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大难不死
大难不死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7256
魅 力 值:14425
龙    币:57134
积    分:35255.1
注册日期:2003-08-14
 
  查看大难不死个人资料   给大难不死发悄悄话   将大难不死加入好友   搜索大难不死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大难不死发送电子邮件      

海事卫星完全有能力做好救灾通信保障工作
海事卫星完全有能力做好救灾通信保障工作——访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副主任殷林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林红梅)“抗震救灾单位需要多少海事卫星设备,我们就提供多少,全力满足抗震救灾需要,为灾区架起与外界沟通的通信通道。



”5月14日22点,刚刚筹集完救灾单位今夜需要的21台海事卫星设备的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副主任殷林,终于抽出时间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造成灾区手机、电话等常规通讯全部中断,地震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在几天来的抗震救灾中,一种不受地震灾害影响的通信设备――海事卫星出现在公众面前。殷林说:“到14日21时,我们已经为抗震救灾单位提供了151台海事卫星通讯设备,今天夜间将再有21台提供给需要的单位。15日早晨,我们还要给需求单位再提供近50台。”

  几天来,来自灾区的新闻文字稿、图片、视频均是通过救灾人员携带的海事卫星设备传出来的,其中,新华社播发的第一张震中照片,就是通过海事卫星传回总社的。抗震救灾人员之间互相联系、与外界联系和与震中联系,均使用的是海事卫星设备。

  为什么海事卫星设备在地震破坏了电讯设施的情况下能使用呢?殷林解释说:“常规的手机、电话等通讯设施的畅通,必须依赖地面设施,如光缆、光纤、电线杆、基站等,这些地面设施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失去通讯功能,这是地震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常规通讯不同的是,海事卫星设备不使用地面通讯设备,有一个如同笔记本大小的终端设备,把信号发到空中,由空中的海事卫星系统接收后,再通过海事卫星系统把信号传输到目的地。

  殷林介绍,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14日分两批为灾区提供了海事卫星设备,用于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应中国交通通通信中心要求,为中国震区增加2倍卫星信道资源,大大提高了海事卫星设备的通信能力。他解释说:“公众在收听广播电台主持人与灾区记者之间的通话时,经常听到"信号不好,联系中断",原因是海事卫星通道狭窄,容纳的通话量小。增加2倍信道,如同把空中信号通道加宽了2倍,今后,通话质量将提高。”

  殷林介绍,灾情发生后,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紧急成立应急保障工作组,由通信中心主任杨洪义任组长。5月12日连夜准备海事卫星设备;安排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运行及客服部门实行双岗值班,加强对灾区通信情况的监测,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和通信畅通。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已派出3批技术人员随专机赴灾区,现场随时为救灾通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目前,交通、卫生、公安、电力、部队等救援队伍及媒体使用的通信设施,都是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提供的。

  殷林说:“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紧急联络沟通,得到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支持。”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于1979年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旨在为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安全通信和常规卫星通信服务,有成员国89个,中国是成员国之一。

  殷林介绍,通信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确保灾区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救灾工作指挥、协调、组织的重要保障。目前,海事卫星电话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全方位卫星移动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通信手段, 海事卫星电话为应急而生,在急难险重领域特别是常规通信手段受到破坏时,海事卫星不受气候、地域的影响,能够为人们迅速搭建起“应急指挥部”“新闻第一线”, 满足人们高速数据传输、图像和话音的需求,用于指挥抗灾,对外顺畅披露灾情。

  中国交通通信中心隶属于交通部,是由中国国务院批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签字方和投资者,也是目前被授权经营和管理中国境内海事卫星业务的唯一运营商。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有着二十多年的卫星通信运营经验,并始终引领国内的卫星前沿通信技术。

  殷林表示,经过多年建设,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拥有很强的海事卫星系统运营支撑平台,培养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具有丰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经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领导关于对抗灾救灾工作的总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工作,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完全有能力完成好这次救灾通信保障任务。

--
用好你手里现有的相机,器材上无止尽,浮云... *^__^*
2008-05-15 01:32:2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