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60648 |
魅 力 值:13180 |
龙 币:23040 |
积 分:37761.2 |
注册日期:2004-08-04 |
|
|
|
人心柔软,死刑民意不是非黑即白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2010-05-05 22:43:27
来源:南方周末
“就是嘴巴讲讲,真要枪毙人了,嘴巴都会闭上”
民意不是非黑即白
“人类生命不可剥夺,是凌驾所有法律的至高准则。” ——雨果
“以眼还眼,只能让世界更盲目。” ——甘地。
这是台湾前“法务部长”王清峰在《理性与宽恕》一文中的引语。发表这篇引起巨大风波的文章后,王清峰辞别政坛,留下了悲壮的背影。
对她发起责难的“立法委员”吴育升评价她太过理想化。吴育升说,台湾的民意调查显示,有70%的人赞成死刑——“对于一个民主社会来说,这么高的民意是相当厉害的。”
王清峰其实没有忽略民意。她在文章中提到,虽然有四分之三的民意反对废除死刑,但若有配套措施,支持废除死刑的民意超过五成,若死刑犯悔改可改判无期徒刑,更有65.5%的民众赞成。因此,她认为台湾民众在理性上仍可接受废除死刑。暂停执行死刑,是给政府完善配套措施的时间,也是让民众有更多的理性思考的空间。只不过所谓的民意没给她机会。
有更多的民意调查表明,台湾民众在理性上或可接受废除死刑。最近的最精细的民意调查来自中正大学的“民众犯罪被害暨政府维护治安施政满意度调查”。在这份调查中,死刑被设计为四个大问题:完全不赞成废除死刑、不赞成废除但有配套措施愿意赞成、结果是,赞成废除但需有配套措施、非常赞成废除。赞成废死比不赞成的,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对于未执行的死刑犯,有将近一半的人赞成可以改为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台湾大学法学教授李茂生说,台湾的死刑民意不是非黑即白,非常复杂。
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林峰正对此有亲身的体验。2006年,基金会联合有关机构,在全台湾遴选20个民意代表参与死刑废除民意调查的实验。遴选标准充分兼顾到了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等。20个人来到台北的第一天被问到是否赞成废除死刑时,只有一个人表示赞成。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们听取了支持和反对废除死刑的专家学者的讲座,并且参与了讨论。第四天,赞成废除死刑的人达到10人,和反对者平分秋色。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民调,主流民意肯定反对废除死刑。”林峰正常常以此例敦促“法务部”做更多死刑观念的宣导。
想停止死刑不是一项易事,存废之争将在台湾持续发酵 (资料图片/图)
支持死刑的民众并非一味反对废除死刑,而是认为,一定要把犯罪受害人的保护改善到一定深度之后才可 以提废除死刑。 (资料图片/图)
理性与宽恕正在生长
以林正峰为代表的废死团体人士找到引爆此次争论的吴育升,向他说明废除死刑的意图。吴育升说,他欣然接受他们的观点,但是,目前他还是认为不能废除死刑、死刑必须执行。
对于废死团体来说,这次台湾史上未有的死刑存废争议,是传播废死观念的好机会。他们在报纸上写文章、上电视、上电台接受访问,“让媒体来说,不管它是什么立场,只要讨论这个事情就必须有一点报道。”林峰正说,以前他们救冤案当事人的时候,因为对抗的是不讲理的政府,没一个人出来骂他们;这次遭到不少民众的谩骂,说他们就是觉得欧洲的月亮比较圆美国的大便好吃,但他认为这恰是台湾的言论环境开放的表现:骂归骂,没有人身危险。
最激烈的言论来自艺人白冰冰,其女5年前遭绑架并被撕票。她责问王清峰:如果是你的女儿遭人杀害,你还能否保持“理性和宽恕”?这样的问题最有杀伤力,死刑废除论者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难以回答。尽管如此,台湾社会的受害人团体在持续推动立法和制度的进步功不可没。犯罪受害人保护法和保护协会的诞生就跟他们直接相关。
苏建和案的辩护律师许文彬对十几年来台湾民意对待司法的成长过程更有体会。苏案是发生在1990年代的案件,苏建和等三人被以结伙强奸、杀人等被处死刑。后因为发现警方可能刑讯逼供,历经多任“法务部长”均未批准死刑执行令,由“检察总长”提起三次非常上诉及死刑判决再审后改判无罪,但经上诉发回又改判死刑。
接手该案之初,许文彬常被质疑律师专帮坏人讲话,随着苏案跌宕起伏,民众开始意识到司法会有误判,需要检讨司法体系。“台湾民众的内心其实很柔软。当一个惨无人道的凶杀案出现时,他们会群情激愤,但是,当真的要枪毙人时,可能所有的嘴巴都闭上了。”李茂生在2000年前后开始频繁出现在公共领域,努力推动废除死刑,在很多场合体会到台湾民众的可爱。“会上他们把我骂得很惨,会后会走过来说,李教授,谢谢你告诉了我很多知识。”
长期关注受害人权益保护的陈淑贞律师说,宗教对台湾人的死刑观形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陈淑贞收集的受害人原谅加害人的案例中,几乎每个受害人都有宗教信仰。近年感动台湾的受害人家属杜花明,就是一个基督教徒。杜花明的弟弟在一起纵火案中丧生,她在宗教的感化下,最终表达了对纵火犯的谅解。有人以此事为蓝本,拍成纪录片《回家》,在台湾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在理性和宽恕慢慢生长的背景下,立法和司法对死刑的限缩近十年来有了明显的进展。
早在马英九担任“法务部长”的1990年代,“法务部”做出的民调是,虽然有超过七成的民众反对废除死刑,另有高达六成的民众支持死刑犯如悔改可以改判无期徒刑。
当时,马英九认为根据民调数字废除死刑时机尚未成熟,私下也交代“法务部”研究减少刑法涉及唯一死刑 (记者注:对于一个罪名除了死刑外,没有其它可供选择的刑种)的法条。2000年政党轮替后,“法务部长”陈定南明确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渐进式推动废除死刑。2005年“立法院”修改相关规定时,废除了涉及唯一死刑的条款。死刑执行,也在2000前后开始限缩,直至2006年,停止了死刑的执行。
“立法委员”郑丽文曾经酝酿废除死刑的法案,现在因缺少足够“立法委员”的联署胎死腹中。但她表示会一直坚持。
她说:“欧洲很多的国家废除死刑的时候,民意多数也是反对的,但是他们的国会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结果是废除了多年之后,社会才逐渐接受。”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该网址不再展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