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玉金明
玉金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2818
魅 力 值:1951
龙    币:27302
积    分:18293.3
注册日期:2001-12-15
 
  查看玉金明个人资料   给玉金明发悄悄话   将玉金明加入好友   搜索玉金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玉金明发送电子邮件      

《储存疲劳等于慢性自杀》这样的文章值得一荐,讲到了潜意识,“过劳的主要表现是不能安静下来”,不过各种方法应该没什么效果,怎么能很快的影响潜意识呢?
储存疲劳等于慢性自杀

储存疲劳等于慢性自杀

--------------------------------------------------------------------------------

发布时间:2004-5-4 21:31:33 文章摘自:中华网


  警惕过劳跟着你
  
  据报道,4月8日晚,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接连忙碌了几个星期的他终于给自己安排了去健身房健身的时间,但连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心脏已不能承受如此剧烈的运动而猝死,年仅54岁。
  
  有关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
  
  另据调查,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之多。这种早亡、猝死的现象在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中显得更为严重。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新闻工作者死亡年龄集中在40岁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疲劳得不到消除,是过劳的主要原因。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过量饮酒、吸烟、滥用兴奋药物,也会造成过劳。
  
  过劳的主要表现是不能安静下来,这种状态是长期积累又难以消除的。它成为一种下意识的疲劳感,既不容易迅速消除,也难以靠咖啡一类的兴奋饮品得到缓解。
  
  过劳往往是疾病甚至猝死的前奏。有资料显示,日本每年约有10000人过劳死。而具有显著过劳现象的人中,有六分之一的人易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余的人主要表现为过劳综合症———即由于精神上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食欲不振、便秘、神经过敏、消化功能减弱、失眠等。
  
  测试你储存了多少疲劳
  
  低储存量———有明显疲劳感,早晨不能按时醒来,醒后懒得起床。懒得讲话,自己觉得说话有气无力。说话、写东西常常出错。记忆力下降,想不起朋友的嘱咐或忘掉几小时前发生的事。经常靠咖啡或茶提神。口苦、无味、食欲差,想在饭菜中加入刺激些的调味品。烟、酒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头昏、烦躁、易怒。眼睛疲劳、哈欠不断,却又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下肢沉重、总想把腿架在桌椅上。
  
  高储存量———显著的过劳症状
  
  经常感到疲劳。酒量突然下降,饮酒时也感到没有什么滋味。突然感到衰老、力不从心。肩部和颈部发麻。经常头痛和胸闷。体重突然变化。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一天吸烟30支以上。最近一段时间,即使运动也不会流汗。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远离过劳的5条妙计
  
  1.早晨赖床5分钟
  
  早晨醒来,应该先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赖床———侧卧并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再慢慢坐起、穿衣、下床。如果醒来后立即起身,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2.喝健康的水
  
  有几种水最好别喝:装在暖水瓶里几天的开水、反复煮沸的开水、水龙头里停用一夜的“死水”(可能含有大量的军团杆菌)、隔夜茶等。
  
  3.酒后别洗澡
  
  酒后洗澡,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因而糖含量大幅度下降,同时,酒精抑制肝脏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加上洗澡时出汗,容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虚脱。
  
  4.应常吃的食品
  
  蜂蜜: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勺蜂蜜,能安五脏,止痛消毒,坚持吃能防止血管硬化。
  
  大蒜:有很强的杀菌、抗菌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
  
  红枣: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矿物质。
  
  姜: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
  
  花生: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常吃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5.勤上卫生间
  
  不要憋尿:人在憋尿时,全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胃肠和交感神经会发生暂时性紊乱,血压明显增高。
  
  不要憋大便:不及时、规律地排泄大便,大便中的水分就会被吸收。长此下去直肠的膨胀会停止唤起对大便的要求,形成便秘。

--
2004-05-19 15:40:3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