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利用外汇强势剥削中国-转《双顺差是福是祸?》
双顺差是福是祸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覃东海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济的一个反常现象就是国际收支中长期的双顺差格局。根据各方估计,2005年中国将实现1100亿美元左右的经常项目顺差和700美元左右的资本项目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积累造成了中国目前近8000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而且极有可能在200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国。
资本项目顺差,特别是引进大量FDI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资金流入。表面上看中国似乎是资本净输入国。经常项目顺差却意味着中国是事实上的资本净输出国。中国的国内储蓄不仅为国内投资(包括了本土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投资)提供了全部融资支持,而且通过经常项目盈余为外国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下的FDI流入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含义:FDI在中国的国内投资并非真正由外国储蓄提供融资,而是完全由中国的国内储蓄提供融资。虽然FDI意味着外汇资金流入,流入的外汇并未以经常项目逆差的方式流出,而是以某种形式保留在国内。第二层含义:目前的结售汇制度,流入的外汇没有留在私人企业账户上,而是卖给了中央银行,带来中央银行外汇资金增加。中央银行利用外汇资金购买外汇资产,通常以美国国债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第三层含义:外国投资者通过FDI获得东道国股权资产,东道国通过等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持有外国债券资产。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产生了“以股权换债权”的权益交换结果。
给定国内储蓄的条件下,双顺差格局意味着FDI挤出了等量的本土企业投资,国内储蓄通过迂回方式为FDI提供了融资。所谓的迂回过程可以理解为:第一步,假定美国投资者的FDI资金可以来源于美国的国内储蓄;第二步,中国人民银行用人民币购买FDI带来的外汇资金,外资企业在中国用人民币进行投资,而人民币资金产生于中国的国内储蓄;第三步,中国人民银行用购买来的外汇资金购买美国的国库券,中国得到债券资产凭证,美国得到外汇资金流入,外汇资金弥补流入了前面外汇资金流入引起的国内储蓄流失。从结果看,FDI带来的外汇资金仅仅发挥了过渡作用,FDI流入并非真正利用了外国储蓄,而是国内储蓄的迂回应用。
双顺差的加速积累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放大,巨额资产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了所谓的“战略性贬值”过程,尽管目前美元有所回升,今后几年中美元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如果中央银行只是被动持有美元,风险将继续增加;如果中央银行购买更多美元资产来支撑美元,只会面临更大的同样问题;如果中央银行抛售美元资产,可能导致美元更快贬值,带来更大损失。
其次,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放大,外汇储备的功能也不断拓展。从初期的确保国际交易中的支付能力,发展到后来的抵御投机冲击、防范金融危机;从确保国际收支的外部安全,发展到为国内金融改革等内部安全买单。过于宽泛的储备功能定义,给储备管理本身带来了巨大压力。
双顺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损失。一方面,用收益率更高的股权资产换来收益率更低的债券资产,造成了实质性资源的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国内的投资和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经济结构日益分裂为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大孤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