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游]北京郊游:去爨底下发呆或者睡觉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travel&idArticle=31662&flag=1
『旅游休闲』 [行游]北京郊游:去爨底下发呆或者睡觉
作者:行走的雨 提交日期:2004-9-26 14:18:00
?牐牶芏嗳送獬雎糜瓮?往摆出很夸张的架势,要么一身旅游服武装得象个美国大兵,似乎要去拍电影;要么行囊里塞满各种数码产品,仿佛去做推销。我是不大喜欢这样的。旅游是要找回一个本真的自己,而不是重新包装一个自己,更不是为物所累。比如久居都市,觉得工作压力大了,想缓释一下自己,那就借大好春光出去走走。既不用呼朋引伴设计路线,也不用舟车劳顿长途跋涉,仅仅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随便在北京地图上一指:去这个地方吧,那里山多,有个古村落,够偏,好睡觉。
对久居闹市的人来说,有个好睡觉的地方已属不易。不是吗?
赏景:
北京郊区很难找到这么一个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的地方的。群山环抱的村落,袅袅飘升的炊烟,俨然让人体会到陶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土田园情怀;古老的门窗,班驳的石墙,探古寻幽,足以让你触摸到明清京西古道上的每一份繁华与沧桑。
依山傍水的109国道前身是明清时期赫赫有名的京西古道,是京城连接边关的重要军事通道,又是通往河北、内蒙古一带的交通要道,当年道上马帮相连,驼铃阵阵,驿马飞奔,现在车行其间可以让人联想到当年的繁华与沧桑。爨底下村就是当年古道上的一处繁荣的商品交易场所,是昔日进出口外商旅休息和货物转运的地方。因此造就了这个村落完整的民居客栈和悠久的历史份量。
在爨底下村口,有一块一人多高的黄色花岗岩,一个巨大的“爨”字书写其上。“爨”本是灶的意思。按巨石背后的说明,“爨底下村”,是因为处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故得此名。可当地村民们对此则另有一说。他们解释此村的居民全部是明初山西“韩”姓移民的后代,因韩与寒同音。寒者,乃贫穷之态。韩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发迹、能富足,看村后的大崖头似一大灶,便给这个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为使这个难写难认的“爨”字让别人认识和理解,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取其“大火烧二木,韩(寒)姓也兴旺”之意。看来村民的解释更能朴实地反映出这个村子的文化。
爨底下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起,有5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70余套、500余间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从横贯村南的古道上仰望全村,村庄依山而建,层层升高,颇为气派。村里建筑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也有明代风格,与北京的四合院并不相同。这里的大门都设在院子的东南角,各家的正房东山墙均有泰山柱支撑,取东边为长为大之意。爨底下的屋子盖得精致,那砖砌的垂花门门楼,循规蹈矩,和北京城里有钱人家的宅门一样讲究。下有门墩,上有门簪,旁边有供门神的神龛,墙上是“福寿禄”的壁画,脚下铺着青紫两色石(取“平步青云、紫气东来”之意)。再看依山而建的四合院,虽然受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但该按规矩走的绝不苟简,走进门楼,必是雕砖镶嵌的影壁。墙壁上有很多花样,从清朝时期望子成龙、阖家欢乐、喜鹊登枝等象征吉祥富贵的壁画到红色年代的领袖语录和大干快上的跃进标语,都很齐全,详细记录了村落历史的整个进程。
院里虽然空间狭小,但每家的院落仍然错落有致,布局严谨。讲究的院子大都分为前后两座,左侧有小通道相连。前院正房住长子,左右两侧房住庶子。后院正房住老太爷,侧房为小姐闺房。不同的房间主人,连窗棂的图案都各不相同。整个院落主次分明,长幼有序。这一点,很体现爨底下的文化,即使僻居深山,也决不失了体面,乱了规矩。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19:36
突出景点:
1、村前南山:可以登高望远,俯瞰位于北山坡下的整个村落。山上小路大都未加修葺,春季碧草茵茵,和风习习,可以坐在任何一块石头上“呆若木鸡”,充分享受田园风光的静谧与安详。
