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37636 |
魅 力 值:114 |
龙 币:20936 |
积 分:21392.2 |
注册日期:2011-04-09 |
|
|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回(很长很长啊,慢慢看)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回
该网址不再展示
这个是三年前我在天涯上看到帖子,那个时候其实我对农业还是不屑一顾的,现在看来错了,我觉得还是印证了那句话,金子在哪都发光,另外给广大通信人另外一个思考的空间。
2008年年初,5000点左右的时候,我清空了全部的股票。留了4000多华夏基金,还有9300多华夏海外基金。
07年三月份进入A股股市的,5.30前夜算起来赚了一部凯越。不过5.30后被急跌套牢。当时看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饱受鼓舞,死死支撑到年底,套现了大半,加上积蓄,买了一部汽车。
08年在老家搞定了300亩土地的租赁,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搞贸易、搞制造、搞加工,都没有基础,手头的钱放在大城市,做什么企业,都相当薄弱。农业虽然辛苦赚钱不多,但是投入也不会很大,基本还能够支撑得起来。
08年种了一年的东西,因为自己不在现场管理的,请人管理的,有点管理不善,赔钱不少买教训去了,顺便也做了不少基础建设,农场现在有电有水,就等下个春天了。在我们老家那边,我是第一个大规模种植甜玉米的,刚刚开始经验不足,产量也不够,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市场也打开了。年底我就离开it行业,自己到农场去管理了,通过去参观取经,玉米明年应该是不错的。
总结起来,这次金融风暴算是基本躲过了。想起来也是很后怕的,如果资金没有套出来做实业,基本也都是亏在里面了。做实业虽然初期也亏损,但是基本探明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并且也积累了人才和市场经验。
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同时行行都有陷阱。每个行业都有赚钱的,也有亏钱的人。
接下来,我陆陆续续写点自己的经历。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
一) 种植什么?
我们知道巴西、美国的农场,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亩的土地。我的农场占地300亩左右,实际上并不小。不能和美国比,和普通农民家庭3-5亩地比起来,这些土地相当于一个不小的村庄了。而且这些土地是连片的,虽然有一些坡度,但是土质层很厚,算的上是沃土。
种植什么,我也摸索了1年才基本明白。最初的想法,是想做绿色蔬菜瓜果的,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市场的需求也是在的。不过执行起来实在太不可能了,首先如果是种植蔬菜,一个人最多能够管理3-5亩这样的土地,农场起码得50-60号人,要是发工资要跳起来,根本不可能。
我学的是it,虽然在it领域干得还算不错。进入农业领域,那是完全陌生。和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定下来农场10个人左右的规模,基本工资+提成的模式,种植的种类粗细搭配,种点甜玉米类的,外加豇豆和南瓜、西瓜。豇豆在我们地区那里长得特别好,每年很多外地的老板都来收的,主要是做泡菜。
08年上半年定下来,是种植140亩左右的玉米,种植60亩豇豆,然后再种植几十亩南瓜和西瓜。实际上,这个种植结构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很荒谬的一面。为了错开收获季节,我也做了分期种植的计划,甜玉米分成4批种植,豇豆分批成3批。
应该说,工人们还是很勤奋的。因为分配制度很分明,土地划片来管理,然后是按照比例提成。在种植阶段,管理层(管理层后来出了很大的问题,导致我不得不回来亲自管理,后面会提到)和工人都很尽力的,基本上2个月时间,在没有电,没有水,种植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全部的土地都种植上了作物。
