、勤奋、进取、狡猾,而美国人则是有雄心、天真开朗、不拘小节等等。 应该承认,“刻板印象”有时是人们认识某一交往对象的捷径,不失为人的一种智慧的表现,某一类人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生活、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准,容易产生许多共同特征。但是,由于他们各自具体生活经验多少有些差异,从而导致彼此都有其个性,而且这种个性有的相距很远,甚至截然相反。所以,用“刻板印象”看待人,往往看不到人的复杂性,以至对人的行为品质作出错误的评价与判断。造成这种偏见是因为人的思维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某一类人全面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就作出概括,往往会形成不符合这一类人的实际特征的形象。
第三,晕轮效应的影响。所谓“晕轮效应”也称之为“光环作用”。人际知觉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在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并因这个品质的影响,使人们看不到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当一个人某一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好的,即“一俊遮百丑”。当一个人某一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质都是坏的。这就是晕轮效应。他的产生 “是由于某一品质的信息量大,其它品质的信息量小,导致刺激强弱程度不同造成的。这种心理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常常无意识地左右着人们的交际行为,干扰着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
第四,投射倾向 所谓“投射倾向”,就是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因而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投射倾向”有两种既典型又对立的表现形式:其一是有些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行及需要,即 所 谓 “ 以 君 子 之 腹 度 小 人 之心”;其二是有些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行及需要,即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一个人知觉他人时,如果受到“投射倾向”的干扰,其认识、判断和看法往往从“是这样”、一定会这样”等心理倾向出发,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第五,经验的逻辑推理效应 所 谓 “ 经 验 的 逻 辑 推 理 效应”,是指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有联系,因而有些人便在知觉判断他人时,根据对方外部的一些表面特点,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逻辑推理。有这种偏见的人认为:“老实人往往伴有不爱讲话的特点,由于甲不爱讲话,所以甲肯定是个老实人。”又如认为:“爱打扮者往往伴有怕脏怕累的特点,由于乙爱打扮,所以乙肯定是怕脏怕累。” 这种凭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是简单化的人际知觉方法,它往往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人,以至造成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知觉偏见。
最后,偏见的产生还受主体状态的影响。所谓主体状态是指他当前的各种身心状况,诸如生活境遇、情绪状况等。“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一个人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在他眼里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这说明主体状态影响到他对知觉对象的判断,这也是一种偏见。教师对学生的最初认识往往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较浓的认知过程,因而也就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偏见。
人际知觉偏见很有纠正的必要,因为只有在健康的、无偏见的社会环境中,人才能过正常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些人际知觉的“误区”,有助于克服自己看待别人时的偏见,也有助于了解其他人是如何产生这种偏见的,从而达到纠正这些偏见的目的。

--
一点绿,更新你的人生
http://ChengGongXLX.myrice.com
2005-06-05 16:07:3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