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堂堂
堂堂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384
魅 力 值:60
龙    币:2117
积    分:818.7
注册日期:2005-03-09
 
  查看堂堂个人资料   给堂堂发悄悄话   将堂堂加入好友   搜索堂堂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堂堂发送电子邮件      

谨防TD上网1元套餐陷阱,套餐内外价格相差100倍(zz)
谨防TD上网1元套餐陷阱,套餐内外价格相差100倍(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y 4 23:55:12 2009), 站内

该网址不再展示

——真实事例揭密20个月网费如何1个月用完

本周我们收到了一位用户的邮件,反映移动公司最近推出的“3G极速上网”业务存在商业欺诈嫌疑。以下内容为用户所描述,经过本站整理(标题为本站拟定)。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所有涉及个人信息部分均进行了处理。

去年11月份家住北京的王小姐在移动营业厅办理业务的时候看到营业厅正在宣传“3G高速上网卡,1元购卡”的优惠活动。该活动只要预存700-1200元网费,就可用1元价格获得一个TD的无线上网设备,预存的网费分3个月返还到用户的账户,用户每月的上网使用费就从账户里扣除,用多少扣多少。还有多款上网流量套餐可供选择(见业务宣传单):

王小姐在北京是租住的房子,房间里没有宽带,如果自己申请安装,手续麻烦,而且北京的ADSL包月要120元/月,如果选择包小时的套餐,上网时间感觉又太紧张。所以她考虑办理TD的这款产品,选择一款50元包500M流量的套餐,按每月30天来算,平均一天可以使用16M的流量,作为看新闻和网上聊天是足够用了,至于下载资料完全可以在公司上网时做,另外的好处当然是方便,网速方面她在移动的TD体验厅也试过,一般网页的打开都很流畅。当然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还是价格,预存1000元网费按照50元/月计算,正常使用可以用20个月,这是办理其它宽带产品做不到的。就这样她在移动菜户营营业厅一次性交了1001元,签署了“50元包500M流量”的TD上网使用协议:

同时领到了一款无线上网设备和号段为“1571004”的上网卡:



刚拿到设备的那段时间,王小姐很高兴,除了设备附带的软件初装时有点麻烦和软件功能太过简单外,其它方面都很满意,网速也很好。每次使用时为了控制流量,她改掉了上网听歌的习惯,遇到有视频和歌曲的网页,也一律选择关闭,下线后查看一下当次上网的流量,少的时候3、4M,多的时候也就8、9M,于是也就比较放心。这样的状况到了月底,麻烦出现了,虽然王小姐安装的软件统计了每次上网的流量,但这个统计到底准不准王小姐心里还是没底,于是王小姐登陆了移动的TD试商用网站,想要查询具体的流量明细。登陆的时候网站提示要使用客服密码,但TD数据卡没有语音通话功能,只能通过网站申请到短信形式的动态密码,取得密码后王小姐重新登陆,这才发现除了能看到自己的业务状态是“50元资费套餐”外,其它信息无法查看。王小姐只好给10086打电话,咨询TD数据卡怎样取得客服密码,客服人员告诉她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到营业厅办理。第二天王小姐就去了移动公主坟营业厅,前台接待的业务员很热情,没有取号就直接把她带到了TD业务受理专柜,可受理专柜一个人也没有,这位业务员连忙帮着去找人,找了一会儿出来了,人没找来,但告诉王小姐,TD网络的业务新推出不久,业务功能还不完善,没有办法在营业厅帮助王小姐办理客服密码和帐单查询。尽管不情愿,王小姐还是无可奈何的走了,毕竟这也是移动的一项新业务,会慢慢完善起来的,这就是王小姐当时的想法。
到了第2个月,也就是09年2月1日,王小姐用TD上网的时候,收到了一条扣款的短信:

