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37396 |
魅 力 值:5124 |
龙 币:41355 |
积 分:29926.9 |
注册日期:2002-10-15 |
|
|
|
纸糊的驴——大嗓门儿
纸糊的驴——大嗓门儿
旧时,由于封建迷信思想,凡死亡人口都要举办出殡仪式。出殡时,又总要用各色彩纸糊制些牛、羊、马、人之类的“烧活”,驴子是“烧活”中最常见的品种,因系用秫秸杆儿做成支架,再糊上彩纸,外有形而中空,便产生了“纸糊的驴——大嗓门儿”一条歇后语,借以形容那些说话声音特别大的人。如“他呀!哪儿都好,唯独说话声音太高,‘纸糊的驴——大嗓门儿’。”
说到驴,除了耕田、驮运之外,旧时在北京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代步当车,服务于旅游。当年,在北京各个城门外的桥头旁,都聚集着许多牵着小毛驴的人争揽生意,被人们称为“赶脚”的或“放驴儿”的。这种“赶脚”的,除在香山等游览区常见之外,在城近郊区各庙会期间也常见。按旧时习惯,从农历正月起到清明节,正是北京人逛庙会、走亲戚、扫墓的季节,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为显示阔气,人们无论远近,都要雇个毛驴骑。特别是夫妇同往,因为妇人裹小脚儿行动不便,所以凡出远门儿、是非雇毛驴儿不可的。“赶脚”的,也都有自己的行业规矩。如,年青妇女雇毛驴儿,“赶脚”人必须在前面牵着驴走。如果是男人雇毛驴,则把缰绳交给骑毛驴的人,“赶脚”的在后面跟着。如果骑毛驴的人年纪较大,“赶脚”人则手牵缰绳而身子紧挨着毛驴走,以防骑者摔下来,有“女前男后老贴身”的说法。
至于说到“放驴儿”的,虽与“赶脚儿”的差不多,主要也是靠出租毛驴过活,但还是有差别。旧时,凡有客人来到有放驴儿的驿站,只要讲好价钱,便可以从脚夫那儿租到毛驴儿,自牵缰绳,自己骑着毛驴儿走去,无须脚夫跟随,到了下一个站头,自然会有人接站,并伸手向骑者讨要上站讲好的价钱。在香山,也有许多毛驴出租者,旅游者怕爬山走路辛苦,便可花上七、八毛钱,租一头小毛驴,以驴代步,观光游览。无论是旅游用毛驴,还是驿站的毛驴儿,都是经过特殊的训练,什么时候歇脚、什么时候住店、旅游中毛驴到什么地方返回,毛驴儿都会自行安排。倘若个别客人想占便宜或图谋不轨,温顺的毛驴就会又踢又咬,或是停步不前。
驴儿有一种天性,凡遇到狼或老虎,便四肢发软打颤,立时卧下不动,再也不能走一步。所以北方又有“毛驴碰到狼羔子——四蹄发软”一条歇后语,借以形容某些人胆小没有骨气。比如说:“别看他在☆人面前横得了不得,遇上×××,就‘毛驴碰上狼羔子——四蹄发软’了”。毛驴遇上老虎,胆子就更小了,卧地不动干脆等死了,所以又有“老虎吃毛驴——干等。”形容一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办成一件事情,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干等”即坐等之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