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qingxian
qingxian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662
魅 力 值:170
龙    币:1232
积    分:719.4
注册日期:2006-11-02
 
  查看qingxian个人资料   给qingxian发悄悄话   将qingxian加入好友   搜索qingxian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qingxian发送电子邮件      

1.3.3 关于短期、临震预测
在唐山大震前(1976年5、6、7月),京津唐渤张地区不少地震台站和群测点,观测到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 5月开始,唐山和天津台站的地下水位、地电阻率加速下降,此后各种各样短期突发性异常逐渐增多,临震前一、二天京津唐渤地区出现大量的明显的地下水、动物习性异常,以及声、光、电等宏观异常现象。应当说, 6、7月已模糊地觉察有情况,但又看不准:对地震异常与非地震异常、前兆与后效、异常与干扰等等分辩不清,看法不一;适应震情需要的措施未能及时落实,对异常深入研究、核实、讨论不够,大量宏观异常现象未及时汇集起来,对临震异常现象掌握不多,标志把握不准,缺乏不同大震临震类型的经验,尤其是像唐山大震如此长的趋势异常(至少6年以上),如此多样复杂的短期、震异常,是前所未见的。我们的确缺乏大震复杂过程的经验。1976年6、7月份,京津唐及外围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突发性异常。许多单位多次派人去现场调查情况,核实异常。

在唐山大震前(1976年5、6、7月),京津唐渤张地区不少地震台站和群测点,观测到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 5月开始,唐山和天津台站的地下水位、地电阻率加速下降,此后各种各样短期突发性异常逐渐增多,临震前一、二天京津唐渤地区出现大量的明显的地下水、动物习性异常,以及声、光、电等宏观异常现象。应当说, 6、7月已模糊地觉察有情况,但又看不准:对地震异常与非地震异常、前兆与后效、异常与干扰等等分辩不清,看法不一;适应震情需要的措施未能及时落实,对异常深入研究、核实、讨论不够,大量宏观异常现象未及时汇集起来,对临震异常现象掌握不多,标志把握不准,缺乏不同大震临震类型的经验,尤其是像唐山大震如此长的趋势异常(至少6年以上),如此多样复杂的短期、震异常,是前所未见的。我们的确缺乏大震复杂过程的经验。1976年6、7月份,京津唐及外围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突发性异常。许多单位多次派人去现场调查情况,核实异常。

除去现场加强工作外,有关单位频繁会商,对1976年下半年的地震趋势都在不同程度上做
了有震的估计, 7月上、中旬有六个地震专业单位和八个群众测报点向国家地震局提出了
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

当时京津唐渤张地区有11个省市地震专业单位和直属所、队以及4个协作单位, 73个专业地震台站(含新建19个台),群众测报组2000余个,仅唐山地区骨干群众测报点85个,一般测报点508个,观测哨5552个。虽然发现和上报异常的台站和测报点占小部分,但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这些预报意见,对震级有多大,以及何时、何处发震看法不一。预报的地区分散,京西北、京津之间、津唐渤都被提到;震级一般估计在4~5级或5级左右;时间则更不确定。

唐山地震,是有前兆的。大震前后地震活动、地下水水位和化学组分、地形变、地电、地磁、重力、等多种项目观测到了中、短、临和震后变化。各阶段的异常此起彼伏、错综复杂,震后逐渐恢复或趋于平稳,为大地震的预报研究提供了一次较完整的前兆观测资料。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唐山地震前兆现象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难度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价值。因此,认真总结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从中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找有效的地震预报思路、途径,是每个地震工作者的强烈愿望和责任。

复杂过程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系统能够实现不同状态的转变:在弹性应变阶段地震活动表现为随机泊松过程;进入非弹性应变阶段后,系统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结构表现自组织的有序特点;到新的临界点后,系统转变为混沌状态(不稳定的确定性随机过程是—种特殊的无序状态),不可逆转地使系统推向失稳状态(大震),然后系统进入渐近稳定状态(地震活动衰减)。如果地震视为地壳应变能的快速释放或断裂的快速扩展,那么前兆异常可视为地壳应变的缓慢变化或断裂(或裂隙发展)的缓慢扩展引发的各变量异常变化,因此前兆异常时间、空间结构也可能会有类似地震活动的表现,也会随着系统应力、应变增加实现不同状态的转变。
2008-05-20 13:21:0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