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流浪猪
流浪猪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5173
魅 力 值:5556
龙    币:44903
积    分:18318.1
注册日期:2005-06-22
 
  查看流浪猪个人资料   给流浪猪发悄悄话   将流浪猪加入好友   搜索流浪猪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流浪猪发送电子邮件      

茶 馆 趣 谈
饮茶是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开办茶馆源于南北朝,到了唐代“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可见那时候,南北各地已饮茶成习,茶叶来自于江南群山。到了宋代,以卖茶为业的茶肆、茶坊已很普遍。明代卖大碗茶业在京城日渐兴盛,被列入三百六十行中的正式行业。到了清代,由于满族八旗子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坐茶馆成了他们消遣时间的重要形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茶馆业的兴旺发达,这时候的各地,茶馆分为三类:一类是茶馆兼饭馆;二是专卖茶的茶馆;三是设在郊外或大路旁、绿荫下的“乡野茶馆”。那些专业茶馆,还增设了下围棋、象棋、猜谜语、说书唱曲的项目,既喝茶又消遣。到了现代,茶馆服务业,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乡下茶馆、城里茶楼比比皆是,进茶馆休闲消遣会友谈生意,成了一种时髦和时尚,茶不因时尚而老去,倒因时尚而格外兴盛起来。

乡下的茶馆与城里的茶楼,不仅叫法不一样,营业的项目也都不一样,乡间小镇上的茶馆单纯、古朴,掌柜和茶客大都是那个积年的“嘴不关风的老汉”。又黑又重的桌凳,又粗又旧的茶壶,5角钱一壶茶,可以从早泡到晚,大鼓书是一成不变的节目,老掌柜闲来自己喝几壶,老茶客坐在茶馆外,浸在回忆里,到了华灯初放,城里的茶馆正式上客时,乡村的茶馆却早早的打烊。

城里的茶楼,各式各样。有茶艺馆、茶坊、茶座、茶苑、茶肆、茶庭、茶室、茶园、茶铺……它们随着城里人向往返璞归真,追求闲适自然的需要,如雨后春笋般从大街小巷冒了出来,成了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喝茶、聊天、下棋、看电视是茶楼里的常规项目,还有各色洋酒和咖啡伺候着。吧台里张罗的大多是面貌姣好,衣着光鲜的小姐或少妇,不少客人是成双成对,面孔上多的是青春颜色,少的是乡下茶客的那种从容和无欲。

如今现代都市的茶楼,已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茶业经济已逐渐融入了现代经济的潮流中。经济 界人士说,开办茶馆业对促进茶业的发展起码有三点好处:一是扩大名茶的宣传。茶馆多设于闹市、人来人往,外地客人不断光顾,本地人也常来常往谈生意、会朋友、闲聊天。懂茶的进茶馆品茗论道,不懂茶的也能大口解渴;有钱的进茶馆享受高价茶,没钱的泡壶大碗茶也可以。总之,茶馆是个信息中枢,各色茶怎么好,怎么孬,在这里一冲一泡,饮者心知肚明,比有些广告宣传强得多。再加上有些茶馆里还举行茶道表演,一些茶叶的功效、品质,经茶艺小组细细讲解,使客人对茶叶有了更多的了解。二是增加了茶叶销售量。茶馆本身既是茶叶消费大户,又是茶叶销售大户。顾客品茶后,往往萌发购买茶叶的兴趣,这实际上是使部分潜在的消费者变成真正的消费者。三是形成了茶馆经济。在南方沿海城市的一些茶室里,已经开办了新闻早茶,让客人一边品尝,一边观看电视播放的新闻、股市行情、巧妙地把市场活动、信息传递,甚至市场交易和休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茶馆与酒馆比起来,茶馆的高雅居上。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以东方特有的智慧,逐步把品茶从单纯的物质生活需要中分离出来,升华成为一种道心文趣兼备、雅俗共尝的文化,以启人心智、涤人心灵,使人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中怡然自得地去醒悟自性,体悟自然,彻悟人生,达到完美自我的品茶新境界。这种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亲和,对今世的珍惜以及对精神上的永恒执着的追求。

老P哥哥也忽悠忽悠~






--

俺是一只猪,是一只在陌生城市里流浪的猪,是一只不需要别人怜悯的猪,用超脱的心境看着世间一切事物的猪,是一只活的自得其乐的猪...谁也不服俺,俺谁也不服
2007-03-06 15:26: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7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