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职称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涉及25个系列1100多个专业
在北京,职称评价的模式在变。过去职称评价中的英语、计算机、论文硬指标,限制了人才的发展。2018年,北京市贯彻落实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求,着手建立符合不同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五年时间,北京圆满完成了现有的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经济、新闻等25个职称系列改革实施办法,涉及1100多个职称专业。 “指挥棒”变了,人才评价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姬十三”评上正高级职称 关注科普的人对“姬十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姬十三”原名嵇晓华,他先后创办了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等一批科普品牌,让原本“高冷”的科普知识妙趣横生,受到广大年轻人热捧。 “做科普工作,经常要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交流、衔接,对职称还是有强烈需求的。”2019年,嵇晓华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北京首次增设科学传播专业职称,科普所的研究学者、科普书作者、科普专栏作家、校外科普教育老师、博物馆讲解员等今后都有职称可评了!嵇晓华眼前一亮,马上着手准备。 嵇晓华搭上代表作评审“改革东风”,在没有一篇论文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科普文章、著作以及开展科普活动的亮眼成绩,顺利通过评审,获得北京市首批科学传播专业正高级职称,成了一名“研究馆员”。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团队已有20多人获得科学传播职称。在参加学术活动时,专家学者对他们更加认可,合作起来也更加顺畅。 不仅是科学传播,还有人工智能、技术经纪、数字编辑……五年来,本市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需要,先后增设了9个新职称。截至目前,本市已有1500余人取得技术经纪和知识产权专业职称;200余人取得人工智能专业职称;700余人取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3900余人取得动漫游戏和数字编辑专业职称。 蓝领工人破格当高级工程师 2020年,人社部举行了一场座谈会,探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问题。来自中车集团、国网电力、北京奔驰等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济济一堂,“电梯医生”陶建伟也受邀参加。 “一屋子技能大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国家级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每个人都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因为我们是工人身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如果想考职称,这些大师级的人也要从最低级的助理工程师开始考起,至少需要10年,才能考到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我心里就很不服气——凭什么?” 正如陶建伟所说,蓝领工人也有评职称的迫切愿望。就在那一年,北京市出台政策,高技能人才不仅可以评职称,还能破格评!陶建伟立即通过单位申请,且跳过初中级,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主持完成了APEC会议、‘一带一路’会议、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会会议等多项重大活动的电梯保障任务;团队先后完成科研成果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省部级以上获奖5项……”拿着这些成绩去申报,陶建伟信心满满。答辩现场,评审专家向他提出4个问题,他对答如流。 “嘿,有了!”2021年刚过完新年,陶建伟就获评电气专业高级工程师。 这是一个副高级职称,陶建伟并不满足,已经开始着手备战2025年的正高职称申报,“我就是想给技能人才争口气,打个样,让大家看到,咱们工人也能成为工程师!” 不仅蓝领工人可以破格评高级,高端领军人才也有“直通车”。高端领军人才只要业绩足够突出,就不受学历、资历等限制,用业绩陈述代替论文答辩,直接参评正高级职称。截至目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小米科技雷军、360科技周鸿祎等1014人通过直通车获得了正高级职称,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 30年教龄老教师能评高级教师了 “来新政策了,马老师可以评高级了!”刚接到电话通知的房山区韩村河中学校长崔森简直比马老师本人还要高兴。北京市刚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措施,这里面有一条政策:区以下教育、卫生领域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高级岗位实行不占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并向乡村学校、特教学校、乡镇卫生院倾斜。 “太不容易了,高级教师的职称,是马海英老师应得的,她一辈子扎根大山,勤勤恳恳地耕耘了30多年,只是因为撤并校的原因,导致教师们的高级职称指标不足,我们已经六七年没有评过高级了。”崔森告诉记者,马海英老师教授语文,且一直担任班主任,教学严谨,技术过硬,深受师生爱戴。再有3年,马老师就该退休了,如果不是政策来得及时,马老师到退休都是一名“一级教师”。“现在还没开始申报,预计暑假开始,我们学校还有15名老师符合评高级的条件。”崔森说,这对扎根基层的老师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职称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将让每一个有能力、有业绩的人得到适当评价,发挥激励作用。今年6月14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措施,职称制度改革将进一步纵深推进。围绕本市特色、重点产业链设立职称评审专业;进一步扩大单位用人自主权,下放职称评审权;区以下教育、卫生领域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等以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职称评价环境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