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张大胡子
张大胡子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7986
魅 力 值:1280
龙    币:4457
积    分:5171.5
注册日期:2007-07-18
 
  查看张大胡子个人资料   给张大胡子发悄悄话   将张大胡子加入好友   搜索张大胡子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张大胡子发送电子邮件      

田义:普兹泰事件真相  -- 文章里的论据都有出处的,不相信你可以一一证实 。。
田义:普兹泰事件真相  
节选自笔者的《方舟子的六大招式与十大谎言》  

【普兹太在电视上宣布他的实验结论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没有完成全部实验。按照科学界的惯例,他应该在完成实验之后,写成论文,经过同行审稿通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然后才向大众媒体宣布他的发现。普兹太所在的研究所的领导见他违背学术规范,向公众提前公布未成熟的实验结果,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觉得他败坏了研究所的名声,决定给他处以停职的处罚,后来又强迫他退休。普兹太当时已经68岁,本来也该退休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强迫他退休,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因为他发表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而受到迫害。普兹太从此被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当成了敢于反抗黑暗的科学界的英雄人物。第二年,普兹太把论文提交著名的医学刊物《柳叶刀》发表。多数审稿人都对之提出批评,认为该论文的质量没有达到发表要求。《柳叶刀》编辑部解释之所以决定发表这篇论文,是因为它已引起了公众关注,干脆公开出来让大家看个究竟,并不意味着认同其结果。但是后来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反而说,《柳叶刀》做为权威的医学刊物都发表了这篇论文,可见它是没有问题的。】(《经济观察报》:方舟子:科学大争论——转基因作物安全吗?)  

“他实际上还没有完成全部实验”,“普兹太所在的研究所的领导见他违背学术规范”,“普兹太当时已经68岁,本来也该退休了”,“《柳叶刀》编辑部解释之所以决定发表这篇论文,是因为它已引起了公众关注,干脆公开出来让大家看个究竟,并不意味着认同其结果”……不得不佩服方舟子的想象能力和文学功底,可以把故事讲的如此生动,让人不得不以为方舟子见证了整个事件的过程,连普兹泰的领导和《柳叶刀》的编辑的内心活动都了如指掌。  

“普兹太所在的研究所的领导见他违背学术规范……”方舟子在2005年国内媒体报道普兹泰的小白鼠实验时,便用这套说法为转基因危害事件辩护。2010年方舟子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新的辩护文章,竟然抄袭起自己在2005年的“论文”,对于有被常识的内容丝毫懒得做任何修正。恩道尔在《粮食危机》(2008年)一书中引用了相关的报道及对有关当事人的采访,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事实上在普兹泰公布实验结果的第一时间,研究所的领导是高度赞扬普兹泰的,而非什么“见他违背学术规范”。  

【普兹泰的老板 詹姆斯 教授的第一反应是对普兹泰的表现给予高度赞赏。按照詹姆斯的决定,研究所甚至发布了基于普兹泰发现的新闻通稿,强调“一系列严谨认真的研究都印证了普兹泰博士的担忧”。(引自Alan Ryan et al,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the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 pp.140~141。)  

在48小时内,这位68岁的研究员接到通知说他的合同不会续签了。他 和他的 夫人——一位也是为罗威特研究所工作了13年的很有威望的研究员——一起卷铺盖走人了。而且,普兹泰被告知不得向媒体透露任何关于他的研究的信息,否则会连养老金也保不住。他的研究论文都被没收并束之高阁,研究所不许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成员交流,否则将诉诸法律。这支研究团队也随之解散了,他的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都被更换了……  

普兹泰的同事们开始诋毁他的科学声誉。罗威特研究所在召开了几场自相矛盾的新闻发布会后,终于把口径统一在普兹泰只是把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小白鼠和食用了有毒马铃薯的普通小白鼠“搞混了”。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对于一位像普兹泰这样资深并拥有公认才干的科学家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为了回击这些诋毁攻击,1999年2月,来自13个国家的30位顶尖科学家联名写了一份公开信支持普兹泰。这封信后来发表在英国的《卫报》上,引发了围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和普兹泰发现的新一轮论战。】  