到了5月底,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后果开始发威了。豇豆开始进入采收期,这块土地豇豆长势还是不错,每天都能够收1-2千斤以上的豆角,但是这种和小农户竞争的产品,很快遭遇到了价格危机,就是所谓的烂市,价格从最初的8毛一直降到4毛多。这时候,工人们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搭到了豇豆地,打农药摘豇豆,因为豇豆价格低,请人来摘收实在不划算,工人们也不愿意请人来摘。
由于豇豆耗费了几乎全部的人力,其他的作物护理跟不上了。玉米施肥一次以后,再也没有人进入到地里,草长得和玉米差不多一样高。南瓜地更是长满了草,甚至还有小灌木。南瓜藤和草纠缠在一起生长,这么说吧,我告诉你里面有南瓜,你要去偷一个南瓜出来,也很不容易。而且密密麻麻的草里面,里面简直可以躲藏老虎,更不要说南方还有那么多蛇虫了。
豇豆收获到中后期的时候,甜玉米成熟了。虽然草很高,里面的菟丝子藤也很密集,玉米居然很旺盛,主要是这块土地,从来没有种植过玉米。我种植的是美国品种,金狮王,长势很生猛。6月份,我们那里来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很多人的玉米都倒伏,或者被淹,唯独我地里的玉米,基本上一颗都没有倒。后来计算产量,亩产居然也不低,达到了接近1400斤左右的水平。
卖玉米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种植的品种,虽然味道很好,甜度很高,很适合用来煲汤(在广东买的品种)。但是在广西,最受欢迎的是台湾华珍品种,加工和鲜食的市场容量大,在批发市场,我们每斤都比别人廉价2毛钱。更糟糕的是,玉米我们没有来得及卖完最后30亩,就变老干瘪了。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没有种植过甜玉米,不知道甜玉米不能卖老的,想留几天,饱满一点多卖点钱。
后来我们在满是草丛的南瓜地里面,采收了很多很多的南瓜。南瓜是生命力超级顽强的农作物,在那长满草的地方,我们的拖拉机装满了一车又一车,一共有7-8万斤,不过很遗憾,南瓜08年7月份,正值烂市的时候(我不在农场打理,委托人打理的,实际上早卖点,可以卖好点价格)。
下半年种植的时候,我大大压缩了豇豆的数量,压缩到20亩,种植了接近200亩的玉米,投资建立了抽水站。但是很遗憾,管理层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我10天半个月都要回去一次。抽水的工作一直做的不好,一直到很晚9月份,抽水才能够全力运转,这时候,下半年的生产大势已去。下半年的生产,减产得很厉害。比较好的玉米,产量只有部分达到1200斤,很多只有几百斤。
总结起来,我得出以下的经验教训:
(1)规模农场,千万不要和小菜农争夺市场。这种超级劳动密集型的蔬菜种植,只适合城郊部位的菜农。
(2)必须种植耐运输的大宗作物。本地市场都比较狭小的,象我的甜玉米,拉一个卡车到县城市场,足以把县城整个玉米市场弄崩溃。
(3)必须错开种植和收获高峰季节,否则,人手不够,外部请人是很吃力的。
09年,除了甜玉米,我不再规模种植其他作物,在土地边沿,有一条很长的边界线,拿来种植南瓜。如果计划执行得好的话,甜玉米种植我们每10天来一个批次,基本上可以做到持续供货,从5月份一直供货到11月初,每天大约一个卡车到批发市场,有这个市场供应能力,我们基本上无需再找中间商过手,直接自己去批
关于投资。由于开始没有经验,也做了不少冤枉投资,如果有人想做的话,预算每亩平均2000元左右是适当的。管理得当的话,回收周期是2年半左右。以后就是一个流水线运转的企业了。
基础建设投资是比较大的,我进场以后,累计投资了电力、机井、灌溉通道、生活设施、还有各种农具,相当于手拿钞票入白地,什么都要买到完。
不过规模农场的基础设施,效益比还是很高的,我投入了2.5万左右,就可以灌溉70%的土地。明年再追加1万多投资,基本上土地灌溉全覆盖。同样的农村要搞渠道,覆盖全村,起码要十几万以上。规模农业的优势还是比小农明显。
对于机械化,不能迷信。要因地制宜,按照我计算,半机械化半人工,还是比较合算的。
(二) 投资综合环境
