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 外星人的多维宇宙论
我们的宇宙是从何而来呢,这是个高难度的问题,外星人也同样有这种思考。尽管宇宙的不同的文明之间对宇宙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程度的探索过程,但大体的结论是一致的。在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宇宙的初始是一个没有时间或者是有一个‘意识无法感知’的特殊的时间,一个没有空间或者是有一个‘意识无法感知 ’的特殊的空间,一个高度浓缩的能质团。由于能质团内部运动,在内部形成了压力,能质团开始向外分裂变动,在分裂变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来自原始能质团的能质粒子按着压力的方向扩散开来,形成了宇宙空间,接着能质粒子组合出来了物质,有了空间有了物质,时间也就诞生了。最后我们的宇宙诞生了,生命产生了。但是,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是无限大吗?WXR告诉了我们,宇宙不是无限大的,宇宙是有限的,并在一个大约的数值范围内。尽管宇宙仍在膨胀,但其边界大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宇宙中的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是一个‘空间发生器’。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知道太阳内部时刻在进行着核聚变,核聚变会将相当一部分物质消耗掉,形成能量。这个能量和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后的能量是一种性质的能量,只不过核聚变与湮灭的物能转换比不一样罢了。物质转换出来的能量,以能质粒子射线的形式从恒星内部喷射出来。太阳就是一个能质粒子流发生器,它源源不断地产生能质粒子流--能射线。这些能质粒子流源源不断地涌入我们的宇宙空间,为我们的宇宙空间不断地补充能质粒子,这可能也是宇宙不断膨胀的原因之一,物质的消失换来的是空间的膨胀。一颗恒星喷射出能质射线,在恒星周围形成了一片空间。一片空间连接着另一颗恒星产生的一片空间,宇宙中有很多恒星,宇宙空间是由一片片的空间片连接构成的。恒星作为空间片的中心,当然是一个‘空间发生器’。其实大家不知道,恒星喷射出来的能射线(能质粒子射线)就是科学家苦苦追寻的扰场波。苏联的科学家计算出扰场波的速度是光速的10亿倍。也就是说太阳发出的能射线是以 10亿倍光速向外传播的。其实是这样的,能射线(扰场波)在无维空间(没有能质粒子充溢的空间)下的速度是无限的,在有维空间(有能质粒子充溢的空间)是有限的,在不同维态的空间速度也不一样,但远远超越光速。人的大脑在思维活动的时候也能发射出‘带有意识信息的’的能射线,即带有意识信息的扰场波,以 10亿倍光速的速度向外传播,这就是常说的思维的速度。很多宇宙文明开发出的宇宙飞船就是驾驭在能射线,驾驭在扰场波上,以能射线为动力,像小船漂流在河水中一样,漂流在能射流上,带动飞船超越光速。很多宇宙文明也开发出来思维接受器,因为人的思维信息在宇宙空间中是以10亿倍光速传播的,这样外星文明用一个思维接收器接收空间中的‘带有意识信息的’能射线,这样,外星人根本不用大老远地到处跑,也能和宇宙遥远星球上的文明建立几乎实时的通讯。
谈了这么多,其实还没谈到核心点上,即多维宇宙论是怎样的多维宇宙。刚才我说到,恒星是一个‘空间发生器’,它源源不断地喷射出能射线。能射线在宇宙空间中的传播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直传播到宇宙的边缘。由于我们的宇宙是有限的,能射线到达宇宙的边缘之后,发生了折回现象。即能射线到达宇宙的边缘后沿着相反的方向又返回了。恒星释放的能射线经折回后又返回到了恒星上,在恒星表明,能射线的释放总量和能射线的折回总量达到了动态平衡,即释放量和折回量动态平衡。我们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个恒星,他们源源不断地释放能射线,这些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能射线‘交叉传射’形成了‘宇宙空间网’或者叫‘宇宙网’。宇宙中的所有的物质,包括恒星、行星都漂浮在这张巨大的宇宙网上。宇宙网上交叉传导着来自各个方向的能量流,其中还包含一些‘带有意识信息的’能量流。这个宇宙网的构成单元既是能质粒子。恒星的核聚变、物质湮灭形成的能量最终被宇宙网吸收,为这个宇宙网补充了能质粒子,使这张网越发膨胀变大。现在再一次开始我们的想象之旅,我们把宇宙想象成一张围棋,恒星为棋子。我们开始想象,把棋盘想象成很大很大,和操场一样大,那么,每一个棋格也会变的很大,大得足够容纳一张小棋盘。我们再把这个小棋盘再想象成很大很大,大得和操场一样大。现在它的棋格又可以容纳另一张棋盘。是否明白一些?一个大网之下又嵌套着小网,小网之下又嵌套着更小的网。或许这样比喻不太恰当。我们所熟悉的宇宙,我们所熟悉的空间是在某一张网上面运作的。也就是说真实的宇宙其实包含着大大小小不同密度的宇宙网,也就是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宇宙。这些维度(宇宙网)互不干扰,彼此隔绝运转。
