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944 |
魅 力 值:285 |
龙 币:5296 |
积 分:2908.9 |
注册日期:2004-11-30 |
|
|
|
俞敏洪提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升学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是我国在城市化加速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据统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已达1500万,其中处于学龄阶段的占大多数。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大问题。《规划纲要》提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升学考试问题,此举既顺应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及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与现行的户籍制度、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招生录取制度紧密相关,其中的问题错综复杂。由于规划纲要并没有设立具体详细的解决途径,而纲要本身因为不是法律法规,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各地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存在不少难题。
根据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于2007年、2008年两次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杭州、成都、沈阳、石家庄、郑州、无锡、义乌、东莞12个城市所开展的大规模调研结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集中体现在:
1、在城市出生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规模日趋庞大,使得输入地教育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调研显示,12个城市农民工新生代占随迁子女总数的19.6%,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超过20%。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这意味着全国目前至少有数百万随迁子女需要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未来这一数据将更加庞大。但是,由于户籍障碍、高考政策的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不一致,使得随迁子女在输入地接受高中教育成为难以解决的顽疾。
3、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城市学校发展的“短板”。在调查中,12个城市都存在着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在该类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占到了随迁子女总数的38.3%。这类学校由于校舍、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达不到地方教育部门规定的学校设立标准,大多数处于非法办学状态,安全隐患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
1、严格落实《规划纲要》“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精神,中央政府根据各地实际学籍人数而不是户籍人数划拨义务教育各项经费,输入地政府应将包含随迁子女在内的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以学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保证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与输入地学生享受完全同城待遇,平等地参加中考和升入高中继续学业。以上政策应制定具体实施时间表,并通过立法强制落实。
2、建立以全国统一命题为主高校自主命题为辅的高考制度,考生可选择在学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录取时一律按照考生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全国招生的高校按照全国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各地实际考生数量(以考生户籍为准)同比例分配招生名额。区域招生的高校以此类推。这一办法的实施,一个前提是学籍与户籍的数字化及联网互通,在技术上已无障碍;另一个前提是全国统考统招。这样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高考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而且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高考难题,“高考移民”现象随着地区差异的消失必然销声匿迹,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3、规范学籍管理,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的各类流动学生的学籍进行实时更新和管理,将全国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与全国电子户籍管理系统联网互通,为中央教育经费划拨、地方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招生比例分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输入地政府应尽可能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吸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对于确实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的,应制定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条件和办学行为,并与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一样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