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YOYO忽然之间
YOYO忽然之间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4687
魅 力 值:6438
龙    币:26520
积    分:13049.8
注册日期:2004-06-01
 
  查看YOYO忽然之间个人资料   给YOYO忽然之间发悄悄话   将YOYO忽然之间加入好友   搜索YOYO忽然之间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YOYO忽然之间发送电子邮件      

再推荐一个吧 剃头匠 Old Barber .中国的,中国有真正的好电影哦
剃头匠 Old Barber (2006)

导演:
哈斯朝鲁 Chaolu Hasi
类型:剧情
片长:103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发行公司:北京世纪东方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6年10月24日

剧情介绍:
剃头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手艺精湛,历史悠久。现在,虽然遍地都是发廊,但这门手艺没有失传。在北京的胡同里,一位老人依然在走街串巷,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的老主顾们服务。眼看老主顾们越来越少,剃头匠敬大爷开始感觉到寂寞,免不了为自己的后事发愁。敬大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干净、体面地离开这 个世界,不打扰子女,不给他们添麻烦。敬大爷从十二岁学剃头,干了八十年,现在已经九十三岁了,孤身一人,仍然眼不花、手不抖,服务周到,深得老主顾们的喜爱。

可是敬大爷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他的老朋友,这是他一个人的秘密。他一面给老主顾剃头,一面观察人家的安排。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多年不照相了,至今还没有一张能够用作遗像的照片。于是,他开始悄悄地为自己准备。他发现,拍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照片竟很不容易,还有一身体面的中山装,以及殡仪馆的告别仪式要用的500字生平简介等等。敬大爷虽然生活俭朴,但是个十分讲究的人。

时间慢慢过去,生活平静,日复一日;每天敬大爷照例清早出门,为安排好的老主顾逐个理发、剃头、刮脸、剪鼻须、放睡(按摩)。一边天南海北的聊天或者打 麻将……某个早晨,米大爷病逝了;又一天赵大爷被儿子接走了。敬大爷觉得越发孤独。一天,他忽然昏倒在大街上,生命如灵魂出壳离他而去,可是一切都还没安排好呢。

故事发生在北京什刹海的老居民区里。这些皇城根下古老的胡同天天都说要拆迁,却始终没有拆。那些老字号,和老手艺人的生活依然如故,说不定明天就消失了,但今天还存在着。敬大爷醒来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从此,他加快了准备工作的速度,去照相馆、服装店……终于,一切就绪,他可以安心睡觉了。早晨,儿子兴高采烈的来通知敬大爷:重孙子出世了……

整个影片平实、俭朴,力图表现出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传统风情。借此反映了这些生活在北京最底层的胡同大杂院里的老人们,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一种独 特的东方文化,真实、自然。影片实景在北京什刹海的胡同里拍摄。片中主角剃头匠由九十三岁的敬大爷本人出演,其他大都由本人或从敬老院里选的非职业演员担任。

幕后制作:

“糊里糊涂”获了奖

导演哈斯朝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剃头匠》能获奖实在有点意外。由于不懂英语,而且又没有翻译陪同,哈斯朝鲁在印度参加电影节的前几天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不知道到哪里就餐,不知道什么时候评选,更不清楚《剃头匠》是否获奖。直到某一天,他在一个电影院门前注意到排队买票的观众队伍甚是壮观,队伍长达300多米,而放的电影就是《剃头匠》。他走进电影院,许多外国导演都跟他挥手,嘴里还说“Chinese”。电影结束时,一堆人都向他围了过来,跟他握手,嘴里还不断地说着“Chinese,good,good”。

在回国前一天晚上,哈斯朝鲁决定回到宾馆好好休息。突然注意到宾馆外面歌声四起,他就想:已经错过很多次活动,这次千万不能错过。于是,他拿着相机一边闻着印度烤肉的香味,一边“咔咔”拍个不停。正在他拍得起劲时,突然,镜头里出现了果阿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负责人的面孔。这位负责人拉着哈斯朝鲁就往前疾走。哈斯朝鲁还没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就听见麦克风里开始宣布获奖名单。这时他才知道《剃头匠》获得果阿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孔雀奖”。

