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墨路网途
墨路网途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318
魅 力 值:147
龙    币:-6
积    分:198.9
注册日期:2006-10-10
 
  查看墨路网途个人资料   给墨路网途发悄悄话   将墨路网途加入好友   搜索墨路网途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墨路网途发送电子邮件      

中国人不配欣赏“高雅音乐”?
最近看到一则很耸人听闻的消息,有个老外,一个著名钢琴家,跑到中国来演出,居然泪洒后台,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人不能以欧洲人的方式,欣赏她的高雅音乐演出。她对中国人期望过高,现实中,严重受挫。呜呼!



现场如何,不用复述,作为在中国听过所谓“高雅音乐”的中国人而言,已经基本猜出个大概。坦白地说,大多数,应该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与欧美人推崇的“高雅音乐”无缘无分。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明白究竟应该怎么听什么高雅音乐,绝大多数中国人会非常好奇地、态度认真地问,难道听个音乐会还需要什么讲究吗?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时间生出“高雅音乐”的细胞,一生中没有甚至也不会创造什么机会多听所谓的“高雅音乐”。更有人干脆地认为,听“高雅音乐”就是在装,没说装逼就已经是嘴下留德了,听“高雅音乐”是跟自己诚心过不去,跟广大中国民众过不去。



当然,在1300000000中国人中,还是有那么几万个人(可能更多?但也可能更少?)似乎欣赏老外的洋玩艺儿,也因此最看不得丑陋的中国人在高雅音乐会上的操蛋德行,一定用最恶毒的眼神,盯视着打手机者,大声喧哗者,嘴里吃东西者,音乐进行当儿,随意走动者。是的,听高雅音乐,还真就不能打手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吃东西,尤其不能在艺术家演奏的当儿,随意走动。



呵呵,这还得了?这不把我们中国人气得干瞪眼不是?中国人有几个受过这等玩艺的熏陶?哪能遵守得了这等无理规定?中国人什么时候都是听高兴了,就高声狂叫一声“好________”的啊!什么时候都是大大咧咧,不,是潇潇洒洒地吃着,喝着,喊着,叫着,并且欣赏着的啊。于是,在1300000000中国人面前,那一小帮子欣赏老外的高雅人,看到老外的音乐才艺白白浪费在中国舞台上,看到老外可怜巴巴地流下委屈泪时,受不了了,开始发疯了,责怪中国人了,抱怨咱们中国人怎么就不懂得欣赏“高雅音乐”?怎么就那么没有礼节?等等。



其实,细想想,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在受教育的成长过程中,花过时间接受如何欣赏“高雅音乐”的教育?既然没有过,又凭什么要受到责备,埋怨中国人没有音乐素养呢?咱们中国人又凭什么就得天才般地,或无师自通地按老外的方式欣赏他们的高雅音乐呢?说句不中听的话,这13亿人中,究竟有几个人认真听完过老外的高雅音乐会?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欣赏得了老外的洋玩艺?再进一步地说,又有几个人能既习惯于听老外的音乐会,又欣赏得了每个精彩部分,同时还以欧美人欣赏高雅音乐的规则为标准,不管天气多热或多冷,男人都是一身高级西装,女人一袭晚礼服,开着好车,然后彬彬有礼地走入音乐厅,在浪漫与多情的氛围中,过个最有意义的音乐夜晚呢?



