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凌晨4点
凌晨4点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0848
魅 力 值:1651
龙    币:5096
积    分:6693.5
注册日期:2007-12-04
 
  查看凌晨4点个人资料   给凌晨4点发悄悄话   将凌晨4点加入好友   搜索凌晨4点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凌晨4点发送电子邮件      

(转帖)市民致信北京代市长呼吁保障外地人平等权
我给市长进一言

  为拉近市长市民的距离,市长百姓齐心共谋北京发展大计。《新京报》联合北京社区网开设《我给市长进一言》栏目,以展现市民对北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民生构建等方面的看法、愿望与建议。

  尊敬的郭金龙代市长:

  有时候地域歧视这件事是很奇怪的。北京人在别人的印象里,总是把非北京人称作外地人。

  当这么称呼久了,所谓的“外地人”就很反感,反唇相讥中最锋利的两句之一是“北京不是你的”,另外一句是“北京这么多成就,有多少是你们北京人做出来的?”这话有道理。

  作为一位镶黄旗的北京市民,我认为一个城市能够成其大,仅仅凭着当地人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不论是经济、物产还是人才,没有哪个城市是能够包揽一切出产而无需外求。当年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说的再明白没有了,只是凭着秦朝的资源,别说六合混一,是不是能有生存的机会都很难说。

  北京的门槛一直是很高的。这个高不光是体现在“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上,而是人为的门槛实在是太高。“米贵”固然是事实,可对于外来的人员来说,这个“米”是贵上加贵。人为的原因走到了极致,就是前两年某教授提出的“不是大专以上学历者不能进京”的建议。这何止是京城米贵?

  而目前这个门槛也没有降低多少,首先是一种资格制度在限制着。譬如暂住证,虽然失去了当初的作用,但很多时候依然是一种区别“北京人”与“外地人”的分水岭,不但在找工作的时候这个证件是需要的,就是在租房子的时候,这也是必要的证件之一。这其实间接地提高了外来人员的生存成本,还表现了一种“地主”对于外来人员的不信任与歧视。

  一个外来的人员,先不说融入北京的工作环境,就是子女入学或者入托的问题,就足够他们付出比北京人多很多的成本。

  您或许应该也知道,在就业机会上,北京的政策也向本地人进行倾斜。很多工作岗位要求之一,就是必须要有北京户口。这种行为不但增加了外来人员的就业难度,还用一种赤裸裸的态度宣示了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在身份上的不同。

  尊敬的代市长先生,鄙人认为这些令北京“米贵”的措施,实际上归结到一点上,就是一种身份的不平等。生于北京或者获得北京户口,没有天然地具有了高出其他地方的国人的权利。外来人士与本地人同样在工作、纳税、消费,没理由提高他们在北京的生存成本。

  代市长先生,我觉得,给予外来人员平等的权利,就要从身份差异上着手,继续软化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身份歧视是当务之急。暂住证制度是完全可以取消的;给予外来人士同等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强行规定不允许出现“本地户口”字样的招聘广告;对外来人士的子女实行与北京孩子同样的教育条件,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在自己的学区内根据家长的居住证明应该无差别让孩子入学。

  我们曾经在改革开放初年给予外国人一些优惠的政策与待遇,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开始给予他们所谓的“国民待遇”了。承认平等才能进步。而现在要做的是,把这个“国民待遇”给予所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觉得,北京是我的北京。

  窃以为,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应该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是所有北京的建设者的北京,而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北京。因此,北京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北京建设得更加美好。

北京市民 石兆 (来源:新京报)

--
悲伤的时候,微笑,开心的时候,流泪,下定决心的时候,没什么不可以放弃,投入的时候,不顾一切
2008-01-23 14:31:1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