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七爷
七爷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七爷个人资料   给七爷发悄悄话   将七爷加入好友   搜索七爷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七爷发送电子邮件      

美国时代周刊----老北京:渐渐消失的吆喝声
(北京)——在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在整个北京城醒来前,每条老胡同的巷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吆喝声,中国的京城里的小巷子里到处都是小商小贩的吆喝声,这一声声的叫卖声传到了一座座古老的四合院里。



“羊肉!羊肉!”

“卖鸡蛋!换大米!”

“收废品”


相比起词儿,这些叫卖声的韵律更为优美。这些叫卖就是他们生意的广告:流动的水果摊、烤鸭铺,还有驼背的磨剪子艺人。就像八月里熟悉的蝉鸣声一样,这些若隐若现的叫卖声已经成为北京城的一部分,许多居民都在盼望着黏米糕、不对称的陶罐和唱着歌儿蟋蟀能重新回到他们的生活中。




比这些小商贩数量更多的,则是那些废品收购者。他们一般来自农村,皮肤黝黑。依靠收购旧报纸、二手电脑、或者破棉被为生,而那些破棉被被回收后,往往被重新纺织成下一个冬天的保暖物。




37岁的陈林( Chen Lin)是个爱唠叨而身材清瘦的人,他在北京回收废弃的器具和其它任何含有金属的东西,每天大约赚5美元。陈林说:“你要是不吆喝,那就得饿死。虽然我的吆喝声很模糊,也没有几个人能挺清楚,但我的调调很特别,这让附近的居民都能分辨出来是我过来了,然后他们就从家里出来了。”




吆喝的小贩、走街串巷的收废品者,构成了老北京人共同的记忆。老北京城是一个由密密麻麻的“胡同”组成的城市,看起来很像一座迷宫,这些小街小巷一直从皇城里延伸出来。而皇城里,则住着皇帝和他的官员以及能工巧匠。




45岁的曹会平(Cao Huiping)现在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他以前曾经住在有着17户人家的大杂院儿里,那些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斥着整个北京城的空气。




他回忆道:“那个时候啊,一分钟前可能还是卖糖的,当他们的叫卖声渐弱,卖面粉的又来了,然后就是卖布料的。现在我住的那个地方已经被一座高档大型购物中心所取代。现在我住在楼房里,人们彼此都不认识,人人都在超市里买东西。”




现在,北京城里的一个个防盗门隔绝了小贩们的生意,安装的空调也让这些传统的吆喝声慢慢消失,大家也大都在房间里呆着。




城市管理者同样是这些小商小贩的敌人,那些“城管”(chengguan)动辄罚款和没收。54岁的孟宪东(Meng Xiandong)在北京城里卖烤红薯,他紧张地望着四周,然后说:“最佳的出摊时间是午后,那时的城管们都在午休。”




能体验到老北京风情的最佳地点是前门(Qianmen),它位于广场的南边。这个地区充斥着弯弯曲曲的胡同和失修老房子,看起来虽然贫穷但却风情万种。大多数日子里,你都能够在那里找到售卖精心削好皮的菠萝的小贩,卖两种蜂蜜——纯蜜和药用蜜——的男商贩。还有一位脾气暴躁的修鞋匠,他换一双鞋底的时间,正好等于下一碗手擀面的时间。




76岁的吴秀龙(Wu Xiulong)坐在自家院儿的门口,边把玩着一把黄铜茶壶,边不时看看旁边笼子里的小鸟。他回忆道:“在我小的时候啊,就等着吆喝声呢,卖豆糕的、卖玉米棒子的,还有卖大饼的,那时的手艺人,可以摊出非常薄的煎饼,而且两面儿都烤过,再洒上一层芝麻粒儿,满口余香啊,真好吃!但现在都没有了。”




66岁的磨刀师傅赵才(Zhao Cai),是这些已经远去的老北京传统风情的见证者。直到现在,他仍然背着破旧的工具箱走街串巷,一折起来就能当板凳用。他的吆喝声很有精神,也很有音乐感。只要他开始磨刀,金属在磨石上的声音就会引来那些带着心爱的菜刀的家庭主妇们。



他边踩着滚轮磨刀石,边说:“我讨厌不锈钢刀具,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像以前那样做刀了。”



他不动声色而且生硬地透露,他的老家在东北,从事磨刀这个营生已经超过30年了。



他说:“刀磨得好,你就可以认识每一个人。”



他磨刀到底有多好?他透露说,有的街坊用手去试试刚磨好的刀,手已经被划破流血了,但还是没有任何感觉。




就在这位师傅说话的当口,身后传来倒塌的响声,随即扬起令人窒息的烟尘。穿着橙背心的工人们正在撕下建筑物附近的标志,这是政府造城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切的改变,希望那些游览北京的人远离以前的“混乱和不堪”。他看了看那些正在拆迁的人,淡淡地说:“这里的有些街道,我已经认不出来了。”




另一位卖蚱蜢的28岁小贩叫李海伦(Li Hailun),他的货物——数百只无翼昆虫被装在圆形的编织笼子里,合奏出震耳欲聋的高音交响乐。从7月到10月,他就带着他唧唧作响的猎物,骑着自行车在这个城市里转悠。每件蟋蟀卖50美分至1美元,根据叫声的质量和买主是否懂行。如果这些小昆虫装在一个好看的木制笼子里,还要再加一美元。



李海伦的家在北京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距离北京城有两小时车程。他们村儿里的大多数人,都从事着买卖蚱蜢的营生。妇女编织笼子,男孩捕捉昆虫,男人们又把它们卖给开心而又有点伤感的城市居民。

李海伦无论去到哪里,这些虫子都吸引一大堆人。最近的一天,过路人争论应该给它们喂红萝卜,青葱还是米饭。一个妇女说,在鸣叫的昆虫边长大的小孩子不易被噪音吓倒。

一位买主说:“当卖蚱蜢的小贩来了,你就知道夏天到了。”

李海伦对自己的营生有着诗意的解释,他说中国人要蚱蜢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甚至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斗蚱蜢的好手。“每个人都会喜欢蚱蜢,当这些小昆虫唱歌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
2009-09-18 11:25:4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9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