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8914 |
魅 力 值:1252 |
龙 币:4871 |
积 分:5652.9 |
注册日期:2000-11-23 |
|
|
|
确定了,首飞的发动机是太行14.5吨FADEC增推改进版/国机+飞火推交联,军迷这几天裤衩红得滴血
http://www.top81.net/show.php?f=1&t=1089440&m=7902329
注意看上图与下图尾喷管的三段式结构,仔细看了...............................! 答案是完全一致
下面的那张图是2009年8月30日红林厂向某主机所(大家想一下主机所指的是什么?)交付的两台中国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当初WS-15的推测错了)新闻的配图。
附分析:下面的这个新闻是2009年8月底的,中国技术最先进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已试制交付2台 内容是红林厂交付了两台中国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原来的解读是FWS-15,现在看来是错了
大家注意交付这个词的用法,还有后面的主机所验收,我们知道按中国航空工业的惯例,主机所一般是指飞机设计研究所(想想研究所要新型的发动机干什么)
这个新闻的配图是第一张图没错的话,根据其整体与太行的相似程度(仅在菊花有不同),可以毫无质疑地确认,这就是太行的增推改型,据有关大佬透露,这款改进型上上了太行原定要上却没上的单晶叶片,粉末盘,还有FADEC,我们知道四代的先进航电架构要求是飞火推交联的,而FADEC是必然的要求,所以以前推测的AL-31上四代从技术验证的角度看,可行性是很差的,或者说以后是要绕大弯路的。而117又遥不可及的情况下,能满足足够可靠性的FADEC版太行,无疑是不二选择,这对整个项目的节点来说重要至关,关系到能否成功验证四代的整体航电架构,和完成向WS-15的平滑过渡。
太行改的交付日期是2009年8月31号,大约在首飞前一年,这一天正是主机所要求的节点,而一年的时间足够四代与太行改充分磨合了,所以前几天突然出来的新白菊不应让人意外。
PS:以下选择了两个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仅作参考
huzhigen去年预测四代动力暂定太行,
平可夫在近两天的观察中也确认新发为国发
附上相关新闻节选...............................
中国技术最先进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已试制交付2台
2009年8月31日
在人员安排上该分厂以1:4的比例(即1大型产品的装配配备4名装配工人、大型试验器的调试配备4名操作人员),并且在产品装配调试人员的选拔配备上打破班组与班组的划分界线,通过班组混合、技术强手联合、以老带新等方式,确保型号的首台装配调试任务在分厂的顺利完成。
中航工业红林军品装配分厂在做好各项技术、生产准备工作的同时,按照并行作业的原则,由该分厂工艺人员提前对上挂FTP的设计图纸消化理解,并组织分厂装配、调试人员对装配调试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提请工装和所需的试验器。
与此同时,在正式装配前该分厂还组织有关人员对新工装进行试用,用产品样件对试验器进行校验等,确保零组件集结到位后进行正式装调。
8月26日晚,产品零组件集结完毕,晚上7点开始装配调试产品,该分厂只用了不到4天,随后附件进行了分解、再次运转、调试等各项工作,均达到设计要求,8月30日经主机所确认性能合格后,该型号产品在公司规定的8月31日节点前完成了交付验收工作。
正是有了中航工业红林动控所设计四室、军品热表分厂、军品装配分厂等单位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广大员工敬业的工作态度,才有该重点型号产品第二台 2个月交付验收的新记录。
新闻链接:该网址不再展示
以下八股:
三个月完成首台交付验收 两个月完成第二台套生产
中航工业红林各单位齐心协力确保某重点型号产品研制
一时间捷报频传,2009年8月31日,中航工业红林在用户规定节点前完成某重点型号第一台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后交付验收;11月10日,两个月后该重点型号第2台产品完成装配调试顺利出厂交付用户,至此,由该公司动控所设计四室年青的设计团队从研制生产到顺利交付完成了2台目前国内技术最为先进、功能最为复杂的某重点型号产品。
中航工业红林动控所设计四室是一支年青的设计团队,也是一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集体,而正是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6岁,没有设计实战经验的年轻人,承担着目前国内技术先进的重点型号产品研制任务。