做企业很多时候最怕和政府打交道了,如果涉及到和本地农民的瓜葛,那纠纷会很多。但是在我从事的这块农业,这个投资环境还是整体不错的。
首先是土地,土地我是和监狱农场签订的,根子上避免了一切和农民发生纠纷的可能,后来有一些小纠纷,主要是我收获玉米以后,他们偷偷摸摸来砍点玉米杆喂牛。而我的玉米杆是要卖给养牛场的,所以和当地农民有一些不快。但是我也是本地人,这种事情不会恶化到哪里去,警告几次,后来他们也不来了。南瓜被偷了一些,不过明年我养上2条狼狗,估计损失也不会大。
种植玉米是有补贴的,算是粮食,不过我拿到手的只有20多一亩,ms被克扣不少,秀才遇到官爷,有理也无处说。反正不缴税,还拿点补贴,也算不错了,做人要知足。
农药化肥涨价太凶狠了。还有钢材。这个对我上半年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冬天了,现在是淡季,终于价格降到合理一点了。准备冬天订购一整批这种农资产品,否则开春肯定涨价。农资部门做的是霸盘生意,这个比衙门口的人还厉害。
人力开始是遇到挺大的难题的,当时还想去四川灾区找点人,后来未果。因为能干的农民都喜欢窝在家里干自己的,招到的都是在家里混不开要出来的人,很多水平肯定不行的。到年底,ms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经过几轮淘汰,现在农场留下了的都是比较勤奋踏实的农民。而且外面不景气,他们也不想去外面,在我这里,干的好的话,收入也不低,提成制度,也很好的让他们负起责任来。
市场问题其实很大,我们在柳州遇到了市场地头蛇的欺负,小贩都不敢和我们做生意。不过在桂林,我们站住了脚跟(有关在批发市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后面另辟篇章)。
整体而言,我认为如果还有人想做农业,在投资环境方面我有几点经验:
(1)最好自己是本地人。这个切记,中国人喜欢欺生。如果是本地人,多多少少本地的狐朋狗友、同学亲戚,还是有很多无形的威慑力。
(2)最好能够要到和农民关系不大的土地。这个很困难。现在连片土地太少。我可能算幸运的。
(3)政府现在对农业,吃拿卡要的不多,他们忙着卖土地搞房地产,那个口子的钱多,搞农业,基本没有油水。
(4)市场很重要,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够找到几个狠人。在桂林批发市场,也有人被偷被抢还有假钞的,但是我们几个人去的话,没有人敢动我们的东西。有一个老头,拿了假钞想要我们的玉米,要不是自己内部有人求情,那老头都会被我们打下跪。
如果想要做农业,想好自己有没有狠劲去面对这些投资环境。
(八) 绿色食品之三,隐形通货膨胀的源泉
走进家乐福、万家、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里面都开辟了有机或者绿色食品的专柜,贵得惊人的蔬菜食品。很多8-15元一斤的蔬菜。标
着有机或者绿色的标签,买的人络绎不绝。
实际上,内行的人都知道,中国没有完全的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很多农场取得认证以后,都是从外面购入蔬菜充数的。实际上,如
果购入的蔬菜不加激素自然生长,施肥的时候加点饼肥,再加点化肥,一样很好吃,并且产量也不会太低。这种蔬菜已经比一般的蔬菜品
质高了很多,对于城市里面的中高收入阶层的人来说,这个价格是花得值得的。 在做农场之前,我住在广州,买菜都是买万家或者家乐
福的这种高价蔬菜。每个月计算下来,光买菜就是很大的花费。但是我们家人一向健康情况都很好,这个我想还是有关系。
与此对比的是,边上也有很多普通的蔬菜。西红柿比我的拳头还大,萝卜至少有3斤一个。对于我这种搞过农业的人来说,看一眼就
知道是基因工程加农药、激素、化肥催长出来的,还有很多是温室大棚长大的,价格比菜市场略高1/3到一倍不等。
实际上,在蔬菜食品的购买上,中国的各个阶层分化都已经一览无余。表面上,普通的蔬菜价格上涨并不厉害,一般的市民都吃得起
。但是这个是以未来的健康做代价的。我的老家农村,80-90的老人比比皆是,但是在城市,中年以后得病死亡的人却非常多,以前在北
京的时候,看统计说中关村的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平均寿命都不到60。这个有很多的其他原因,但是不健康的食品,绝对是罪魁祸首之一
。
对于市民来说,这个选择是很艰难的。知道绿色食品是好东西,但是真的要买起来,吃菜比吃肉还贵。如何得了?
