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四_儿
四_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65128
魅 力 值:7815
龙    币:82619
积    分:54744.4
注册日期:2005-05-17
 
  查看四_儿个人资料   给四_儿发悄悄话   将四_儿加入好友   搜索四_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四_儿发送电子邮件      

释迦牟尼说神通显示是最低等的佛教手段,佛教的目的 不是为了显示神通,而是帮助别人,放弃欲望,解除痛苦。。。。现在所谓的佛教早已脱离了释迦牟尼本宗的意思,披着佛教的外衣敛财
佛法无视神通

  回过头,我们再谈谈释迦牟尼带领他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时的情况。我们前面曾反复提到,由于摩揭陀国的强大与政治氛围的相对宽松,来自印度四面八方的各类学者、宗教家多集中在首都王舍城。6年前,刚出家的释迦牟尼曾投身到这里,参访各教派的明师高僧,并在这里先后跟随两位瑜伽师学习过高级禅定。后来他离开这里,想找一处清净场所,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使自己能够证悟高深的真理。成道后,释迦牟尼非常想回到这里,将他的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有必要先回顾此前的一些情况。在美丽的悠楼频罗镇境内,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畔的一棵菩提树下觉悟后,首先去到鹿野苑,为5位曾经跟随他的比丘说法,并收他们为徒。之后,他又回悠楼频罗镇。

  《律藏》大品记载,在途中,他投宿在一个属于悠楼频罗聚落的庵房中。这座庵的主人叫做迦叶,他们兄弟三人带领了约500名信徒,修习一种叫做拜火教(也称赴火教)的外道。我们无法确定这种拜火教与流行于波斯的拜火教是否有关系,但这种教派在当时的印度很有地位。他们的修行,可能跟火(光明崇拜)有密切关系。具体的内容我们无法考证,按照明代一如等人的解释,这些教徒好像经常用火烤炙自己的身体,甚至熏烤自己的鼻子,并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种痛苦。明代一如等人曾在《三藏法数》中提到,这些人认为通过火烤的苦行,可以帮助他们得到解脱。这又是一种认定苦行可以得到解脱的沙门教派。

  释迦牟尼得到允许后,来到这座庵中借宿。暮色降临后,他照例打坐入定。深夜,庵中突然闹起鬼来,恐怖的场景一幕接一幕。原来,这一切都是迦叶三弟兄玩弄的把戏,他们是想借此试探这位自称已经成佛的人到底有何法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因为他们是赴火外道,平日跟火打交道。所以在这些把戏里,绝少不了使用燃火等方式。此外,他们还会使用一些假冒神鬼之类的幻术,据说他们非常擅长这些。没想到,这一切对于已经经受过全面而系统心智训练的释迦牟尼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此时的释迦牟尼,在那些烈焰燃烧的魔鬼面前,身如磐石、心入深定,无论他们怎么折腾,都纹丝不动。这样一来,三个装神弄鬼的弟兄,反而被吓坏了。他们知道眼前这位沙门已经到了远离恐怖的境界,在各种威胁与恐惧面前纹丝不动。这只有传说中那些大成就者,才可以做到!

  后面的事情不用多讲,结局当然是三迦叶心悦诚服,同皈佛门。不仅如此,他们的那些追随者也一同皈依释迦牟尼的门下。经中对于这段释迦牟尼降鬼伏魔的事件,又作了大量神话般的描述。据说,当时恶龙从口中喷出浓烟,定中的释迦牟尼也喷出浓烟;恶龙口中喷火,释迦牟尼也如法炮制。后来,他以法力将恶龙降伏,并收于钵中。第二天一早,迦叶兄弟以为他已被烈火烧死,不想一进到庵中,释迦牟尼就把钵中的恶龙拿给他们看,三兄弟顿时大惊失色。

  这些我们不去过多地叙述。倒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佛经中有许多释迦牟尼与外道斗法的故事,结果总是对方斗不过他而被他降伏,最后成为他的弟子。实际情况恐怕并不这么简单。首先,释迦牟尼不是一位神秘主义者,他大可不必通过所谓的神通去降服别人;其次,他是一位和平主义者,绝不会使用强力来使对方臣服。

按照佛经中的描述,世上的任何力量,都难以与佛的神通力相抗衡。如果真的如此,改变整个世界,岂不是弹指间的事情?哪里还会有外道沙门与释迦牟尼话不投机分道扬镳?哪里还会有释迦族亡国灭种的灾难?再者,他觉悟后所总结的教法圆融而通俗,他本身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演说家及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传播他的教法。更何况比试神通又是他一直以来所禁止的。他成道后,反对弟子们片面地追求各种神通,并严格禁止滥用神通。

  神通一词在巴利文中最早被解释为记忆,这可能是专指宿命通而言,因为这种跨越时空的记忆力,可能是在深入禅定中产生的。我们前面谈到释迦牟尼在觉悟前的禅定中,曾得到三明,宿命明就是其中的之一。神通这个词后来被解释为超常或超自然的能力。早期佛教经典中,谈到六种神通分别是:神变、天耳、他心、宿命、天眼、漏尽。根据佛经的描述我们不妨简单地介绍一下。

  神变通(如意通)是指,神通者可以化身多个以至无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隐身显身;穿墙入山无有障碍;在地中行走如同游于水中;在水面行走如履平地;打坐腾空,任意飞翔等。

