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院:北京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重已达68.5%
北京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综合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9月7日,“北京社科”智库2022系列皮书、集刊、论丛集中发布,包括《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等9部蓝皮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2部集刊、《市情研究论丛》等6部论丛,系统梳理展示了本市在经济、文化、社会、国际交往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北京位居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前列 当日发布的《北京蓝皮书: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1~2022)》表示,北京作为首个“双奥之城”,因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北京也通过冬奥会,向世界全面展示了中国发展成就。 在多个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中,北京位居前列,综合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实力城市指数”中,北京经济领域表现稳居第三位;在科尔尼2021“全球城市指数”中,北京在评估的156个城市中位居第六;“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1”对全球科研城市进行评价,北京稳居榜首,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蓝皮书认为,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从金融、科技、创新活力、互联互通等专业指标来看,北京均有明显优势,处于上升势头,跻身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前列,代表和体现了中国城市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这显示出北京作为世界性大都市,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展现了作为首都和对外开放窗口城市应有的风采。 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国第一 2021年,北京将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了全市经济的全面恢复性增长。《北京经济发展报告》表示,北京产业发展质量继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增势良好,“两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军全国。从区域发展格局看,北京各区都积极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重要标志,北京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6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4%。围绕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北京蓝皮书: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表示,北京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海淀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 不过,2021年北京经济总量虽持续恢复增长,但仍面临居民消费增长不理想,投资增长恢复比较缓慢等现状。《北京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2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以上增速,是比较理想的目标,其中第三产业可以对北京经济发展起到较好支撑作用,预计第三产业总体增速保持在6%左右。 开展6G未来技术路线和潜在技术攻关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北京正在持续发力。2021年,北京研发投入强度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居全国首位。在中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北京占比过半。 北京的数字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全球最大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2.0”、国内算力最强的寒武纪思元人工智能芯片等成果涌现,量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并已组织开展6G未来技术路线和潜在技术攻关,启动6G太赫兹低噪放混频芯片、太赫兹功放芯片等相关研究。同时,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标杆,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关键工序装备数控化率平均达到80%,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26%,福田康明斯、三一智造获评世界“灯塔工厂”。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认为,经济稳增长的长期有效政策是创新,而科技创新需要在广度、深度两方面发力,围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型人才挖掘和培养等方面进行落实。 北京基本形成橄榄形收入结构 在社会发展方面,《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表示,北京2021年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其中,北京整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控制在合理区间。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从收入群体结构形态上看,按国家统计局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2万元至51.2万元为主要依据,北京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重已达到68.5%,基本形成橄榄形收入结构。 同时,北京常住人口规模稳中有降,人口规模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口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位居全国前列;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发展持续向好。围绕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北京社会发展报告》提出,要促进服务业、就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首都社会治理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