2、村长家的北屋:村长在村子里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他家的房子也最气派,特别是正堂北屋,台阶有半人高,过去按理这样的房屋对来客要求都比较严肃,就座顺序方位都不可以乱的,但现在你可以坐在门槛上跟庸懒的猫一起晒太阳,一上午可能都没人打扰你。
3、后村的长廊:远观这条弧型的长廊感觉村子后半部分象个碉堡,由于建在山坡上,所以和山脚下的前村形成分明的梯次。穿过狭长的小巷,可以沿着这条长廊一直走到东村,你会觉得自己行走在一个立体的村子里。
4、福庆堂:与长廊景观结合,位于后村正中央,是以前村里议事开会的场所,坐于堂中央可俯瞰作为村落主体部分的前村,层次分明的四合院屋脊布局相当美观。
5、东村山头的小庙:很普通的一个小庙,但也证明当年村里的住户不是没有信仰的村氓,不过和中国很多庙宇的命运一样,这个小小的庙宇也未能躲过当年的洗劫,大小神像都是掉了脑袋的。小庙的位置比较好,是全村的制高点,据说以前抗日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据点。
攻略:整个景区门票20元,学生老人军人没有优惠,但找个当地人可以免费带你进去。比如在斋堂打车时找能够免门票的出租车。
饮食:
村中家家提供农家饭菜餐饮服务,随便走进每户人家,主人会问你要不要吃饭,若征得同意他们便会欣然生火搭灶;即便你不想在这里吃,他们也会热情地摆上茶水,和你一起拉拉家常,决不会因一顿饭的生意而冷落你。由此足见本村淳朴厚道的乡情。这种体验往往比大块朵颐一顿要舒服得多。
村里的菜多为当地产的各种农家蛋禽和野菜,一到吃饭时间,整个村子都弥漫在淡淡炊烟与浓浓菜香当中,让人似乎回到儿时母亲在村口唤你吃饭的情景中。
几道值得推荐的应季饭菜有:香椿炒鸡蛋,村里现摘的新鲜香椿和典型的柴鸡蛋,还没端上桌就可以闻到香味;炒荠菜,初春时在乡间野地里挖的荠菜,有点涩,但脱了苦味,比较可口;炒苋菜,吃起来粘粘的,但据说很有营养,对润滑肠道很好;卤水豆腐,真正的农家卤水豆腐啊,看着粗糙,吃着细腻,而且相当韧滑;贴饼子,这道粗粮主食想来不用多说,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可以忆忆旧,新生代的可以尝尝鲜,但估计很多MM吃不惯,有点划喉的感觉,毕竟我们的食道已经习惯了细粮。
攻略:农家饭菜一般都很便宜,你想点生猛海鲜这里也没有,两三个人一顿下来三十多块钱。也可以自带面包饼干等食品去,但其结果大多是原封不动带回城里,因为没有几个人能经受住那满村的饭菜香。
住宿:
爨底下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全村没有一条狗,古时因淳朴团结的民风所致,无须防范邻里,且不说这点,这里的民居特点甚至是各家各户都有一后门相通,全村连成一个整体院落!这样以来无形中对现代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最大的便利:在这里留宿不会受到任何狗吠等打扰!你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而且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另一个特点是在整个村庄所有手机均无任何信号!你可以暂且摆脱来自城市的所有束缚放心睡觉。在没有电话骚扰和电磁辐射的古村落,你能想象睡得多香吗?可以用一句记不清内容的电视广告语形容:回到婴儿的睡眠。
村里稍微宽裕一点的家庭都提供住宿服务。条件比较简陋,但绝对干净。漆黑的木窗棂,图案朴素的床单棉被,宽阔的农家大炕,50瓦的白炽灯泡,足够产生一个美梦。夜幕降临,可以和主人一起把酒话桑麻。孩子们嬉闹着桌前桌后地跑,被厨房里的女主人呵斥几句,就回到偏房里睡觉去了。村子里隐隐约约的灯火,周围是黑黢黢的群山,儿时那种对黑暗特有的恐惧又返回心头,挺享受的一种感觉。在灯火通明的北京大街上走倦了,连这样的恐惧也成了原始的享受。
攻略:全村住宿价格比较一致,每晚15元。如果住宿时日多还可适当优惠。由于前村和西村靠近公路,虽车马稀少但安静程度多少会受影响,所以建议最好住在后村和东村。
购物:
到乡下玩的人都习惯带回一些土特产,或送人或独享。由于这个村子并不以出产农产品为主业,所以特产较少。但也会有些应季的野菜瓜果等不至于让你空手而归。除此之外一年四季都有柴鸡蛋、卤水豆腐干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山草药可以购买。
交通:
乘车路线:在苹果园地铁口坐919路支线公共汽车到斋堂(注意不要坐成919路),然后从斋堂打车到爨底下村。公共汽车每一个小时发一趟。回来时末班车3点从斋堂发车。也可以几个人从苹果园包车直接到达爨底下,价钱能够讲到往返150元。笔者当初包车的司机王师傅收费很公道,开车技术也不错,可以把他的电话推荐给大家:13601293392
自驾车路线:沿109国道到斋堂水库右转前行5公里即到。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0:47
遗落的老井台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1:50
柴垛守望的村口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2:59