看到这条短信王小姐就放心了,认为是自己上网流量在套餐范围内,所以移动公司按照套餐费“50元”的标准扣了款。于是王小姐就没有再过多的关注自己每天上网的流量情况。谁知道意外很快就发生了!
2月21日晚,当王小姐在家中用TD上网的时候,登陆不上去了,提示信息显示的是“网络忙”,过了一会儿依然如此,王小姐考虑是不是这个时间段用TD上网的人太多,因为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就没太在意,当晚也没再上网。第二天上网的时候,依然登陆不了;第三天居然还是这样。王小姐觉得不对,就跟移动客服10086打了个电话:
客服听了她反映的情况,说“不会呀,最近TD的网络没有问题,请把您的TD数据卡的号码告诉我,我帮您查一下。”
王小姐把自己的号码告诉了客服人员,过了一会儿客服很客气的告诉王小姐“对不起,我刚才查询了您的帐户信息,您一月份的网费超了107元,所以您现在是欠费停机了”。
听到这把王小姐说懵了,急忙告诉客服“我月初已经收到了你们的扣款短信,是扣了50元的套餐费,此外没有收到其它任何扣款信息,怎么可能欠费呢?”
客服解释说“您说的是扣套餐费的信息,那并不代表您的实际使用费用,您实际使用的费用我们是不通知的。”
王小姐说“那也不对呀,我办理业务的时候预存了1000元的网费,开通时就返还了600元,以后每月再返还200元,那我一月份帐户上应该有800元才对,我每月的套餐也就花50元,怎么可能现在反倒还欠了100多元”。
说到这里王小姐突然心里一紧,忙问“就算我用超了,也不会欠费呀,超1M是多少钱哪?”
“1M啊”客服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到“1M,10元”。
听到这里王小姐一时转不过来:50元包500M和超1M是10元,怎么会是这样!!!
“我记得每月如果超了,有个最高消费的,最高消费不是200元吗”王小姐想抓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哦,TD每月的最高消费是1000元”客服平静的回答击穿了王小姐的最后一丝幻想。
王小姐说“我记得每月的最高消费是200元的,那你帮我查一下我的实际上网流量吧”。
“对不起,我们这里只能看到您是欠费状态,您需要补交欠费后带着机主的身份证到营业厅办理查询”客服说道。
王小姐为这个结果感到很气愤,但又无话可说了,只好把电话挂掉……
王小姐把这件事告诉我们的时候说她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当她看到宣传单页上写的“超出套餐流量后的资费为0.01元/K”时,没有计算一下1M是多少,在她的概念里“1分钱/K”怎么也和“10元/M”联系不起来,她认为自己确实大意了,但如果她一开始就知道超出“1M”是“10块钱”的代价,她绝对不会如此马虎!
第二、她把最高一档的套餐误认为是每月最高消费了,让我们再看一下促销单页上“TD数据流量套餐”部分:套餐资费的最高一档是“200元每月包5G流量”,所以王小姐潜意识里就误认为即使我超额使用了,每月的网费也会在“200元”以内。忽视了每月封顶费用不是200元,而是1000元。花掉1000元并不难,不到100M,95M就够了,不到她选择这款套餐流量的1/5。
那在这件事中就完全是王小姐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吗?移动公司在这里是否担负起了它对消费者应尽的责任呢?
我们的看法是没有,甚至可以讲移动公司在整个产品设计和促销宣传中带有欺诈的嫌疑:
第一、 移动公司推出的TD极速无线上网这款产品时,就是以“上网速度快”为主要卖点。这从它的宣传单页上可以看得很清楚,“极速”这两个字是突出显示的,作为原来的GPRS或CDMA1X上网方式,因为网速只有每秒几十K最多也只有一百多K,适用的范围也多以内容流量很少的WAP网站或是移动梦网为主,以K字节为计费的最小单位还可以理解。TD作为中国3G无线数据业务的代表性产品,在刚推出时就达到了每秒300多K的速度,现在已经增速到1.1M并计划提速到2.2M的这样一款产品,仍然以K字节为计价单位,这样合理吗?有多少消费者能够认识到“0.01元/K=10元/M”。这样的等式不在宣传单中加以说明,对于可能连“K、M、G”都搞不清楚的消费者来说,移动公司尽到了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的义务吗,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从套餐的设计上也可以看到,每款套餐的流量都是以M为单位的。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以“50元套餐”为例,套餐内的流量费用和套餐外的流量费用差了100倍,那“200元”套餐呢,250倍!!!
如果下载一首5M的mp3歌曲,需要你花50元,超过一盘普通正版CD的价格,有几个人会做这样的傻事?
根源是超出套餐的资费不合理,方法是误导消费者!
第二、 请君入瓮,那么这个瓮也要有足够的深度。这就是为什么要有“每月费用封顶1000元”的设计了,这一点的用意太明显了。王小姐准备用20个月的网费就这样只用了1个月就用完了!
第三、 以新技术、新业务等为托词,设置障碍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成本,基本可以说是无法知情。从王小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王小姐上过移动的网站,打过客服电话,也去过营业厅,为了了解自己的网费使用情况,王小姐已经尽到了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能够做到的足够努力,但巨额的网费还是产生了。王小姐后来又去了几次营业厅,想了解自己的上网详单,最后的结果让她觉得可笑,全北京只有“中关村”和“三元桥”两个客服中心才能受理当月上网流量的查询,查询的结果她不但1月份超了近900元,2月份又超了700多元,要不是因为1月份超额造成的欠费停机,其实2月份是铁定要封顶的!有所收获的是她终于拿到了那个12月份就在找的客服密码,凭借这个密码她终于在网站上看到了曾经的消费详情——只有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2月份的没有3月份的也没有,其实早知如此这样的详单不查也罢。
消费者查询自己的消费情况有这么难吗?既然用户办理了套餐为什么不能在套餐超额之前有所提醒,甚至消费者主动查询也查不到,还是移动公司就等着用户超额使用呢?
现在的王小姐很困惑,她是一个愿意接受新鲜事务的人,也是一个有消费意愿的人,但她没有想到自己作为第一波冲浪者,果真给冲到沙滩上了。她和移动公司签的这份“3G无线上网协议”到今年年底才到期,曾经预存的1000元网费已经用完了,还要等着补交欠费的她现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和移动公司打官司吗?按照合同移动公司并没有多收或错收她的钱。可是如果这样,伤了消费者的心,中国3G这个阳光产业何时才能迎来它的春天!

附:从移动营业厅看到的最新“随e行3G上网卡一元购卡”宣传单页
依然是“0.01元/k”,请注意小贴士举的是“1GB和15GB”的例子
还会有多少人上当?
2009-05-05 11:09:4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0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