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7256 |
魅 力 值:14425 |
龙 币:57134 |
积 分:35255.1 |
注册日期:2003-08-14 |
|
|
|
国人消费热情为何流进外人田?
20多年前,国外媒体曾报道过日本游客的购物“盛况”:一批批挎着相机的日本人成群结队地拥进各种高档奢侈品店铺,指着柜架上的商品大声嚷道‘这一排全要了’!如今,这一幕又在国人的身上重演,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游客凭借强劲的消费力震惊了世界。为什么我们一出境就会变身“购物狂”?面对国外各种或惊叹或酸涩的眼光,我们的血拼心态究竟是怎样呢?
分析:国人一出国就爱”血拼“的六种心态
心态一:出国一趟不容易 多帮人代购点
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出外一趟,总会为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带手信,而许多人在国外消费时手头还会揣着一份亲朋好友交代的长长“购物单”,这么一算,要买要带的东西就更多了。
心态二:人民币升值更抵买
如今人民币比十多年前已经升值不少,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国外一些商品换算成人民币的价格就会更加诱人,尤其是在国内售价动辄上万元的奢侈品。
心态三:差价“赚”旅费
比如以去一趟新马泰旅游团费约3000元,如果在免税店买上几瓶高档化妆品,就比在国内买省下一两千元,再买点比国内便宜的其他东西,如此一算,3000元的团费不就这么从“差价”赚回来了吗?有用自用,没用送人,囤几瓶再说!
心态四:首次出国潇洒走一回
一大部分人都是首次出境旅游,面对国外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会有些“非理性”,只要听导游一说“这个东西别的地方没有”之类的话,总免不了“慷慨解囊”。
心态五:出国不易犒劳自己
英国媒体曾以狗仔队式的跟踪报道过中国一家外企组织2000人旅行团前往英国旅游,全团疯狂购买Clarks皮鞋,平均每人购买6双以上,队伍竟从柜台排到了马路上!
心态六:富裕阶层一掷千金
对于富裕阶层来说,他们的购物目标已经转向了更昂贵的收藏,比如名师度身定做的高级定制服装,瑞士表厂里身价百万以上的名表,百年酒庄限量版的名贵红酒,全球限量的名贵跑车,还有纽约地段最贵的豪宅……
为何“内需”不振,“外需”旺盛?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17日报道,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字,平均每个中国游客在美国花费高达6000美元。因此,中国游客的庞大消费力,是这次纽约市观光局大力推动史上最大规模的千人观光团到访的主因,根据该局最新统计,中国游客在纽约的主要活动中,95%是购物,其次是享受美食,商家看到中国游客无不眉开眼笑。(2月19日《环球时报》)
.中国人喜欢海外扫货,不是钱多而是钱少?
网友“山中无猴子”:价格便宜才是诱发国人消费冲动的主因,在国内买不到这么好,这么便宜的货物,捡便宜货的心里,自然就驱使人的购物冲动。同的一款产品,扣除汇率国内外的价差最大的甚至超过了50%,何况许多消费者更信赖国外产品的质量,认为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假的少。这也就难怪,国人为何在国外一掷千金,大包小包往回拎了。如果在中国能买到跟国外同样品牌价格差不多,谁还在国外狂购?
网友“门前三包”:日本买茅台,韩国带中华,美国购服装,中国人喜欢海外扫货,不是钱多而是钱少,因为国外很多商品的价格相比国内,实在太便宜了,仿佛进了“购物天堂”。不光是名表、名包等所谓奢侈品与国内价差悬殊,就是普通的鞋子、牛仔裤、电子产品,等等,都比国内价格便宜一半甚至低到三四折,尽管这些国外品牌很多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牌。而最能说明国内外价差的应该算地道的国产香烟,国内500元一条的中华烟,在新加坡机场只卖250元,来买烟的,几乎百分百是中国人。在如此低价的诱惑面前,又有几人抵挡得住?
网友“艾萨拉”:在国内购物,常遇到质次价高,而国外一分钱一分货。换位思考,你会如何?中国今天能出国旅游的人,收入也算是可以的,既然有能力,何乐而不为?自己会去做而做不到的事,人家做了,又何必责难别人?就算不是出国,去外地,谁不想多买点东西,多留点纪念,国外当然也是一样,这也是人之常情和本性!加上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百姓有钱了,有消费能力了,说明国人富起来了,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国内商品没有远渡重洋为何卖得更贵?
网友“潮之汐”:国外买的毕竟还是少数人,多数人还只能在国内买。在国内,由于国内流通成本过高、很多行业垄断利润严重、人民币升值、商品征税过高等等因素,同样的钱,购买力反而不如在国外,所以才会出现中国制造价格倒挂,中国商品在境外售价比内地便宜的奇怪现象。
“时寒冰”:国内商品虽然没有远渡重洋,但历经重重运输关卡,运输成本外加各种乱罚款、乱收费,累加起来比国际运输路线更昂贵。过了公路关卡,面临着高昂的进场费。商品无论进入商场还是超市,就面临着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毛利补差、条码费、端头费等等费用。由于商场、超市收取了远高于国外同业者的费用,获取了更高的利润,根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理,这些都被转嫁给了消费者。
.国人消费热情为什么就不能在本土“落地开花”?