该型号产品设计、加工难度大,部分零组件结构复杂,壳体铸造、冷热加工、装配调试与其他产品相比有相当大的难度,该型号产品也是设计四室在顺利完成某型号产品研制任务后,承担的又一重大研制任务。
此次型号项目研制得到了中航工业红林领导高度重视,短时间交付任务迫在眉睫,该公司动控所领导亲定由设计四室担此重任,成立重点型号保障组,建立专题攻关小组,逐项解决问题。
为满足型号产品的研制需要,该所设计四室在仔细研究了产品功能特性的基础上,按照国军标、航标以及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及主机的要求,对产品的转速、计量稳定性、电气布局等严格设计。
特别是在壳体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其结构紧凑、流道复杂,加工难度大,设计人员利用工业上某种先进的扫描技术以及某设计软件平台建立三维模型,确保壳体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同时,设计人员还充分利用UG软件建模功能,对某项形状复杂的零件工作型面开展设计,经过设计人员的集智攻关,通过采集该零件工作型面上的数据点,将所有数据点进行拟合,通过一次次曲线组的拟合和验证,解决了产品研制中的瓶颈。
为抓紧时间,抢干进度,该所设计四室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白天配合现场,晚上抓紧时间完善资料、分析数据,通宵奋战在试验一线,尤其是10月4日、5日、6日连续三天,为配合调试,该所设计四室的同志们轮流24小时值班,平均不间断工作34小时,确保按照公司要求,顺利推进该型号产品项目研制。
在此次型号项目研制过程中,中航工业红林军品热表分厂领导周密部署,广大员工认真开展工作,在项目生产过程中,分厂表面处理的贺文红同志白天赶制产品缺件,下班刚到家又接到某零件的返修通知,工作一天的疲劳还没有得到缓解,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加班到凌晨一点,为赶制零件,这样加班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由于多项重点型号任务在该分厂高度交叉,为了不影响公司整个型号研制进度,热处理的同志们在白天干高盐零件的情况下,晚上接着加班干型号产品所需的工装,即使在厂房抽风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坚守在生产一线,其中,刘爱华就是他们其中杰出代表。
9 月24日,由中航工业红林军品热表分厂加工处理的最后一项产品提前入库,比公司要求集结时间提前了6天完成,油泵部分也比公司要求集结时间提前了8天完成,在军品热表分厂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该分厂主制完成任务63项,热表协作处理192项、工装404项;表面处理完成246项、工装625项,为型号的研制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产品进入装配、调试的关键环节,中航工业红林军品装配分厂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注,无论是从计划下达,还是如何更好地安排产品的装配调试,而不与其他型号产生冲突,影响公司交付节点。
从项目研制一开始,该分厂领导就开始思索如何确保产品的顺利交付,分厂领导深知越是到最后环节,决不能出半点马虎,质量和进度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做扎实。
在人员安排上该分厂以1:4的比例(即1大型产品的装配配备4名装配工人、大型试验器的调试配备4名操作人员),并且在产品装配调试人员的选拔配备上打破班组与班组的划分界线,通过班组混合、技术强手联合、以老带新等方式,确保型号的首台装配调试任务在分厂的顺利完成。
中航工业红林军品装配分厂在做好各项技术、生产准备工作的同时,按照并行作业的原则,由该分厂工艺人员提前对上挂FTP的设计图纸消化理解,并组织分厂装配、调试人员对装配调试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提请工装和所需的试验器。
与此同时,在正式装配前该分厂还组织有关人员对新工装进行试用,用产品样件对试验器进行校验等,确保零组件集结到位后进行正式装调。
8月26日晚,产品零组件集结完毕,晚上7点开始装配调试产品,该分厂只用了不到4天,随后附件进行了分解、再次运转、调试等各项工作,均达到设计要求,8月30日经主机所确认性能合格后,该型号产品在公司规定的8月31日节点前完成了交付验收工作。
正是有了中航工业红林动控所设计四室、军品热表分厂、军品装配分厂等单位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广大员工敬业的工作态度,才有该重点型号产品第二台 2个月交付验收的新记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