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清风留云
清风留云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068
魅 力 值:495
龙    币:7455
积    分:3311.2
注册日期:2005-03-18
 
  查看清风留云个人资料   给清风留云发悄悄话   将清风留云加入好友   搜索清风留云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清风留云发送电子邮件      

嵩阳书院篇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修改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它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地河南省市区北2公里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为道士修行之所,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因其地处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



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嵩阳书院在北宋时最盛,院中有学生几百人,宋朝在此置有校官,并赐九经子史。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此后,嵩阳书院继续以理学授徒,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1674年书院毁于战火,清康熙时重建。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四周的环境更是幽雅,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乾隆皇帝游历嵩山时,曾留下“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铭”的诗句。

嵩阳书院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阳书院前面汇合成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
立足嵩阳书院正门,上可仰望嵩岳诸峰,下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环境幽雅,不愧为读书胜地。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




除了书院有悠久的历史,嵩阳书院的旅游景观还有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来游嵩山,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阳寺,刚一进门,只见一棵古老的柏树,身材奇伟,枝叶茂密,酷如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武帝尚武,多年征战渴求良将,仰望许久,赞叹有加,当即褒封柏树为“大将军”。殊不料嵩阳寺乃藏龙卧虎之地,穿过二进院见到的柏树比“大将军”还要大,武帝见了既惊讶,又踌躇,但想到自己贵为天子,不容改口,就将错就错地把二院的柏树封为“二将军”。“大将军”高兴的大笑,笑弯了腰,成了弯腰树。“二将军”心生闷气,肚子气炸,变成了空心树。“三将军”为此十分恼怒,它突起一枝直插天际,怒发冲冠,一副与人争斗的样子。可惜它在明末被火焚毁。传说归传说,“将军柏”却实实在在是人间稀少的参天大树:“大将军”柏径周6米,“二将军”柏周径15米,十二个人挽手刚刚能抱住树干。二柏高达数十米,苍劲矫健,直耸云天。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受封,历经千载沧桑而依然生机勃勃,诚不愧伟岸英武了。




院外偏西有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俗称“大唐碑”,碑高8米,是嵩山地区最大的石碑,它记述的是道士孙太冲为唐明皇李隆基炼“九转金丹”的故事,事属荒诞不经,但碑却立得光前隆后:由号称“口蜜腹剑”的唐代宰相李林甫撰文,当时的书法名家徐浩书写。徐浩的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岁月流逝,千载易过,炼丹的荒唐事已成笑料,而“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却因为是唐隶佳品引来一代又一代的欣赏观摩者,这也是立碑之人始料未及的趣事。




至于返程途中,因为某件事而被龙腾标志性LM鄙视;具体细节则一笔带过,有想知道的请我CP我就说,哈哈!

至此,结束了为时一日的嵩山之行,TA的雄伟、雅致、粗旷、灵秀、人文、历史、游人、行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脑海中的一幅不可磨灭的壮丽画卷。

--




杂乱中寻求规律,平淡中享受生活!
2007-05-11 09:29:4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0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