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众所周知,摄影是一个将三维场景投影到二维平面的过程,利用摄影测量技术,使用多幅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则可恢复出三维场景。
可是,目前已公布的虎照中虽然存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但成像的位置、拍摄者手持相机的姿态等条件都不得而知,因此,传统的摄影测量方法难以完成“三维老虎”。
而国防科大专家们在论文中表示,他们掌握的“摄像测量、计算机视觉中基于多视图的三维重建法”,则不需要传统摄影测量中的严格内、外参数标定。其原理是:根据成像过程不同的图像自身所满足的约束条件来解算三维空间场景中目标的形状、位置、姿态等参数。
记者试着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人站在一栋建筑物旁边,被拍下了多个角度的照片,只要已知这个人的身体高度,那么,通过“三维重建法”,就可以根据照片解算出那栋建筑物的真实长、宽、高度——如果这个建筑物只是一个平面图,那么真相就会大白——平面图可以一时骗得了肉眼,却糊弄不了科学。
专家们写道:“通过提取老虎附近较大范围空间内有较大景深变化的特征点,如树杈、枝结等,来解算多视图几何关系,大大提高了求解精度,由此最终求解得到了老虎在三维空间的位置、结构等参数的定量结果。”
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论文中的表述虽然十分专业,但记者第一次阅读时,还是发现了两个关键数字:1米、0.1米。
论文说:在此组照片虎姿状态下,如果照片对应于三维实体虎,根据常识可知:虎面部与臀部特征点在纵深Z坐标方向的变化应在1米以上,虎面部点和躯干点分别拟合的两个空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50°。而我们实际重建的三维结构在纵深方向变化仅0.1米,对应的两个平面夹角约10°,而且所有特征点的拟合平面近似平行于像平面。用这些测量点拟合一个平面的标准方差为0.02m,最大差为0.06m,即深度方向变化最多0.1米。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按照常理判断,在华南虎照片的虎姿状态下,从虎头到虎臀,本应有1米多长,但是,经过三维测量还原发现,周老虎无法形成一个“实体虎”。考虑到测量误差,周老虎的纵深“身长”仅仅最多也只有0.1米——地球上目前还没有发现体形如此之扁平的老虎!
正由于此,论文明确地表达:“因此可以确定这些特征点在空间分布于一个平面上,不符合实体华南虎的三维立体结构特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