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世纪龙
世纪龙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3677
魅 力 值:4802
龙    币:53614
积    分:27956
注册日期:2003-01-25
 
  查看世纪龙个人资料   给世纪龙发悄悄话   将世纪龙加入好友   搜索世纪龙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世纪龙发送电子邮件      

热情四有度 隐私五不问
  









热情四有度
  关心有度:给予帮助先问问人家需不需要

  我们对待来参加世园会的国际友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
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金教授举例说,世园会期间,在棋盘山风景区一位残障人士正摇着轮椅前行,上坡时似乎有些吃力,这个时候,如果你问都不问就上前帮人家往上推,被帮助者未必会感谢你,还有可能会误解你的好意。比较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有礼貌地问:“先生(女士),需要帮助吗?”得到对方需要帮助的回答后,再伸出援助之手。批评有度:别和国际友人“不见外”

  有些人对朋友很实在,一点儿不见外,比如说今天气温下降,他看到朋友穿得很少,就开玩笑地说:“你傻吧,降温都不知道!”原本是好意,却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和朋友之间的“不见外”千万不能用到国际友人身上。

  如果你是世园会的工作人员,想要提醒国际友人明天多加一些衣物,以下的说法可以给您一些参考:“某某先生(女士),如果我是您的话,明天会多加一件衣服,因为明天要降温!”距离有度:四种距离适用不同场合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举止有度: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

  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比如看到朋友穿了件新衣服,在上面摸了又摸,末了,还不忘记给予评价:“这衣服面料真不错!”朋友之间有这样的举动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对国际友人“动手动脚”。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与人谈话时,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隐私“五不问”

  1、不问收入支出。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直接存在着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银行存款、私宅面积、汽车型号等等,因与个人收入相关,所以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也不宜提及。

  2、不问年龄大小。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等称呼虽是尊称,但是难免会使对方有不悦之感,特别是妇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

  3、不谈婚姻、不谈家庭。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于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向一个交往不是很深的人“交待”自己“有没有恋人”、“有没有孩子”、“为什么还不找对象”、“为什么还不结婚”等问题,不仅不会令人愉快,反而会让人难堪。有时问到人家的痛处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这不是关心而是伤害。

  4、不谈健康。在中国人相遇后彼此打招呼时,大家经常会相互问候对方:“身体好吗?”要是确知交往对象身体曾经一度欠安,那么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与其见面时,人们往往还会热心而关切地询问对方:“病好了没有?”如果彼此双方关系密切的话还会向对方推荐名医、偏方。可是外国人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多的关注。

  金教授说到这样一个人,看到别人气色不好,问道:“你胃有毛病吗!”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还会弃而不舍地问:“那肝呢?”弄得人哭笑不得,其实只是没睡好觉而已。

  5、不问个人经历。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个交往对象“是哪里的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总之,是想了解一下对方的“出处”,打探一下对方的“背景”。然而外国人却很反感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要是一个人动辄就对初次交往的对象问这问那,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
(此文由世纪龙在2006-11-17 11:25:49编辑过)

--

http://blog.sina.com.cn/shijilong2011
2006-11-17 11:24:3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6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