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买基金须防六大误区
买基金须防六大误区
近期很多只基金收益实现了翻番,赚钱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新手参与其中。但据记者了解,很多投资者对基金这种金融产品还不够了解,购买的时候会陷入几种“误区”,往往得不偿失。
股市大盘高涨,银行理财产品不断,高收益率的宣传下,许多投资者不顾自身情况一猛子扎下去。
【理财案例】
半年收益20%
谷小姐是从今年6月才开始买基金的,基龄不到半年。“当时股市涨得很猛,同事们都说要买股票型基金。”一直是月光族的谷小姐也萌生了理财的念头,经同事的推荐她选择了易方达和招商的两只股票型基金并做了定期定投。“就当是强制储蓄呗,现在银行定期存款都是负利率,资产在缩水,还不如投资基金。每个月投1000元在这两只基金上。”
谷小姐最初申购的时候,两只基金的净值都在1.3元左右,现在都涨到1.6元以上了。谷小姐说,虽然只赶上了大牛市的后期,目前的收益已经超过20%,她有些同事在年初时就开始买基金,收益已经翻倍了。
以前从不关心理财的谷小姐现在每天都要关注基金的行情,她还打算长期持续投资。她说:“养老金问题我们这代人迟早要面对。从20多岁起每个月投三四百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率在10%,坚持到60岁资产就过百万了。”
误区一:买基金没风险
“最近有没有可以买的基金了?我想赶紧把银行里钱买成基金。”昨日一位朋友听说今年基金形势一片大好时这样询问记者。据了解,目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只有新发行的基金可以买,而且认为股市正经历着大牛市,基金是通过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所以,绝对不会有风险。
解惑:
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基金,之所以全称为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如果投资者在基金发行期间购买就称为认购,发行结束后,基金经历一段时间的封闭建仓期,就将开放。在这段时间投资者如果购买就称为申购,抛出就称为赎回。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时候买基金都存在风险。基金是专家代你投资理财,和任何投资一样,具有风险,这种风险并不会因股市的大涨就消失。
误区二:只购买新基金
不少投资者只购买新发基金,以为只有新发基金是以1元面值购买的,是最便宜的,以后基金净值涨上去了,就再也买不到这么便宜的基金了。
解惑:
其实,基金发行结束后就开始建仓投资,如果接下来股市开始往下走,基金很可能也出现亏损状况,直接的体现就是基金净值跌破1元面值。所以,并非新发基金是最便宜的基金。
从理财的角度看,除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基金之外,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具有优势。老基金的过往业绩能够直接地反映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而新基金则给您对基金业绩的考量带来较大的挑战。
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和持仓情况可参考,能够对其未来的业绩进行相对科学的预测,而新基金却没有历史,只是一张白纸,风险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误区三:越便宜越好
“既然1元不是最低的,那我就要买最便宜的基金。”有不少投资者把基金当成股票,认为买到低价基金,净值才有上涨空间,因此,去购买面值附近甚至是面值以下的基金。
解惑:
拿商品和货币比喻,股票更像商品,其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波动,而基金更像货币,其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与市场供求没有关系。基金的价值就是基金的赚钱能力。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自然不便宜。
另外,基金以净值作为结算标准,因此,基金的卖出净值比买入净值高出的幅度——净值增长率才是判断基金赚钱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并非买入时净值的高低。
误区四:投资短频快
将基金等同于股票的投资思路,一些投资者认为持有基金同持有股票一样应逢高减磅,因此,造成像投资股票一样快进快出,赚个差价就赎回。还有的投资者购买基金后,看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就立即换基金。
解惑:
“长线是金,短线是银”,有关专家认为,市场短期的震荡不过是长期行情的一个很小的变动而已。因此,在股市长期牛市的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买基金而言,选时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风格稳定、信誉良好的基金公司,以及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品种,并坚持长期持有。有关历史数据显示,目前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净值大多都在1.6元以上,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在15%到20%,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
正是因为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品种,因此,基金认购期内一般按1%-1.2%收取认购费,申购期间申购费用一般为1.5%,赎回还需支付0.5%的赎回费,一进一出仅交易费用就在1.5%-2%以上。如果持有人操作频率太快,其间基金净值增长低于这个比率,则收益还不足以支付交易费用。
误区五:分红越多越好
经常有投资人抱怨说,“为什么有的基金分红分得少,有的基金一年也分不了几次红”。分了红,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才安心。
解惑: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管理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而基金分红的多少以及基金分红的策略往往是根据基金契约的规定来实施的。比如,有的基金规定到点分红,给投资者的感觉是这种基金的分红频率很高。但这对于其他类型的基金来说,分红多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因为基金分红要有已实现的收益,基金经理们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才能分红。当在行情看好时分红,往往会造成卖掉手中的筹码后而无法追回。如果频繁分红,自然会导致基金陷入波段操作的短期行为。
误区六:经理去哪我去哪
有些投资者非常崇拜基金经理,某个基金经理以前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俗,现在跳槽去了另一家基金公司去管理另一只基金,投资者就紧跟基金经理的脚步转换基金。
解惑:
基金业绩的好坏固然是与基金经理的观念和智慧分不开的,但与基金公司和基金团队的关系更大,没有了优秀基金公司和优秀基金团队的依托,任何基金经理都将举步维艰,再好的智慧也很难发挥。
【相关新闻】
高价基金纷纷出击二次营销
近期在新发基金持续火暴的同时,累计净值接近或超过两元的高价绩优基金也纷纷展开二次营销的攻势。
昨日,华夏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华夏红利基金将于12月11日实施分红,分红后基金净值回归到1元左右。根据公告,本次活动结束后,该基金将暂停申购,直到春节。
据记者了解,这种“归一分红”的营销模式由中海基金首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模式被一些高价绩优基金纷纷采纳。
当然,对于高比例分红,也有人表示,在牛市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如果为了分红把持有牛股卖掉,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基金净值的不断上升引发的大规模赎回,对基金操作威胁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如果投资者对持有的基金有信心,不如选择红利再投资,这样分红的资金直接转成基金份额,还免去了再次申购的费用。
摘自 2006年12月07日北京娱乐信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