当三聚氰胺问题爆发的时候,很多妈妈只能去购买高价的进口奶粉。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形的通货膨胀。在官方的统计里面,只要进口
奶粉不涨价,CPI就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很多家庭的生活费用,就遽然高涨起来。
同样的事情将来就会发生在蔬菜和其他食品上。通过宣传和引导。超市会引导越来越多的市民去购买优质高价的蔬菜。当惊恐的市民
看到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他们别无选择。越来越多的市民会逐渐明白,如果这些钱不是花在食品上,那就就得花到医院里。
而实际上,这些好处,农民是捞不到多少的。作为种植者一方来说,出价到3毛钱,我就可以供货自然生长味道很好的萝卜,这些萝
卜假如被有的人改头换面标签成绿色食品,无论是哪一家大型超市,它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5元。而且我相信,购买的人一定不少。就像
我曾经从老家带回一些萝卜,送给朋友,他们都问我,到哪里去买这种萝卜。
BTW:本帖绝对没有推销本农场萝卜的意图。 反正即使是有人来买,价格也不会高哪里去的。
九)农业危机之一, 土地危机
一块土地,拿来做什么最赚钱。答案是: 做房地产。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母。但是种什么庄稼,都不如种植水泥庄稼来钱来得快,来得多。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从朱镕基主导商品房时代开始,才10年时间,我们的地方政府,已经把可以变卖的土地卖得一干二净。距离吃饭的18亿亩红线,越来越接近了。
中国的土地并不多,人均1亩半不到。我们每每都自豪地说,我们用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如今,这7%的土地也越来越不靠谱了。为了拯救经济,维持基本的就业,我们要投入数万亿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很应该,改善交通,提高物流效率,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有谁想过,这个过程要圈走多少良田。哪里还有多少土地来供我们如此挥霍?
我们仍然可以养活自己,依赖于最新的科技,基因工程和杂交品种,更多的使用化肥和激素,甚至我们的农产品还经常烂市。这种掠夺性的种植方式,我们还能够支持多久?我走过很多地方,由于化肥施用过量,长期种植品种单一,很多土地已经完全板结。更不要说看得见看不见的污染了。
如果知道我们的食物是怎么来的,估计我们都吃不下饭。
充足的土地面积,是良好食物的保障,善待我们的土地,给作物足够生长期,让作物能够有充足的阳光雨露滋润,这样的食品才是绿色健康。美国农场种植甜玉米,亩产一般都是1200-1400斤,而且会强制休耕或者轮作。而我们这里,甜玉米很多农民都种植到了2500斤,更厉害的是,每年都种植3-4造。总会有一天,我们的土地会反抗,拒绝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的产出。
如果按照健康的种植方式,可持续发展的话,我们的土地已经不再能够养活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大豆75%都是进口的,很多国外不允许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都大批地涌进中国,填充到我们饥饿的胃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要练就百毒不侵的神功。
看天涯的帖子,大家都讨论,几万亿的投资,会有多少被腐b掉,有多少是无用投资。在我看来,几万亿的投资,一定能够给国民沉淀出很多新的财富。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良田沃土,在这一轮的全国大开挖中,被钢筋水泥穿透,变成冷冰冰的水泥建筑。
题外话: 苦中作乐
别看我写文章一副忧国忧民的嘴脸。实际上,混迹到社会底层,我自己也是草根气十足。
社会就是这样,越高层,就越虚伪卑鄙无耻; 越底层,就越暴力狡猾粗俗。在2个世界,我几乎都游离过。以下内容部分涉及不雅,大多数本人原创或者亲身经历。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1. 甜玉米采摘
曾经在我们当地的帖子里面,我号召大家去地里采摘玉米。我的题目很煽情《邂逅玉米地的浪漫和热情》。结果来了几个人,问我,玉米地怎么浪漫了。
我信口胡诌:张艺谋上次来过这里了,说我要是早点种玉米,他拍《红高粱》就改名《玉米地》了。因为几个演员实地到了我地里,说把玉米杆铺在地上,就地xx的感觉,很有激情,比高粱地感觉要好很多呢。
2. 买我们吧
我们早期的玉米,种植技术不过关,虫子也多,到批发市场颇受歧视,大家都有点气馁。
一个女贩子,来挑我们的玉米,嘀嘀咕咕的,说,人倒是长得挺好看,怎么玉米就这么难看呢。
我没好气地答了一句:玉米不好看,就别买了,觉得人好看,就买人吧,看上谁了,给个价格就带走。
结果那个女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来了一句:要买的话,看样子得买2个,谁知道你们体力行不行。
狂昏不已,自己觉得够流氓的了,没有想到女人流氓起来,一个顶2个。
3. 性感的玉米
还是在玉米批发市场,有个稍微有姿色的女贩子,来要玉米的时候,居然是穿着裙子的。估计是仗着有几分紫色,老是缠着我们给她降价,说帅哥一定要给点面子,起码要让5分钱。
tnnd。这年头,性感值多少钱?就算你是菜市西施,还能够比得上我电脑里的陈冠希的照片主角?
