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6059 |
魅 力 值:4656 |
龙 币:22942 |
积 分:11634.2 |
注册日期:2005-02-05 |
|
|
|
北京治堵应立足于恢复自行车王国
(2010-12-21 09:01:44)转载标签: 杂谈
二十年前我生活在北京时,中国还是自行车王国,北京遍地都是骑车人。我从西郊进城,自人大上了三环,一口气骑到安贞桥,走的是三环上与机动车分行的自行车道,顺畅得很,也安全得很。如今,骑车人被汽车赶得没有去处,骑车出行的比例仅为17.9%。也许,这就叫现代化吧。
但是,二十一世纪是后现代、后工业的世纪。自行车再度成为先进城市之标志。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40%的交通是自行车。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37%的职工骑车上班。德国的“首堵”柏林,如今也有13%的交通为自行车。美国作为汽车之国,自行车也开始流行。加州的戴维斯,17%的上班族用自行车。你观察这些世界著名都市的自行车数据,几乎是每年都在上涨。
北欧城市显然领导着这股城市自行车的潮流,成为后现代“低碳”社会的典范。这些城市之所以能作到这一点,主要靠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提高机动车的使用成本,一方面为自行车提供种种便利。阿姆斯特丹的英文网站上明确警告来访者:如果开车的话,把车停在城市A10环外便宜的停车场,然后骑车或乘公交进城。如果执意要开车进城的话,从早九点到晚七点的停车费为24.6欧元(大约215元人民币),全天则可达39.6欧元(大约345元人民币以上)。况且,许多道路根本就禁止机动车通行。哥本哈根一天的停车费,则大致相当于65美元(即435元人民币以上)。 尽管荷兰、丹麦都相当富裕,但面对这么高的价码,再加上种种不便,大家自然不会轻易开车了。
北欧的自行车道,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姆斯特丹号称有400公里的自行车道,包括自行车专用道。骑车是如此安全,乃至骑车人可以无所不为。有骑车大包小包驮东西的,有骑车带两个人的,有颤颤巍巍的老人骑车的,有西装革履或者以一手扶把一手捧着鲜花的。即使在几十年前的北京,骑车也不可能如此自由,至少骑车带人是要被警察抓的。哥本哈根则每年在自行车道上的投入相当于一两千万美元左右。但是,其390公里的自行车道,因为使用者过多,居然也出现拥堵!于是,哥本哈根准备率先建造世界最早的自行车高速公路。2011年底,两条从市中心通往郊区的15公里长的高速就将建成。2012年另一条20公里长的自行高速也将通车。有关人士指出,哥本哈根的市内居民,实际上已经有55%骑车上班。37%的比例包括了从郊区进城的人。到2015年,哥本哈根要把从郊区进城的骑车通勤比例提高到50%。如今,哥本哈根自行车道在世界风行,哥本哈根的城市设计师也被请到北美的大城市进行交通规划。
北欧的另一景观,则是骑车跨国旅行。比如,从荷兰到比利时,一路海滨、运河、历史名胜、乡间景色。沿途有3500的民户提供住宿服务,一夜仅17欧元(带早饭)。在德国,卢森堡,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服务。可以说,自行车热已经开始席卷欧洲,在未来几年会改变欧洲城市的景象。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越是有传统的城市,自行车就越盛。道理很简单,历史名城全是工业化以前建造的,其基本格局根本没有考虑机动车。更何况,机动车对名胜古迹的侵害非常大。历史悠久的欧洲在自行车上领先于历史甚短的美国,也在于其人文环境之不同。
北京作为世界古城,可以与欧洲任何名城比肩。可惜,现代化已经把北京的历史剥夺得差不多了。比如,举世无双的城墙,就早已无影无踪。对机动车再不限制,则残存的文化也将不保。
比照欧洲 城市,北京治堵措施征求意见稿显然没有把自行车摆在重要位置。主要的措施,还着重于给汽车提供方便,比如增减车位、减缓停车难等等。关于自行车,仅有一小段顺便提到,其措施不过是关于自行车停放的问题。我们看不见新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甚至没有保护既有自行车道的措施。北京人口将近2000万,交通流量甚大。如果不能恢复自行车王国的景象,治堵的效力则很难被看好。看了北京的治堵方案,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危机感和决心。只可惜的是,在城市观念上,我们还落后一个时代。
|
|
-- 听得肚叫离床铺手脚不停喂宠物吃罢早饭还没醒迷迷糊糊逛街去,是为周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