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代数1
代数1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69
魅 力 值:51
龙    币:163
积    分:102
注册日期:2011-05-18
 
  查看代数1个人资料   给代数1发悄悄话   将代数1加入好友   搜索代数1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代数1发送电子邮件      

为什么现在靠道德说教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诸多问题,很多人喜欢用道德滑坡,“垮掉的一代”来解释。

其实不是这样,主要在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主体的发生变化。费孝通先生把中国农村成为“熟人社会”,他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简称“熟人社会 ”,在熟人社会,血缘和地缘合一,非亲即故,行事亲情和礼俗规约,但是亲疏远近有别。

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包括:

1,舆论压人。在熟人社会里,彼此抬头不见低头见,人们不可能脱离熟悉的人际圈,道德舆论的压力才有效果,说熟人社会,民风淳朴,不如说是个体害怕舆论自觉践履道德规范的产物。

2,“面子”有价,不同于陌生人社会的无情冷漠,熟人社会充满人情味,好面子。“数活皮,人活脸”,“死要面子”,因为在封闭的社会空间,社会资源有限,要有作为,就需要“有头有脸”,“面子”的获得来自道德舆论对个体行为的肯定性评价。“一个对面子孜孜以求的农民,可以因此获得争取到社会资源。在熟人社会,在貌似温情脉脉的背后,人际行为实际上一种社会交易行为。

3,“社会资本可积累”,在一定意义上,熟人社会里每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就是他的“社会资本”,在彼此长期互帮互助,并在有力的道德舆论的约束下,“面子”和“关系”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社会资本也随之积累和再生产。

何雪峰先生提出了“半熟人社会”,农民工外流,不在家里。吴重庆先生提出“无主体熟人社会”
都是指今天的农村社会。 已经具有“陌生人社会”的特征。

在“陌生人社会”(城市)

1,舆论失灵。舆论的压力有赖于放大效应,只有“一传十,十传百”才回产生“唾沫淹死人”的舆论效应,如果舆论的传播仅仅"一"止于“十”或者无人可传播,当事人则可能将舆论视为“耳边风”,乃至胆大妄为。

2,“面子”贬值。在“生人社会”,由于谁也不认识谁,“面子”的效能难以扩展,其“含金量”明显偏低,因此鼓励了只顾眼前利益的“不要脸”的“一锤子买卖。所谓“树没皮必死无疑,人 没脸天下无敌。”

3,社会资本流散,在生人社会,社会边界是流动而模糊,熟人社会的稳定的社会关系不起作用 ,社会资本向外运作。

由于城市化,中国已经由熟人社会渐渐走向生人社会。道德说教失灵了,靠啥好使?就只能靠法律和良好的契约制度。比如在乐园,都是生人社会,我们不能指望靠道德说教来减少辱骂或者人身攻击,那样只会越来越糟糕,就如同中国治理腐败一样。只能靠公约来规范,谁骂人封谁,久而久之,环境就会好转了。

美国社会,基本就是“生人社会”,它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代数1》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1-05-22 08:57:4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1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