我不动声色地说,美女,这么性感的玉米,就不要降价了吧。
她很意外,你的玉米怎么性感了?
我信口开河,前一阵子我有一个浙江的朋友来我地里玩了,他是做成年人用品市场的。看了我的玉米,灵感突发,拿我的玉米做模型,做仿真的男人的东西,出口美国。这种东西,供不应求,据说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了。
估计她没有见过这么有文化的流氓,笑骂一句:流氓。痛痛快快地买了玉米。
我很邪气地想,说不定晚上她要拿一个玉米,自己体会体会。哈哈,流氓到家了。
4. 淮山
淮山我在地里实验种植了一些,这种作物是高附加值的。但是机械投入成本比较大,短期内,暂时没有做。
一个朋友来看我,说淮山挺好的东西,可以规模种植。
我说,你知道不知道啊,淮山这种东西很壮阳,奥运会100米冠军的那个博尔特,就是吃山药,才有的力量。 这个东西,男的吃多了
,女的受不了,女的吃多了,男的受不了,男女都吃,床受不了。
那个朋友问:那你怎么不多种点啊?
我说,要是多种,我这个地受不了。
这是实话,淮山地种植过一轮以后,起码5年内不能再种植。
(九)农业危机之二,劳动力危机
土地危机仅仅是农业其中的危机之一。如果土地精耕细作,保养良好,那么我们的农业危机也不会有多严重。
农村,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大后方。但是,这个大后方在彻底地没落。我小时候农村虽然穷,但是处处人欢狗叫的,到处充满了生机。现在,村子里面静悄悄的,过年的时候会热闹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回家的人也越来越少。
一个个的农村看过去,几乎毫无例外,除了老人就是妇女和小孩,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现在孩子也少很多了,小学一座座在关闭。现在我们那里农村孩子,上小学就开始到乡里住校。用官方的话来说,和经历战争过后的人口组成非常类似。
青壮年都出去了,村子里很难找到20-30的年轻人。我参加过几个老人的葬礼,抬棺材的都是头发半白的人。可以看得见的是,一片片土地在荒芜,很多无人行走的小路,渐渐被杂草覆盖。
如果农村的荒芜,是国家走向发达的注定代价,那么我无话可说。但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又是多么荒谬。走出去打工的人,除了极少数精英分子,大多数注定是城市的过客,他们买不起房子,子女没有办法入学,老了没有福利。最终,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老了再也干不动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回到农村来。更多的人,一旦离开了土地,就永远也走不回来。年轻人宁肯在街头无所事事地混着,也不愿意回去家里种地,辛苦而且没有回报。
还有很多人在空谈农业机械化,还有土地集中的办法。认为机械化集约化,就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口的问题。这种看法不是幼稚,起码也是书生纸上谈兵。大块平整的土地,距离城市交通方便的,适合机械化的,很多都被城市怪兽圈走卖掉了。山地怎么机械化?零零散散的小块土地,怎么机械化?万一遇到经济不景气,大批失业的流民,没有了土地,中间出几个陈胜吴广怎么办?中国本就没有像样的经济学家,三农专家,更是一个比一个扯蛋。没有了足够的人力,中国的农业早晚会崩溃。
改革开放30年,甚至一直回溯到新中国成立。国家从农村抽走了无数的财富和资源,支撑了国家的建设和城市化。农村现在已经衰败,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无论新农村的口号如何响亮,道路如何宽敞,没有了人,最后都是空的。
我们国家对农村已经欠账太多。所有的欠账,终归有要还帐的一天。美国对中国的欠账,最后是金融危机。而城市对农村的欠账,最后是食品危机。就像美国向全世界输出有毒的垃圾债券一样,农村也向城市输出有毒的垃圾食品。
(十一) 农业危机之三,环境污染
中国还有多少河流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即使有,也是寥寥可数吧,要不农夫山泉,为了获取优质的水源,要跑到那么边远的山区。康师傅矿泉水,用自来水来灌装,也是被逼无奈,有价格合理的好水源,谁不愿意用呢?