现实地看,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这份雅兴,还不能与欧美接轨,还要很长很长一段时日里,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相当程度,自己的腰包不再因为任何变故而有突然瘪下去的危险,不再把医疗、保险、买房、孩子上学等一切头痛事情当作人生全部内容,不再为交通拥挤而臭汗满身、与人争吵而心情烦闷、为房子还贷还得拼命工作,那时,才有可能开始欣赏得了老外的洋玩艺,也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与老外们产生共鸣,也才能随着每段音乐的结束,不急不燥地、或故意风度翩翩地抬起双手,鼓鼓掌,再优雅地把手放下,头不歪,眼不斜视地等着聆听下段音乐的到来。也才有可能把自己变成那一小帮人中的一个,在听完了高雅音乐之后,再在可能多的朋友面前高谈谈,阔论论,抖包袱地扔出几个西洋音乐人的名字,尤其不用中文发音,而是采取英不英,中不中,俄不俄,意不意,法不法的声音,咕噜咕噜地把一些伟大的名字,从丹田里一路抛将出来,让不懂“高雅音乐”的人,羞死,自卑死,晕眩死。



也就是说,现阶段,如有中国人还就欣赏“高雅音乐”,真有装的嫌疑。本来我们中国人心里都十分明白,几千年来,中国人就从来没重视过所谓的音乐教育与熏陶。翻开中国历史,中国人的一生,多半与战争相伴,与饥饿相随,与艰辛情同手足,与苦难形影不离。哪有什么闲暇欣赏所谓“高雅音乐”呢?我们也不妨打开自己的音乐历史,有什么可与洋人们的恢弘巨制的高雅音乐相提并论的东西么?千呼万唤,搜肠刮肚,思来想去,思去索来,进入脑中的,不过就一个《梁祝》,还只是几十年前创作出来的东西。然而就这么一部音乐作品,却也不过是说点鸡毛蒜皮的男女私情小事。之后,其音乐作品意义被无限夸大,吃力地升华到所谓中国音乐的最高境界。



也似乎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我们,离“高雅音乐”实在太远,太远。我们还依然以京剧二人转豫剧川剧越剧超男快女……等为主要欣赏对象,13亿人中,绝大多数还是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兄弟或后代,还没有什么工夫培养自己如何欣赏“高雅音乐”,还只能是将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孩子们身上,还只能以陪衬身份,与孩子们一起走入音乐厅,还不能身体力行地做出欣赏高雅音乐的表率,还只能掏出手机,快乐地高声地告诉着别人,自己正在听什么法国人开的高雅音乐会,还只能愤懑地读着法国钢琴家饮泣的消息,抱怨老外怎么这么没有涵养,怎么花了钱,还这么错怪我们中国人,怎么这么难伺候。



其实,说得更彻底一点,今天的我们,还真就不能奢谈什么“高雅音乐”,我们的经济基础还不够殷实,我们的音乐素养还没有真正形成,我们还不具备一个音乐大国的资格。在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莫扎特等伟大的名字后面,我们还不能添加上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也就是说,我们还是个音乐小国,甚至是音乐弱国。



遗憾的是,这种添加的可能性,从今天的情形来看,似乎依然渺茫,我们还将注定以音乐小国民的身份,在世界上混。而在这样的国度里,如果有什么法国音乐家来了,并泪洒舞台,我倒更认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更是一种必然发生的事情。换言之,倘若我们这些小国民们突然一夜之间尊重起艺术家来,突然悄默声儿地走路,并在两个节目中间休息的几十秒钟内,神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悄悄坐下,突然全场的人都将手机关掉,并在应该鼓掌的时候,以最热烈的掌声,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和对其演奏作品表达出来的独特理解表示折服的话,那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黄河之水已倒流,长江之水已干涸,是扯蛋,是没边儿的事儿!



所以,我看,我们还将继续把带着一帘幽梦来中国的傻老外音乐家们一个个地气哭,继续带着孩子走进音乐厅,继续假模假样地听着自己永远听不懂的高雅音乐;继续在某一天喝高了时,向上司或下属,向朋友或同事,抖出几个高雅音乐作品的名字,英不英,中不中,俄不俄,意不意,法不法地咕噜出几个音乐家的名字,博得个满堂彩后,快速跑到厕所去,将肚里的酒精连同高雅音乐,一起哇哇吐到下水道里。



我们中国人,还真就不配欣赏什么“高雅音乐”,至少目前是这样!
2007-07-09 13:18:4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2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