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bbsbamboo
bbsbamboo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605
魅 力 值:364
龙    币:2396
积    分:1542.8
注册日期:2006-07-28
 
  查看bbsbamboo个人资料   给bbsbamboo发悄悄话   将bbsbamboo加入好友   搜索bbsbamboo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bbsbamboo发送电子邮件      

某人把人海战术解释成ren hai zhan shu,如此N遍,还是让我转个贴解释一下吧
http://group.tiexue.net/knight/post_3167861_1.html
看了坻平里那个帖子,真是遗憾的发现,一个明白人都没有……
正好今天没什么事,义务扫扫盲吧
“人海战术”起源于冷兵器时代,但一直延续到热火器时期,最后的“人海战术”是在一次大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此后,在机枪、铁丝网、堑壕和速射炮的打击下,“人海战术”彻底脱离了军事理论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有人称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使用的是“人海战术”呢?这其实是从美军方面的战地记者报道而来,真正的美军内部教研是从不使用这种不正规、不严肃的叫法的。而许多战地记者们对军队的战术、技术并不完全深入了解,更可能是为了加强自己文字的感染力量,因此采用了这个其实早已经被正规军人遗忘的称呼。而有趣的是,本来是战时对西方民众的宣传,反而影响了今天中国的许多人,真是奇也怪也。
事实上,志愿军在朝鲜使用的大量步兵进攻的战术直到今天仍为各国陆军认真研究,并根据本国的情况各自有所发展,这个战术的名称叫做“步兵集群攻击战术”。
有一点不可否认,步兵集群攻击战术确实来源于人海战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是人海战术的发展,但两者又是完全不同的。
这里可能需要简单介绍一下两者间的关系和出现的根源。
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是核武器时代,军队中都存在着两个概念,用现代说法就是兵力和火力。在冷兵器时代,兵力和火力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因为冷兵器时代,武器的射程、杀伤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如果试图在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区域造成某一预定程度的杀伤力,就必须向该区域投入足够数量的兵员。毕竟,古代兵器射程和精确度都是有限的,即便是如宋代床弩那样的武器射程也不过600步左右。而原始的火炮精确度同样不高(火炮前身——投石机的精度不提也罢),且射速太慢。大多数时候,还是要依靠焦距离的弓弩和白刃拼杀,且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威力也并不大,很难出现集团杀伤,不虞兵力集中遭到对手的大规模面积杀伤。这就意味着,集中火力=集中兵力。因此,在单位时间内的单位战场上,如果能投入更大数量的单位,显然取得的杀伤力更大,而受到的打击反而可能更少,这也是“人海战术”诞生的客观条件。
但在线膛枪和来复枪先后投入战场后,这一情形开始出现了变化,而当马克沁机枪和速射炮也加入战场后,整个概念就颠覆了。前两者赋予了每一名步兵以远程精确打击的威力,白刃拼杀彻底成为历史。机枪则赋予了单体步兵以集团杀伤力,将步兵的火力数十倍的提高了,而速射炮更以巨大的面杀伤威力使得所有的步兵单位都不敢轻易出现在无掩护的地面。武器射程、精度和威力的急剧进步使得军事家们一直期待的用火力取代兵力集中成为了可以实现的现实。原有的“人海战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彻底崩溃。最典型的是一战初期法军对德国西线的进攻。成团成团的法军身着漂亮的军服以19世纪最好的队形出现在战场上,军官们手擎指挥刀走在队形前20米左右,有团旗和军乐队伴随。这样的队形相当威武好看,是人海战术体现的极致。但在德军的机枪和速射炮的火力下,“没有谁能走出60码不被打翻”。传统的人海战术就此终结于一战。
然而,“人海战术”覆亡的根源并不是“人海战术”本身的错误,而是军事人员对“人海战术”认知的错误。人海战术出现的原因和其思想的精髓并不是“增加人员”,而是“增加火力”。固步自封、思想僵化的那些协约国高级军官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才让“人海战术”遭受了如此恶名。
但无论如何,战场杀戮再恐怖,炮兵的威力再大,也仍然必须由步兵解决最后的战斗,如何应用步兵在这种火力战为主导的战场环境就成为了各国兵家的探索课题。最先做出成果的是德国人,在1918年春季的大规模进攻中,德国人最先使用了受过特训的暴风步兵,使用渗透的方式,很快即突破了拥有强固防线和强大火力的联军战线,这就是步兵集群攻击战术的先声。