远望依山而建的古村落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3:58
安静的老客栈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4:48
岁月遮不住祝福的容颜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6:05
村中石阶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7:05
清淡的农家小菜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7:49
处处是石阶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29:02
村口寂寥的石碾子
作者:ickle 回复日期:2004-9-26 14:29:14
生僻的文字尤其是文章要点所在的专用名词第一次出现时给个读音说明更友好一些吧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4:32:20
这个“爨”拼音念CUAN,也就是灶的意思,用智能ABC敲的时候位列仅有的8个字中第7个。
系统总是怀疑我灌水。等看的人多了再贴图吧。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6:48:14
提。
作者:ickle 回复日期:2004-9-26 17:08:14
群山环抱的村落,袅袅飘升的炊烟,俨然让人体会到陶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土田园情怀;
-----------------------------
看来是没有水的呀,不过在京郊也难找到个依山傍水的幽静所在。这个爨底下以前到是没听说过,应该游人不多吧,十一可以考虑去那里避难呢
我怎么打不开照片呢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17:48:35
刷新几次试试。
作者:信天谨游 回复日期:2004-9-26 19:02:58
我一直想去,一直想去..
冬天吧..我就去。.
作者:信天谨游 回复日期:2004-9-26 19:05:14
仔细看了几遍,就是没发现川底下距离北京市区有多少公里,或者距离六里桥....
作者:满地找牙呀 回复日期:2004-9-26 19:49:37
川底下村,距离北京市中心90公里。
韩孟亮(老村长,一个善良朴实并且大力推广川底下村的好人)
他家电话:69816398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2:34:30
满地找牙呀补充得极对,看来我太疏忽了。好,接着贴图片。北京的朋友国庆可以去那里逃难。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2:36:49
巷子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2:47:06
庭院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2:48:24
堂屋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2:59:08
峰回路转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2:59:55
音乐般的明清民居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3:01:01
春光迷醉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3:02:01
做客的城巴佬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3:02:48
辘轳和我看到的春天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3:13:34
寻找的身影被老房子记住。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6 23:15:20
贴图结束。
作者:khy 回复日期:2004-9-26 23:43:22
古村有点味道,但给我一种干干的感觉,没水的山村好像少了一点灵气。北京一个妹子想去,也不知道成行没有...
作者:行走的雨 回复日期:2004-9-27 3:16:02
正是,没有河流,但并不缺水。北方的有水的地方,都被开发烂了,记得有一次单位组织去北京郊外一个地方旅游,说是有瀑布,结果所有人在山谷里找了很久根本没见到什么瀑布。走到一个山崖前面,见聚拢了很多人,然后听下面一个管理员冲上面喊:“人够了----开闸----放水!”我们单位一些江南来的同事,几乎笑得在地上打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