污染是工业的副产品,我们选择了做世界工厂,我们同时也选择了污染,这是没有办法的。不是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业,哪个国家会轻易放手,允许转移。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但是我的观察经验说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除非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城市化工厂附近的高浓度酸雨,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绝收;工厂的排污水,直接流到农田里,会导致作物枯萎死亡;开采矿山,会挖走土质层,等于直接把土地荒废。这种事情,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了,有发生,但是不太频繁。
令人惊诧的是,中国的农产品,无论是粮食蔬菜,还是养殖行业的六畜三鸟,和我们的国民一样,已经完全适应了污染的环境,生命力真是顽强。前几年猪吃多了饲料添加剂,导致了莫名其妙的怪病,一度导致生猪供应紧张,猪肉涨价。后来,饲料配方改进了一些,生猪养殖又快速恢复起来。
我曾经见到过化肥厂烟囱下的菜地,见过污染水源下方的鱼塘,见过工厂臭水沟边上的玉米田,始终不得其解。这种地方,怎么能够种植出东西呢,后来才知道,适者生存,并不是这些作物愿意生活在中国,而是在中国生活,就必须适应中国的环境。
即使是在工厂密集的珠三角,所有的江河都已经污染了,但是在东莞中山,还是可以看到大片的香蕉地,看到郁郁葱葱的果园玉米田。经常可以看到发黑的水,一样在浇灌着菜地。
一般的环境污染,不会对农作物生产产量有致命的影响,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官大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引进污染工业。
农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液排放,农业生产本身的化肥农药污染,没有处理过的生物排泄物。虽然这些污染,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农产品大幅度减产。但是污染物,会顺着农产品链条的积累,最后达到食物链最高端的我们。
说白了,环境污染对农业的生产影响,后果很简单,不一定让我们吃不上东西,但是一定会让我们吃上不健康的东
哭笑不得的农场墨菲定律
1. 还没有搞好抽水系统的时候,天气一直干旱。当千辛万苦构建好水管和抽水系统以后,水抽上来的时候,下雨了,当然这是好事,电费是省了;
2. 市民都说,希望吃到绿色的食品,但是如果种植出来的是真的绿色食品,市民肯定说,你的虫多啦,样子难看啦,东西小个啦,还卖不上普通食品的价格。
3. 当玉米丰收的时候,跌价了;但是我们没有玉米的时候,市场玉米涨价了30-40%。
4. 如果你不种植什么,那样东西一定贵;第二年你种植的时候,很不幸,它很容易烂市。
5. 当请人来收玉米的时候,好不容易谈好价格,下雨了,人家不来了。
6. 当我们弄清楚玉米市场的体系的时候,玉米不幸老了干瘪了,幸好不是特别多。
7. 开始的时候,农场请不到人,我悬赏找到一个人100元,终于来了一些老弱病残,有的顶半个劳动力,凑合着用吧。等到我后期,经验丰富了,不想要这么多人的时候,经济危机爆发了,n多人找我,问农场还要不要人。
8. 有一阵子,化肥持续涨价,我想等等再买,结果拖延的时候,化肥涨价了;后来,我想,无论如何得囤积点化肥,结果一开始囤积,化肥掉价了
9. 当购买玉米种子的时候,不幸买到了盗版的,因为到网络上查正宗的厂家,知道了实情,后来在正宗的渠道买了一批。结果,盗版的比正版的长得还好,市场卖价还可以。正宗的产品出来的,后来收购的老板问我,是不是买到假种子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怪不得说,中国很多时候盗版的比正版的还好。
10. 因为经常在市场收着假钞,我痛下决心,斥资人民币12元,购买验钞的手电筒。第二天一看,假钞是没有收着,但是手电筒被人弄走了。
11. 农场没有狗,有人来搞点小偷小摸,不得已买了一条土狼狗,不过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偷了,有一天狗没有栓牢,把农场工人养的鸡咬死了几只。 (此文由压力大山在2011-09-21 18:58:48编辑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