网友“霜天幕”:中产阶层都跑到国外扫货,普通市民到香港打酱油,内需咋个启动?国人消费热情为什么就不能在本土“落地开花”?这些钱为什么不给中国人多建几个幼儿园,孩子们有地方学习,建几处地铁,解一下雨雪天气坐不上车回不到家的痛苦,建几处廉租房,国人少几个流浪者……难道没有急着有钱的地方么?退一步说,算没地方急用钱,可以想办法把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居住的地方建的漂亮一些吧?为什么钱都要扔到人家的口袋里?这些问题,绝不仅仅只是热衷于海外扫货的消费者应该思考的……
“中国式”奢侈消费敲响什么警钟?
日前,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日报道,尽管面临经济危机,但英国的奢侈品店却迎来了一批豪客。在这里,中国游客正取代阿拉伯王室和俄罗斯富豪,成为英国品牌和奢侈品的最大外国游客消费群。
不久前发布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论坛话题]消费怪象:“差钱”的年轻人为何热衷买奢侈品?
.中国都是哪些人在购买奢侈品?
网友“桃花朵朵”:将真金白银花得如流水一般顺着指头淌,若仅是富人们的寂寞发泄,也就罢了。实际上中国所谓奢侈品购买群完全“栽赃”在中国富人身上,有些冤屈,引领奢侈品消费主流的很多是非富却贵的官员,越来越多的反腐案件警示我们,出国出境挥霍在贪官群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如果说某些富豪爱奢侈品而不爱慈善,是在填充因财富品质缺失而产生的寂寞,官及其利益关联者频频溜出国门的疯狂扫货行为,则暴露了监督机制缺位状态下,权力由失控失范到穷奢极欲的寂寞。
网友“话不在多”:我们不能回避消费层次多元化这一事实。在中国,消费LV包包的主体并不是少数的亿万富翁,而是庞大的中产阶层女性们,甚至有月入五千以下的,也要省吃俭用买一个背上。当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背LV包包的人时,我们应不再以异样的眼光看着她们,而应从心底欣赏和高兴,一是说明有人消费得起,是我们同胞富了,存在即有其道理,流行时尚不是奢侈品。这是一个阶段的消费文化,也应该允许人家这样做……
.奢侈品牌何以能在中国孤芳自赏?
网友“金城玉竹”:爱面子和攀比,是我国富人共有的心态,一旦有钱,你有钱,我比你更有钱。那么就在这些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东西上挥金如土,在很多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沼之时,中国的奢侈品销售却成长了百分之三十。所有的奢侈品牌都在世界其他国家经历市场萎缩,唯独在中国的市场一直在成长。在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语境下攀比风盛行,穷惯了的某些人一旦飞黄腾达往往通过购买及其奢华的奢侈品来填补内心的失落和过去的沧桑,仿佛要用奢侈品补偿来过往的煎熬。
网友“紫风夜雨”:有了钱当然有理由提高生活质量,但如何消费却需要保持理性。外国人更喜欢旅游,但他们的旅游似乎是完全意义上的旅游,他们不会像中国人这样将95%的旅游开支用到购物上,他们更喜欢通过旅游来感受风景、风物和人情。而中国那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对待财富的心态很不正确,没有一个正确对待财富的观念。在国外,许多比我们这些款爷富的多的人,在个人生活上非常低调,物质需求很低,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比较幸运的把社会的财富聚集到自己的手中,这些财富来自于社会,还应回报社会。而我们的富翁们则把财富完全当做自己的私人财产,占有欲特别强烈。
国人要敲响“未富先奢”的警钟
网友“金子山”:百姓买菜像奢侈品,富人买奢侈品像买菜。国富民穷的经济体有什么理由去消费奢侈品,而我们还沾沾自喜的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我国贫富差距愈演愈烈尽管成就了相当数量的百万富翁,然而其13亿人口的人均收入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最低水平。中国倒金字塔结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国际临界点,不能不使我们警惕过分的差距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隐患,夸大中国奢侈品的购买力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置贫困百姓不顾鼓励富人购买奢侈品,必然会加剧这种不理性的“奢侈消费热情”,反过来加剧中低收入者购买力的弱化,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停滞不前。因此,不但要倡导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内涵,更关键的是要缩小国民收入差距,加快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的转型,减轻人们的压力,大家各得其所,花钱有底气,让奢侈品消费的这股热情最终倾泻到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来源:新华网)
|
|
-- 用好你手里现有的相机,器材上无止尽,浮云... *^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