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居民 |
经 验 值:71 |
魅 力 值:29 |
龙 币:-11 |
积 分:39.6 |
注册日期:2008-07-07 |
|
|
|
详解核辐射影响健康 提前吃碘盐 不预防核辐射(组图)
详解核辐射影响健康 提前吃碘盐不预防核辐射(组图)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文章来源: 科技世界 于 2011-03-14 21:36:33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3月13日,在日本郡山的一个紧急避难所,工作人员检查民众是否遭辐射影响
3月13日,在日本福岛县郡山市,工作人员将一名疑似受到辐射影响患者送入救护车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如何防辐射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核辐射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原来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日本官方已经要求居住在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撤离,这是为什么?
这栋设施中的一幢建筑周六发生了一次爆炸,其周边已经探测到辐射剂量的超标。
日本政府随后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控制局势,将这一事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有消息称这一核电站的另外两个机组核心可能有融化的危险,如果真是那样,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如果暴露在核辐射中,身体能立即感受到什么感觉吗?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相比之下,在癌症治疗中采用的放射性疗法使用的辐射剂量约为1~7戈雷,但都是高度可控的,其作用区域被严格限制在一块很小的病灶部位上。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以便防止进一步的辐射污染。随后应当使用肥皂水轻柔的擦拭皮肤,进行清洗。
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何种危害?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那么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不过人体拥有各种机制,阻止正常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且也有一套完善的新旧细胞替换机制。
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
前面提到的细胞对损伤的自动修复功能同样有可能导致癌变。在修复过程中一旦犯错,很有可能导致原始基因的更改。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不但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并且由于更改的是基因物质,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新生儿畸形或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如大脑畸形,四肢畸形,生长缓慢以及严重的学习困难等。
面对辐射污染,儿童是否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这是因为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这是因为那次事件中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含有高浓度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会在甲状腺内发生累积,并最终造成严重损害。
日本政府该如何将事件对民众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曼彻斯特大学的理查德·威克福德(Richard Wakeford)是辐射暴露方面的专家。他说只要日本政府行动迅速果断,那么绝大部分民众可以免遭严重的健康影响。
他说,在那样的情况下,唯一有可能会受到较严重伤害的是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以及紧急救援人员。因为这些人将不可避免的暴露于高剂量的辐射环境。
他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疏散该地区附近居民并确保居民不会实用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其中最危险的是放射性碘元素,因为它会混入天然碘,进入人体生物组织,并导致甲状腺癌。
作为预防措施,政府可以向周边居民发放碘片,人体在服用碘片之后会吸收足够多的碘元素,从而防止放射性的碘元素乘虚而入。
并且据我所知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有很多海产品,本身有些海产品就是高含碘量的食品,因此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担心。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有无可比性?
格雷·托马斯(Gerry Thomas)教授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续影响方面的专家,他说:“看起来这次的事件不太可能演化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核电站的核心发生了大爆炸,这意味着有大量高剂量辐射散入大气中。”
托马斯教授还表示,尽管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当地出现了显著的甲状腺癌发病比例的上升,但是研究这些病例后,发现发病的多是居住在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并且在事故发生时还是孩子。
专家称提前吃碘盐并无预防核辐射效果
吃碘盐能防辐射吗
需备地震急救包吗
安全三角区管用吗
专家解读微博热门话题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几天,关于这场地震的消息在网上密集传播,地震发生后的逃生知识再次被大家提及。在新浪、腾讯微博上,不少博友提出了非常多的逃生避难建议。其中,准备地震急救包、安全三角区、防辐射吃碘盐这三个话题传得最多。那么,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博友建议:吃碘盐能帮我们防辐射
实话实说:受到辐射才能吃碘药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此后,如何防辐射,成为众多博友的热议话题。微博上传言,吃碘盐、提前吃碘药能有效保护我们不被核辐射危害。对此,浙医一院职业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慎永提醒:“千万不要盲目购买碘盐、碘药服用。”
“日本地震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核辐射。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医师说道。
他说:“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而在新浪微博上,@科学松鼠会也提醒博友:“普通民房虽无法保持微正压,但紧闭门窗仍能避免部分放射性微尘进入。若身处放射性区域,进入室内后可将外套外裤集中放置,然后使用清洁水源冲洗身体。冲洗法可去除核沾染物,当然必须保证冲洗水源没被污染。勤洗手,避免内照射也是关键。”
博友建议:每家备一个地震急救包
实话实说:最好有,没地震也可防其他灾难
3月11日15:37,在新浪微博上,@全球时尚发了一条微博:“日本家庭地震急救包最重要的6样东西: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可以扯成绳子的强力尼龙包。比较高级的还有:收音机、哨子、维生素片、存折、保温毯、手机等。”
在某购物网站上,这几天,关于地震急救包的销量一路高涨,平均300元左右的急救包,最多的商家一天能卖出40多套。有博友表示,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都有预备。
“日本由于地震频发,防灾意识深入人心,周全的防震设备和日常防震训练,让人们在地震真正来临时能做到镇定有序,不慌不乱。”浙江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叶建青说,“我们一直在教市民们做防震训练,其实最主要是培养和加强我们每一个人的防震意识。比如这种在日本常见的地震急救包,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很少见,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意识的问题。”
他建议,地震急救包每个家庭最好备一个,就算不是防地震,也可以预防其他突发事故和灾难。
博友建议:地震时最好躲在安全三角区
实话实说:不一定,要看当时所处环境
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叫生命三角。
“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有这么一个区域,但是对于这个区域的认识却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外墙的三角区就不能躲、易动的家具三角区也不能躲。”叶处长提醒说。
“为什么这些地方不能躲?因为外墙很容易遭到地震的破坏而脱落,而易动的家具会受到地震的晃动,躲这些三角区里反而让自己更危险。”他解释说。
叶建青处长建议,地震发生时,如果没法逃离,最好选择大而坚实的物体,蜷缩卧倒在它的一侧,这样,屋顶的重力被这些物体抵消很大一部分,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就会小很多,才有很大机会存活下来。
“不过,躲在地震三角区也要分情况。地震波动分两种,先是P波,引发上下震动;过一段时间,S波到达,才会左右晃动。上下晃动的时候,最好躲进三角区暂时避险,有时间能疏散的,就应该立即疏散到大街、广场等空旷的环境去,千万不要一直待在三角区。”叶处长再次提醒。
|
|
-- +++拣入耳的听+++
幸福婚姻第二讲:彼此包容 (笑声多。关于 神 的只占10%,就换成”老天爷'听。老基督徒还不 吃了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d7004e0100mn3p.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