再回到我们的恒星上,恒星释放能射线,不同的恒星释放的能射线交叉传射形成空间网。空间网中的能质粒子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更确切地说是一组固定的距离。 WXR告诉我们,空间中的能质粒子彼此间的间距正常值为v,构成间距为v的宇宙网,此为一个维度,在这个维度上,物质按这个维度上的时间运作。能质粒子间距还可以是1.1v,构成间距为1.1v的宇宙网,此又是一个维度,在这个维度上,物质按这个维度上的时间运作。此外还可以是 1.3v,1.5v,1.7v,1.9v。可能还有比v还小的,比如0.5v等,皆为奇数。这样构成了不同间距的宇宙网,构成互不干扰的多维空间的宇宙。当粒子间距为2v,4v,6v,8v时,构成的是物质矩阵,也就是当粒子间距大于等于2v时,粒子组合的不再是空间网而是物质矩阵。这就是物质和空间的区别,粒子间距不同。粒子呈现出来的不同间距,造就出来不同的宇宙能射网络,也就是不同的宇宙空间的维态(维度),每个维度下都有物质的存在,但是这些多维的物质是在沿着不同的时间尺度衰变。我们的宇宙自诞生之日起,开始向外辐射能量,向外扩张,裂变。在这一系列的变动过程中,能质粒子的裂变同时伴随着不同维态空间和不同维态物质的产生。宇宙诞生的时候就产生了我们的多维的宇宙。我们的太空望远镜能够看到100亿光年以外的世界,但不管是100亿光年处的景象还是我们能肉眼看到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是在一个维度下,都是在一个宇宙网上运作。我们还无法看到许许多多其他宇宙网的存在,而其他许许多多的宇宙网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空间中。只是那些宇宙网和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宇宙网属于不相同的‘能量系统’。这些因粒子间距而造就出来的能量系统彼此隔绝,互不干扰,才保证了我们看到的宇宙的安全运转。而我们看不到的‘暗物质’跑哪里去了呢?实际上他们在另一些网上面运作。因为能量系统的隔绝,导致我们即使用最先进的空间望远镜也看不到。而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这些宇宙网彼此交叉重叠着,每个网都有自己大小的网格。在同一片空间下面包含着很多不同的空间网,比如在我们的太阳系,地球、月亮、太阳等等所处的空间中包含一组宇宙网,每一个宇宙网就是一个维度,每个维度都包含物质。但是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其他网上面的物质(暗物质)呢?我们知道既然有不同维态的空间,就会有不同维态的物质。我们的地球,月亮等,构成他们的能质粒子矩阵只能在某一个空间网下呈现,即只能在某一个或一些‘兼容’的空间网下能‘可视化’。其他维态的物质(暗物质),因为构成他们的能质粒子矩阵和我们的不同,造成其他维态的物质只能在他们‘兼容’的空间网下可视化。再打个比方,比如我们正在房间里面看着电脑打着字,你的房间所处的空间,在其他维态的空间下看,可能是另一个星球上某个文明新建的花园。再比如,你坐在火车上沿着车轨前进,在车轨下面,在另一个维态下看,或许正有一艘大型宇宙飞船飞过。
关于物质跨越了维态会发生什么?比如把地球上的一个石头强制拿到另一个维度会发生什么?可能会发生湮灭,即物质完全湮灭成能量,正如WXR所讲,只看到光的影像的空壳,物质已经不复存在。如果这块石头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和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兼容’,那么它会侥幸生存下来。来到地球上的外星人有一些是同一维度下的远方访客,更多的是另一些维度来的访客,即另一宇宙来的人。那些不同维度来的访客,当他们在他们的星球上时,用他们的眼睛来看是物质的,但是他们来到我们地球所处的空间的时候,用地球人的眼睛就看不见他们了,他们在地球人的角度来看成了‘非物质’的了,实际上他们仍然是物质的。他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将地球在他们的眼睛中可视化,并能够在地面上到处飘行,而地球人却看不见。麦田圈是如何在人类眼皮底下形成,却让人类察觉不到的?简单的说就是另一个维度上的机器通过‘窗口技术(稍后会讲)’跨过维度后在地球上产生的作用效果。总之,不论是高维度空间还是低维度空间,他们的主要差异是在构成宇宙网的能质粒子的间距上,即宇宙网的网格大小不同,还有其上的时间运作尺度不同,中国人讲‘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