研究所的态度之所以发生180度大转弯,正是因为“科学沦为政治的仆人”:  

【很久以后普兹泰才终于把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事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普兹泰在罗威特研究所的几个已经退休(因此不怕丢掉饭碗)的同事私下告诉普兹泰,詹姆斯所长曾经两次接到布莱尔首相亲自打来的电话。布莱尔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一定要让普兹泰闭嘴。  

詹姆斯害怕失去国家的财政支持及发生其他更糟糕的事情,决定让他以前的同事作为牺牲品。然而,这个关系链条并没有到布莱尔就停止了。普兹泰还听说布莱尔最初是接到了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打来的一个警告电话。  

)  

克林顿政府当时正斥资数十亿美元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它作为引领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技术。克林顿的一位白宫高级官员当时声称,他们的目标是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成功商业化的十年”。90年代后期,生物技术转基因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股市上扶摇直上。克林顿绝不会允许苏格兰的某个科学家破坏他的计划。显然,克林顿的好朋友布莱尔也不允许。  

普兹泰之所以能得到最后一片拼图,还要感谢他以前的同事罗伯特·奥斯科夫教授提供的信息,他是一位在罗威特研究所工作了33年的著名营养学家,也是在那个时候离开罗威特研究所的。他告诉普兹泰,一位罗威特研究所资深的同事告诉他,要求解雇普兹泰的第一个电话是孟山都打来的。(Robert Orskov, quoted in Andrew Rowell,“The Sinister Sacking of the World’s Leading GM Expert-and the Trail that Leads to Tony Blair and the White House”,The Daily Mail,7 July 2003)  

孟山都把“普兹泰这个麻烦”告诉了克林顿,后者转身就告诉了布莱尔。布莱尔接着又告诉了罗威特研究所的所长菲利普·詹姆斯。24小时后,阿帕德·普兹泰博士就被扫地出门了,还不许他谈论他的研究和与他以前的同事交往。】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皇家学会出面指责“普兹泰的研究在设计、执行和分析方面漏洞百出,因此无法从中得出任何结论”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说方舟子对普兹泰事件的真实过程不了解,听信了英国“王家学会”(方舟子2005年文章的译法,一般译为“皇家学会”,不过这样与众不同,彰显了方斗士很有学问)的一面之辞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柳叶刀》编辑部解释之所以决定发表这篇论文,是因为它已引起了公众关注,干脆公开出来让大家看个究竟”则完全是方舟子的一派胡言。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  

忌惮于《柳叶刀》崇高的声望,方舟子就编造出“多数审稿人都对之提出批评,认为该论文的质量没有达到发表要求”这样荒谬的说法。2006年,《柳叶刀》被指责2005年第10期刊登的《非甾体抗炎药及口腔癌的风险:巢状性的案例控制研究》一文,引用的数据存在伪造情况。其实,对于这样一个敢于直言的刊物,收到主流媒体攻击围剿毫不奇怪。但如果这个事件早一年发生,恐怕方舟子早就跳起来说“《柳叶刀》根本不是什么权威刊物,它以前就有伪造论文的先例”。根据恩道尔的介绍,【这家期刊因为它的科学独立性和诚信而为人称颂,论文在刊登之前,需要得到由6人组成的评审小组中至少4人的同意。《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 霍顿 博士后来说,他接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位高层人物打来的“威胁”电话,告诉他如果他打算发表普兹泰的文章,他的饭碗就可能保不住了。】

--
张大胡子不是张大土匪的意思,也不是永远脸上都会有大胡子,就像女人家的涂脂抹粉,男人也有项休闲活动叫做刮胡子 :)
2011-04-04 10:24:4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8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