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5072 |
魅 力 值:12142 |
龙 币:187602 |
积 分:72380.4 |
注册日期:2002-08-28 |
|
|
|
大家相信这个记者说的吗?------关于收容民警做的好事
走进北京最后的收容所 收容干警们有些担忧
--------------------------------------------------------------------------------
该网址不再展示 2003年07月20日06:14 北京青年报
《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法》执行在即 京城收容所现状如何
本报讯 离8月1日实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北京收容所的现状如何,已经成了北京市民关注的焦点。昨天,记者采访了正在经历这场摘牌“整容”过程的北京收容所。
-七里渠收容所人去屋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昌平七里渠的北京市收容所。收容所紧邻东城看守所,门前的牌子已经被摘掉了。眼前除了比较气派的大门外,已看不出这里与收容所有什么瓜葛,只有门前的岗楼,还能让人们想起,这里曾经是一个收容场所。
记者向周围的居民打听,近一段时间,收容所里是否在施工改造时,周围的居民告诉记者,没看见里面在施工。
由于种种原因,收容所里所有的人,都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正当记者为如何采访感到为难之时,记者巧遇了一位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几年的工作人员。在她的帮助下,记者了解到,收容所里已经没有什么被收容的人员了。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后没多久,牌子就被摘掉了,人员也都被转运到丰台的一个收容站里了。至于收容站何时改造,那是民政部门的事情了,目前收容所尚不清楚,现在剩下的干警只是受民政部门委托在这里代管。
在收容所碰壁后,并不死心的记者,又转道去寻找位于丰台八一射击场附近的收容站。
-最后的收容站很安静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这个收容站,大门上只有一个标有“射击场路8号”不大的门牌。记者向周围的住户打听后,确认这就是记者要找的收容站。
进入收容站,眼前是一个类似于花坛的建筑,透过树叶的缝隙,记者见到一条写有“执法为民”的横幅还没有摘掉。停车场内,几辆警车安静地停在那里,大院里显得极为幽静,只有几只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停车场右侧的空地上,摆着许多已经制成的建筑构件。站在停车场内,就可以看到对面的收容场所。收容场所是一排独立的平房,墙上有个类似岗楼的小房子,有一个楼梯与其相连。与其相对的就是收容干警们的办公室和宿舍。
-被收容人住所落满灰尘
进入大门,旁边是两个像传达室一样的屋子,看样子已经很久没有人使用了。走进被收容人的住所,院墙上的铁网还没有被拆除,两边的房子早就没人住了。院子里,几个花坛里的花草,由于没有人侍弄杂乱无章地生长着。
走进房间,迎面是一排大约可供10人至15人使用的低矮木质通铺,一些军用棉被整齐地叠放在房间的墙角处,上面已经落满了灰尘。有的房间堆放着一些不用的办公用品,旁边的房间里,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收看电视剧。他告诉记者,这一溜房子以前都是供收容人员使用的住所,再往后就没有了。
当记者还想再进行探察时,记者的行踪被值班的干警发现了。他告诉记者:“不要拍了,如果要采访,请与市局联系。”在无奈中,记者一行被“驱逐”出收容站的大门。据了解,像这样的收容站,每个区县公安局都有一个。
-收容所里的真情故事
在采访北京收容所的过程中,一些收容所的老干警向记者讲述了收容所里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从江苏来京走失的老太太,在被收容期间突然发病,被收容干警及时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检查发现病人必须马上做开颅手术,陪同的公安干警告诉医生尽一切可能把病人救活。在医生们的全力抢救下,老太太转危为安,一个月后康复出院,收容所为此前后共花了十几万元。临转送时,公安干警们又用自己的钱,为老人凑足了回家的费用。临走时,老人跪谢收容所干警的救命之恩。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事情,在北京收容所里有很多。但是像这样的感人故事,已经没有人能记得起来了。他们告诉记者,这些事情都是收容干警应该做的,所以,没人会总记着这些小事。
-收容干警们的担忧
有人曾经告诉记者,北京能成为世界上治安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这些在幕后默默无闻的收容干警们功不可没。然而,6月22日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让这些收容干警一下子变得有些不知所措。有的干警已经调走了,有的则在这里等待再分配。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干警对收容所目前的状况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她认为,收容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前,一些犯罪分子曾经想把这里当做逃避公安追捕的避难场所,结果,被这里的公安干警一一查获。如果移交后,这一功能会不会也随之消失了……
|
|
-- 茶禅三味,人生三德。
我的微博:回笼茶语龙韵茗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