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plzz
plzz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5072
魅 力 值:12142
龙    币:187602
积    分:72380.4
注册日期:2002-08-28
 
  查看plzz个人资料   给plzz发悄悄话   将plzz加入好友   搜索plzz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plzz发送电子邮件      

回笼茶语,龙韵清心,老P随言--------绿茶篇
现在正是绿茶的好时候
绿茶的茶季很短,每年做好茶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也就一个半月到2月,过了5月,天气温度上升,气候炎热,降雨量增大,基本好茶青就采不出来了,好茶也做不出来了.
绿茶以明前绿茶为上,雨前茶次之,谷雨过后,结束了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雨前茶品质尚好,谷雨后立夏前的茶叶一般较粗老,品质较差.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
雨前茶,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绿茶,喝的就是一口鲜嫩清香的感觉,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春天是喝绿茶的最适合季节.
介绍几种茶馆已经到货的绿茶,供大家参考
一.龙井茶: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绿茶。原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进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近几年还有其他省份以龙井工艺来制作的龙井茶,有其形而无其味,为假冒的了.
龙井茶的功效: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二.开化龙顶:
开化龙顶是浙江新开发的优质名茶之一,浙江10大名茶之一.简称龙顶。产于钱塘江源头之浙江开化县齐溪乡的大龙山、苏庄乡的石耳山、溪口乡的白云山等地。
开化龙顶属于高山云雾茶,其外形紧直挺秀,白毫批露,芽叶成朵,非常耐看。"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此三绿为龙顶茶的主要特征。龙顶茶壮芽显毫,形似青龙盘白云,沸水冲泡后,芽尖竖立,如幽兰绽开,汤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齿留遗香,冲泡三次,仍有韵味。成品色泽翠绿多毫,条索紧直苗秀;香气清高持久,具花香,滋味鲜爽浓醇,汤色清澈嫩绿;叶底成朵明亮。
兄弟认为,龙顶是非常好的绿茶,但是北方很少有人听说,而且价格不便宜,顶峰的老总胡醒跟我说:小丁,这个茶,在浙江卖的会很好,浙江人喝茶口刁的很,你们北方不成,宁肯买龙井也不愿意买龙顶的

三.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碧螺春冲泡,水以初沸为上,水沸之后,用沸水烫杯,让茶盅有热气,以先发茶香。因为碧螺春的茶叶带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后毛从叶上分离,浮在水上,把第一泡茶水倒去,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是第三次泡的,茶的香味才充分发挥出来。

四.云山香茶:
简单的炒青绿茶,最大程度上反映茶青的原味,价格便宜,口感醇厚.
云山香茶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一种内销市场大宗消费极具吸引力的优质绿茶。香茶以其条索细紧、色泽翠润、香高持久、滋味浓爽、汤色清亮、叶底绿明的独特风格.条索细紧、匀整重实,墨绿乌油润;香气清高,茶韵鲜明,口味甘醇


绿茶,是中国产区范围最大,种类最多的茶种,小店精力有限,资金有限,只能依靠几个不错的渠道经营几种而已.观里一定有好多邻居老家是名优绿茶的产区,希望有时间能过来多交流.

--
茶禅三味,人生三德。
我的微博:回笼茶语龙韵茗香
2009-04-10 15:00:3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5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