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张跃跃
张跃跃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张跃跃个人资料   给张跃跃发悄悄话   将张跃跃加入好友   搜索张跃跃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张跃跃发送电子邮件      

“直播”录像的疑点之三:太空中冒泡?
记者:关于气泡的问题,这是网友对神七直播质疑时最先提出来的疑点,但是随后网友也提出很多解释,包括大气灰尘、轨道舱压力等等说法,是否您对这个问题给一个明确的结论?

曲铮:太空中不可能有气泡,这是常识。很多网友却发现神七的直播录像中不断有类似气泡的小物体向画面的上方飞出。对此,有人解释说这是轨道舱内小物品或残渣在舱内残余气流的带动下飞出。实际上,轨道舱尺寸为长2.8米,直径2.2米,还不到半个普通卧室大小。
这样小的体积之内,因为外太空气压为0(真空),几乎当舱门打开的1秒钟之内,内外压差就会达到平衡,即舱内达到完全真空。所以当数分钟后,翟志刚探头出舱的时候,舱内早已经是真空状态了,哪有什么气流飞出?在真空、失重状态下,物体飞行没有阻力,但是必须有一个初始速度才可能飞动。可是“直播录像”中却不断有小物体高速向上飞出。比如录像(该网址不再展示)中0分3秒,小物体从舱门向画面右上方斜飞出,5分49秒,从画面右方太空人头盔下冒出,6分42秒,从画面太空舱快速冒出,7分17秒,从画面左上角快速冒出,斜飞上去。

对这些飞出的小物体,据TVBS求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认为气泡很可能是“大气灰尘”,或者是太空船飘出的异物。在340公里的轨道上,我不知道“大气灰尘”是个什么东西?这里权且把它当作是“太空尘埃”的口误。但是这也不能自圆其说。首先太空中像视频显示那样大颗粒的太空尘埃的密度还没有达到那种成度,几分钟录像内就和太空人遭遇数次。

比如俄罗斯、美国的太空视频就没有那么“幸运”捕捉到那么多的太空尘埃。此外太空尘埃相对于飞船的速度可以是随机的,为什么视频中看到的小物体都向画面上方飞?如果是太空船飘出的或宇航服中掉出的异物,在真空失重环境下,这些小物体飞行应该保持恒定的初速度,那么向上的而且相当快的初速度是从哪里来的?

对于这些小飞行物,这里特别请大家观察在5分49秒处,从航天员翟志刚的口部冒出的小物体。画面中非常清晰的显示出气泡的特征:第一点,小物体刚冒出时速度很慢,然后才逐渐加快。这符合受到浮力作用的气泡的运动特征。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失重情况下物体运行应该保持恒定初始速度才对;第二点,小物体的尺寸随着上升逐渐变大。这也符合水中压力随着高度减小,气泡会随着上浮而膨胀的特点。

宇宙尘埃或者舱内碎物在太空中不可能以流体形态存在,更不可能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膨胀。第三,相对于背景来说小物体很明亮。这符合水中气泡在水气交界处全反射的特征。
从以上三点可以判断,所谓的出舱直播,实际上是水中录像。人在水中运动,可以造成水中存在暗流,这可以解释有些小物体是斜着飞上去的。至于说水中拍摄为什么航天员不必像潜水员一样不断吐泡泡,如果仔细看看“出舱”录像,会发现舱外宇航服还有一根电脐带与飞船相连。

如果在水下拍摄的话,这根脐带中可以加一根空气管道把呼出的气体带走。

当然有人会问,我们明明看到航天员在天空舱里玩失重啊,航天手册一松手就飞起来了。说明航天员明明上天,达到了失重的环境嘛。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说出舱的过程有问题,还没有谈到舱内的情况。这里有可能是出舱录像为事先拍摄的,而舱内录像是实况,只不过留下的疑问是,既然航天员已经上天,为什么不出舱?当然这有可能是由于发生重大技术故障,但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是,原定的载人计划因为某种原因(比如技术故障)根本不可能实现,或者成功率很低,但是又有政治命令要求万无一失完成任务,所以飞船虽然上天了,但舱内无人,所谓的舱内失重录像也不是实况。但不论哪种情况,太空行走的录像不可能是现场实况。

谈到舱内失重录像,有一点要澄清,实际上失重的环境并非必须飞到太空才能获得。在地面上,短时间的失重环境可以通过失重飞机来形成。

失重飞机可以完成抛物线飞行,当爬升到高空后向下俯冲,同时开动引擎用飞机的动力抵消空气阻力,从而达到接近真空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机内形成15-40秒微重力环境。
美国的小型失重飞机有T-33和F-104飞机改装的失重飞机。大型失重飞机有KC-135和PC-9,苏联/俄罗斯用伊尔-76改装的大型失重飞机,其微重力时间大约有30s秒。中国曾利用歼教-5改装成小型失重飞机。

请看这个录像:该网址不再展示这是新浪网刊登的中国航天员在失重飞机里进行失重训练的视频。航天员在失重飞机里完全可以玩失重游戏。
2008-10-21 10:13:5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79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