当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评委”时,哈斯朝鲁说:“这部电影源于生活,最后经过浓缩,越来越靠近生活,没有任何伪装的东西,这可能是给不同的人以不同感触的原因。”他还认为这是一部“多层面”的电影,处处充满“人文气息”,而电影“一旦触动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最单纯的,也是内容最丰富的。”

导演阐述

敬大爷如今是个九十三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有八十多年的剃头经历,至今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底层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给老主顾们上门剃头、聊天,回家后拨弄着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钟的老座钟,他希望每个人(也包括他自己)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离去……电影《剃头匠》以纪录和讲述的形式描述了这样一个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

《剃头匠》是一部非常东方化、非常中国化、非常北京化、又非常胡同化的影片。乍看是在讲述一位老人的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实则通过敬大爷以及周边人物的点点滴滴展现了老北京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巨大的变迁。作为导演,我没有把影片中蕴含的所谓生命、道德、及北京特有的人文、风情、景观等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简单 判断,而是尽可能地把这一切主题通过记录敬大爷琐碎的生活时让其自然地流露,让诸多的主题思想深含在影片的潜流中、包着、含着、不外露在影片的表层。如影片中米大爷去世了,他的那只黑猫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跟上了敬大爷。在东方,黑猫意味着幽灵。事实上,对于像敬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来说,谁敢说死亡的幽灵 无时不刻地不盯视着他们,但是敬大爷虽心知肚明,却坦然自若,一丝不苟地继续着自己一如既往的生活。影片中另一个多次出现,有些刻意表现的是那个“拆” 字,其实这一点大多数人不难理解,这个“拆”不仅是在拆北京古老的房屋,城墙,其实生活当中诸如此类的“拆”天天都在发生,这“拆”失去了许许多多古老的建筑,这“拆”让多少传统文化流失,多少人间旧情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眷恋,也免不去无尽的忧思和遗憾。

为了不失影片的纪录风格,我大胆启用了九十三岁高龄的非职业演员靖奎老人出演片中的敬大爷(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大概是全世界目前最年长的非职业演员担纲一部电影的主角)。其他配角分别从北京胡同里的敬老院或大杂院里挑选出来的,如米大爷的饰演者是一位八十三岁目不识丁的孤寡老人,赵大爷的街坊大嫂的饰演者是一位下岗的无轨电车的女司机等等。对演员不要求他们表演,也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台词,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就让他们自己发挥去。这一切就是努力达到 影片所追求的原生态。

北京的胡同大部分是灰砖灰瓦灰石板,为了贴近真实的生活纪录,影片采用了青灰色的色彩为基调。胡同里的早午晚的光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影片的真实性,拍摄时我们严格遵循了自然的胡同光效。为了不破坏全片恬静而平淡的风格,影片几乎没有采用运动镜头。其他的美术效果几乎是不做过多的修饰,尽量恢复 生活的真实原本。

有些人看完剪定的样片后说,这部片子可以不要音乐。但我认为多少还是给点音乐,现代而不失传统的北京风味,单纯而不失韵味,同时要求曲作者不允许带有任 何感情色彩来创作本片的音乐。几位曲作者都摇头离去,现在影片的曲作者查干先生也是经过了几次的推翻再来才有今天的电影音乐。事后他苦闷的埋怨我:不给油肉调料,还要让我把这道菜做好吃,你小子可把我害苦了.......

许多朋友看完了《剃头匠》后说,朝鲁,你拍了部没有故事的故事片,我无言以对。确实如此,起初,有人问我拍了部什么影片?我答曰:“是一部关于坦然生活,尊重死亡的影片。可当影片拍摄到一半时,我发现我对影片的泛泛解释显得太浅薄了,时至如今,我也说不出也不愿意总结这部影片的主题,还是让观者们自己感受去吧,因为每个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感受到他们所认为的主题的。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感谢很多,感谢谁?感谢生活?感谢敬大爷?感谢朋友?我看,还是先感谢那杯酒吧,因为我是在一次贪杯醉酒后发现了这个题材,虽然我早已不记得那是什么牌子的酒……

花絮:
·获得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孔雀奖”。果阿国际电影节评委评价这部电影是“没有故事的故事片”,让人“思考如何能在社会的变革中生存”

--
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
2007-11-26 10:19: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7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