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地下室人
地下室人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462
魅 力 值:1393
龙    币:17597
积    分:9360.4
注册日期:2002-06-29
 
  查看地下室人个人资料   给地下室人发悄悄话   将地下室人加入好友   搜索地下室人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地下室人发送电子邮件      

距相逢最近的就是别离
本版新设栏目《两地书》,今日开张。
两地者,一头在国内,一头在国外,以书信的方式,抒发亲朋故旧之间的种种情怀,述说奋斗搏击、悲欢离合中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取书信体,是因为书信历来真切自然,有感而发,常常最为动人。希望海内外读者踊跃赐稿。
本期开篇之作,是一位父亲给远在荷兰的儿子的6封家书之第一封,本版将陆续刊载。父亲贾泽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五十年代留学于苏联莫斯科大学,足迹遍欧洲,有许多国外生活的体验。儿子贾兵兵,1989年出国留学,在英国牛津大学佛尔弗森学院国际法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荷兰海牙国际法庭工作。信中弥漫着父子之情,家国之恋,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多有些许哲学意味。
《人民日报海外版》

距相逢最近的就是别离(寄语兵兵(之一)·两地书)

贾泽林

兵兵:
你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探亲假”于2001年1月5日结束了。我把你此番归国度假的20天称之为“兵兵的世纪交替之旅”。
“世纪”的转换对我们这种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们会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在12月31日的那天晚上,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国和世界各国为告别20世纪和迎接21世纪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然后像往常一样地睡下。元旦假期一过,早晨起来,照常挤车上班;如果退休了,便像往常一样地赋闲在家。12月31日与1月1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其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
然而你和你哥在20与21世纪转换时刻(2000年12月)的归来,却赋予了本来平常的日子以特殊的意蕴。我们一家4口是在1989年末“离散”的,你和你哥脚前脚后相继离国。一西一东,漂泊在异国他乡,各自在欧洲和北美求学苦读、奔走谋生,重新聚首北京在多年里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为了重新聚首这一天,我们足足等待了11个年头。“家”一旦“离散”,重聚之难莫非都是这般地超出预料和想象?
我们无法知道身处19世纪向20世纪转换那段时期的人们想过些什么和感受如何,无法知道“世纪末”对他们意味着些什么。可我却在几年前就有了“世纪末”的感觉和期盼。我唯一期盼的就是:我们那个曾经同甘共苦过的“小家”能够在20世纪余晖散尽的前夕重新团聚在一起,在一个屋檐下,在一张桌子前,4个人一起举杯迎接新世纪的到来。2000年12月以前,我一直以为实现这一愿望的机会十分渺茫。想不到老天竟然如此眷顾我们,把“团聚”的机缘赐给我们,让我们一家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月齐聚在北京,让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在世界的三地孤孤单单地送走一年又一年,让我们能够围坐在一起回顾从前一起度过的那些风风雨雨的艰难岁月,重温“家”所特有的温馨。
一家人能否聚在一起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这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人们所有的“意义”其实本来就是人自己赋予的。从11年离散到等来一次聚首,之所以令我们感到非同寻常,是因为那等待太漫长,那机会太稀少。我不知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像我们家的这种境遇。可我相信,只要有这样的境遇,那一家人对重新聚首的感受肯定与常人的感受大不相同。
11年间,人和物都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人来了又去了,物有了又消失了———这大概就是生活和历史。
命运仿佛对我们一家做了特殊的安排,让我们过着“离多聚少”的日子。兵兵,你是1989年12月6日离国的。那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你是不走则已,一走就比我们家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走得更远(五十年代我留学苏联时最远走到波罗的海)。你不仅走得更远,而且离家的时间更长(我在苏联5年,加上在南斯拉夫进修的两年,也只有7年)。你从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去了只有25万人口的小国———冰岛,开始过起“反差”极大的生活。你一个人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异己的世界。第一次出国,只身闯荡世界,你所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从你最初的电话和来信中,我已经充分领略过了。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1989年12月10日在科隆德国友人家里收到你从冰岛打来的那个电话,你到国外虽只有4天,然而你却已经沉不住气,你的惶惑,你的“恐惧”,你对前途的担心感染了我,你那一句“爸,你别在国外耽搁太久了,快回家吧!”让我热泪盈眶,心酸万分。我理解你说“快回家”是什么意思———那是你的心声,是你几近绝望的呼喊。那一刻你想的准是:我为何来这里?为何不舒舒服服地去读已经考取的研究生?为何要忍受这背井离乡的孤寂和痛苦?
1989年的12月将你我父子两代人的心拉得前所未有的近,因为你我都正体验着天涯沦落人的滋味,感受着举目无亲境况的压力。那时你我虽然同在欧洲,但却咫尺天涯,我既不能去看你,也完全帮不上你:无助,无望,无奈,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心碎?!
我在12月10日写给你的信中说:人们都以为“出国”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岂不知“出国”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你的双脚一踏出国门,你此前固有的联系就中断了,从那一刻起,你便将一个人面对一个陌生世界。如果你身无分文,语言不通,你的处境就更加严峻。人本生活在联系之中。固有的联系丧失,新的联系尚未建立,那处境会使你感到自己仿佛游离在时空和尘世之外,你会产生一种“失我”的感觉:“我”在何处,“我”为何物,“我”怎样才能从困境中找到出路?何时才能找回失掉的“自我”?须知“失我”才是造成人痛苦的根本原因。
在那种“边缘情境”中,一个人如果意志不够坚强,心态不够健全,出什么事都是可能的。
万幸的是我的冰岛友人庇护了你,给了你“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呵护。在那里你开始了自己长期而艰辛的寻觅历程。你在冰岛的荒原上留下过汗水,在牛津曾夜以继日地苦读,在海牙为“站起”和“站住”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分辛劳便有一分收获。终于苦尽甘来,峰回路转,奋斗有了初步成果。然而,前边的路依然曲折漫长,奋斗并未有穷期。
此番与你的“长厮守”(实际上只有20天),发现艰难的国外生活经历已经大大改变了你,你儿时的无忧无虑换成了沉稳多虑,你的乐天热闹换成了不苟言笑,真不知你得到的多还是失掉的多?不知你求得的是否就是你本来想要的,而你失掉的是否恰恰是你本不愿失掉的?
翻看了你11年间的来信,今天读来那些信依然感人至深,那真可谓满纸艰辛泪,无尽悲壮情。我将尝试着从今天的角度来“解读”你和我们的来往信件。那些书信就是一个家庭的一段历史,就是一个奋斗者的“心路历程”。
百感交集的20天,像冬天稀有的阳光一样,转瞬即逝。而今你又回到遥远的荷兰,带走了只有孩子才能带给家的那种特有的氛围。家一旦没有了孩子岂不就像没有阳光、没有生气、没有欢乐的冰室。多年来我们通信中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无奈”。现在,又是“无奈”时,又是“离多聚少”开始时。
此时此刻我只能用智者的名言来安慰自己,智者说:“既然离别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它快一点到来吧,因为距相逢最近的就是离别!”
                       你的老爸
                 写在你回海牙的日子,2001年1月5日
2003-09-10 09:15:0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4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