  天耳通是指能够听闻远近的声音,甚至包括梵界(天界)。

  他心通是指能知晓他人甚至三界众生的心理活动。

  宿命通可以忆念自己的前生,一生以至百生、千生、无数生,甚至可以了知宇宙的一个又一个生灭过程。

  天眼通可以见到众生(六道)的生死、各自的果报、贵贱、美丑等。

  漏尽通能够知悉苦、集、灭、道的真理,使自身摆脱欲望的烦恼,断生死,立梵行,最终达到解脱而入寂涅槃。其实,唯有这种神通才是佛教所独有的,称为出世间神通,其他五种神通都是印度传统宗教所共有的,称为世间神通。

  严格地讲,漏尽通不应该被划到神通之列,因为它是一种内证的结果,而没有任何可以外示的成分。其实,佛教所追求的就是这个目标,它实际上与神通并没有什么关系。此外其他5种神通都不是佛教所鼓励的,佛教认为它们通过外道的修习,同样可以获得。看来前5种神通之说,在古代印度修行界是早于佛教的。

  据说,神通来自禅定,但禅定之法可以被用做各种不同的目的。佛教是借用禅定得到根本智慧以实现最终的解脱。从《杂阿含》中,我们得知释迦牟尼并不认为神通与解脱有直接的关系,有神通的人不一定能达到解脱境地,相反达到解脱境地的人不一定有神通(漏尽通除外)。因此,谎报有神通的人还会被逐出佛教僧团。这说明释迦牟尼非常重视神通的负面影响,因为它既可以被用做求取个人利益的不法之举,又可以蛊惑人心扰乱世间。所以,释迦牟尼在传道之初,就将这种禅定的副产品,排斥在正法之外。

  《长阿含经》中有一段记载,足以使我们了解释迦牟尼对待神通的态度。有一年,他住在那烂陀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叫做坚固的在家人,再三请求他同意比丘们显示神通(神足),以增进这个地区的住民对佛教的信仰。释迦牟尼回答说:我从来不教弟子们为婆罗门、长者、居士显示'神通',我只教他们在安静的地方静静地思维真理。如果有功德,不要表现出来,如果有过失则应自我发露,忏悔、检讨。

  在《长尼迦耶》中,他还谈到:正因为我看到了施展'神通'的缺陷,我对此感到忧虑、厌烦和羞耻。可见,释迦牟尼对于神通变化既不鼓励,更不宣扬。相反,他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些雕虫小技,并且将这些比作如同犍陀罗咒术或摩尼咒术等江湖表演,不光对佛法无益,反而有伤大雅。据记载,他还曾严肃地批评过一位与外道比试神通的弟子。

  《律藏》小品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富商将一只檀香木钵置于竹竿顶部,问在场的几位外道行者谁能将钵取下。两位外道都表示做不到,此时有一位佛陀的弟子施展神通升空将钵取下,得到了富商的赞誉。此事后来被释迦牟尼得知,他很严肃地批评道:为了一只钵显示神通,就如同一位妓女为了一点小钱展露自己的肉体一样。不仅如此,在《梵网经》大戒品中,他还反对以接受施主布施为生的出家人,操持各种低级技艺作为谋生手段,诸如祭祀、看相、占卜、预言、咒语、求愿和医术,他强调自己的教法远离这些行为。

《杂阿含经》中记载了当时有神通的比丘,是如何舍弃因此而得到的荣誉和利益的。有一位在家人,请比丘们到家中吃饭(供养),饭后他坚持要送比丘们回驻地。当时天气异常闷热,一位比丘在征得首席比丘同意后,大施神通,于是风起云涌、雨水降落,天气即刻凉爽。这位在家人惊叹不已,跟随比丘们回到驻地后,请求他继续显示神通。比丘无奈只得再次施展神通,将一件衣服铺在地上,放了一些草在上面,自己走进屋内关上门,很快火焰从门上的锁眼中窜出,草即刻被化为灰烬,但下面的衣服却丝毫无损。在家人彻底服了,表示一定要供养这位身怀绝技的比丘,但是这位比丘很快就收拾衣钵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去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我们不去评判,这一记载能够进入早期佛教经典,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表明了释迦牟尼及其僧团对于神通的态度。

  其实,佛教经典中对神通的记载还是很多的。如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就是一位以神通第一而享誉佛教内外的人物,佛经对他神通异能的描述,不仅很多,而且有声有色。500多年后,佛教传入中国,这种情况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佛教最初得以传入中国,并不是因为它教义的特殊,相反,倒是因为当时从汉帝国宫廷到地方,都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异术神技,将它与中国本有的黄老祭祀混为一谈。汉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方术异常盛行,所谓异术方技,尤为时人所乐尚。面临这样的环境,佛教的进入,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当然,外国来的和尚(胡僧)们,对汉地文化非常熟悉与了解,除了正宗佛教思想的研究与弘扬外,也开始研究那些异术方技,甚至会利用这些方术,以提高佛教的地位。因为不这样,确实很难降得住深信神秘力量的中国人。当时,从西域及印度带来的各种方技异术,更使中国人眼花缭乱,信奉者与日俱增!

  根据史料分析,在中国历代有神通的僧人,往往都会得到信仰佛教的皇帝及上层人物们的供养和重视。南朝时,有一位叫做宝志的僧人,就曾以他的神通异能受到齐、梁两代朝廷的供奉。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有分身之术(神变通),经常有人会在几个地方同时见到他。更稀奇的是,他可以觉察别人的心思(他心通)。有一次,一位僧人想送他一件衲衣,还没来得及张嘴,突然宝志出现在他的面前,拿起衣服就走。然而,真实的释迦牟尼及佛教,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2011-07-03 21:39:1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80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