但在二战中,由于欧洲平原和北非沙漠主要以装甲战作为战争模式,太平洋上则是岛屿争夺战,以步兵为主体的作战仅仅存在于中国战场,而中国战场上又由于交战双方整体上存在代差,并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对手,因此,发轫于一战末期的步兵现代战术并未得到深化和发扬。真正再次体现步兵作战艺术,并将其升华为新的步兵集群攻击战术的,正是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中出现步兵攻击艺术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中共指挥官们对“人海战术”思想精髓的深刻领会,另一个则是受限于当时中国贫弱的工业实力和国力。后者导致中共指挥官们根本没有资格打装甲战、空中战争这一类的现代战争,而仅仅是美军的步兵装备也导致了双方战场上的严重不均衡,前者使得中共指挥官们清楚的认知,试图在战场上同美军获得火力的平衡或者是在局部暂时压倒对手,凭借简陋、落后武器的中国军队,仅仅能以增加人员的方式增加火力投射量。
不妨做一个简单的、量化的计算:
仅以双方各一个12人步兵班为例
中共军当时装备较好的是日械军,一个班有6.5步枪10支,机枪1挺。美军装备的则通常是7.60自动步枪6-8支,机枪1-2挺,冲锋枪/卡宾枪3-5支,且美军班级通常装备枪榴弹(相当于掷弹筒),战斗步兵普遍装备自卫手枪。除去机枪双方或可算作平衡外(弹药数量此处不计算),中共军10支步枪每分钟大约可发射子弹100发(熟练射手平均发射速度),而美军仅仅6支自动步枪每分钟即可发射子弹180-240发,是前者的1.8-2.4倍。冲锋枪、卡宾枪射速更快,而枪榴弹杀伤威力更为巨大,而综合计算,一个美军步兵班的火力大约要超过志愿军2-3个班。
这还仅仅是一线步兵的对比,美方的空军优势、远程炮兵优势和装甲、机械化优势还未计算在内(后勤此处仍不计算在内)。
这个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双方物质装备的巨大差距导致志愿军只能通过增加人力数量来弥补一线火力的差距。但这个弥补并非是无限制的,现代火器的杀伤威力大多是面杀伤,过多数量的人员在战场上徒然增加伤亡。因此,人员数量增加到多少,人员战场如何运动、分配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朝鲜战场上,中共的指挥官们正是通过这种研究,合理的分配了人员的攻击线,使得在一定区域内攻击人员的数量、火力、配置达到了一个合理的均衡,联军的大威力炮火和强大的空中优势也并未能因此做到更大的概率杀伤。这种在保持步兵数量攻击威力的同时,将步兵损耗尽量降低的战术同样是基于大量人员参战的基础,事实上和传统的“人海战术”通过增加人员数量提高杀伤力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不同之处则是充分考虑到了现代火器的大威力面杀伤,将大数量的人员使用合理的攻击线进行配置,降低对方的面杀伤概率,因此,这一战术被称为“步兵集群攻击战术”。
朝鲜战场成为“步兵集群攻击战术”的发源地和试练场。志愿军凭借这种先进的战术思想在战场上颇为主动,美军虽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但却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从军事思想上和军事理论上,事实上美军已经是落后并失败了。
但美国人是很善于学习的,此后的上甘岭,美军就曾一度尝试了步兵集群攻击,虽然由于美军缺乏此类经验而损失惨重,但美国军方已经承认,并不是用于技术优势就能打赢所有战争,步兵作为传统的低技术兵种,同样有着进行合理战术配置分析的必要。这成为此后美军对步兵技战术开始高度重视的理论根基,并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马克斯韦尔.泰勒正面反对雷德福“大规模报复”战略,提倡“灵活反应”战略提供了理论和实战事实的基础。
今天,军事技术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远程打击力量从早期的轰炸机、重炮发展成为可以在数千乃至上万千米外的精确制导导弹。对一个小小战场的火力打击,攻击者可以分散在数百、数千甚至数万平方千米的广大战场,而根本无须集中在一起。但步兵集群攻击战术仍在为各国军方所研讨,就是因为朝鲜战场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无论你有何等强大威力的武器,最终决定战场和战争结局的,都是人!

顺便再说几句别的话:
今天很多人认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使用的是人海战术,要么是因为对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一无所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试图将本朝描绘为草菅人命的极权政权,为诅咒本朝寻找道德制高点罢了。
希望本文能为前者解惑,让后者闭嘴!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2011-06-10 15:08:1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23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