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摄会注意好
摄会注意好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758
魅 力 值:2029
龙    币:1283
积    分:4902.6
注册日期:2009-08-10
 
  查看摄会注意好个人资料   给摄会注意好发悄悄话   将摄会注意好加入好友   搜索摄会注意好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摄会注意好发送电子邮件      

郭德纲博文《杀鸡谁看》赏析(真是有心人呐!)
【赏析】

郭德纲的博文中,常常包含许多文化因素,这与他博览大量传统艺术书籍有关,也与他天天上网寻么新事物有关,以此构成了他博文中的“雅”与“俗”。当然,他的博文中常常还影射一些当前的是是非非的人和事。我的赏析将仅局限在文化的部分,至于是非人事,大家自己猜着解闷儿吧,我这里就不涉及了。


关于标题

初见标题“杀鸡谁看”,令我一下子想到,我自己在分析“藏秘排油事件”中CCTV315晚会的战术意图时,给出的一个评价:“用他的脸提高关注度,挠他的脸杀鸡给猴看”。
竟然与老郭遥相暗合,我很欣慰。(呵呵,“凑不尿捻”哈)



“灯彩佳话”

这个词组,老郭在另一篇博文《谁谓犬能欺得虎?》中,亦有用到。我上网找寻了半天,没有个解释。但是我找到了我认为合理的“灯彩”的解释:

【灯彩泛指戏曲演出中区别于一般传统砌末(戏曲演出中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的早期灯光、布景。又称“灯彩砌末”或“彩砌”、“彩头”。注重灯彩的戏曲演出,称为“灯彩戏”或“彩戏”、“灯戏”。常以这类戏为号召的戏班,称为“彩头班”。灯彩戏大都情节离奇,有神怪出没,用彩绘的景片和灯具作种种点缀、渲染,借以吸引观众。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渐为写实布景、机关布景所代替。】

以此推测,“灯彩佳话”当指“演艺界中新鲜而热闹的佳话”。





关于天津红桥区的介绍

我在红桥政务网上找到了如下的句子:

【红桥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是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共有面积21 .3平方公里,人口58万。红桥区地理位置独特,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流经区内在三岔河口汇入海河,形成“三河五岸”的地理态势。......

红桥区是天津商业的发祥地,估衣街上的元隆、谦祥益、瑞蚨祥等绸缎庄是古老而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在红桥一带诞生的。】 该网址不再展示

老郭把这些文字的主要部分,抄入自己的博客,也算是为家乡扬名了。

天津红桥“三河五岸”(应当是指:南运河两岸,子牙河两岸,北运河西岸)卫星图片:




“兔走荒苔......昔日苍翁俱凋零”

这是老郭改写的《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八回中的一段文字。原文如下:

【话说济公出离了酒馆,一直够奔永宁村,来到故土原籍。济公一看,叹了一声,离家这几年的光景,村庄都改了样子。正是兔走荒苔,狐眠败叶,俱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剩草,亦系旧日征战之场。济公一看旧日儿童皆长大,昔时亲友半凋零。】

这段文字描述的情境,与老郭此次还乡访旧是如此的一致,又恰逢8天单口《济公传》演出结束不久,故被老郭信手拈来。




张德武博文《我一直是钢丝》

这篇博文也不短,这里就不全文转述了,只给一个我认为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概述二人相识五年半以来的巨大变化;第二段,感慨当初老郭将单活使火了;第三段,郭德纲虽然大火,副业繁多,但依然坚持优秀相声作品的创作和演出,是个合格的草根艺人;第四段,驳斥那些骂老郭的人的浅薄、无能、无知、和无意义;第五段,作者总结说会一直支持老郭。该网址不再展示

身在郭德纲吧坐,天下德云事自来。此博文发表第二天,就有吧友转进贴吧。我去看了“现场”,还留了言:

【写得好!没有一堆大道理,却掷地有声,方为高才。
佩服佩服!
惭愧惭愧!】(我惭愧的是,我这个人好讲大道理)

当时我看到的虽然大部分是支持鼓励的留言,但也有几个比较恶心人的指责甚至咒骂的。作为天天泡郭德纲吧的人,我这都是见怪不怪了。这次再去看,过分的留言已经被删掉了。的确,这些大便不清理,影响正常人的心情。

我就抄一些现存的有代表性的指责或反映出骂街曾经存在的留言:

【孤独的沙子:2009-08-29 00:06:34
我发现一个问题,凡是骂街的,都是匿名的.知道什么叫缩头乌龟不?就你们这些货,骂个人还得匿名,连真面目都不敢示众的东西.我都替你们父母臊得慌.
人家张老师写自己的真心话又触动了你们哪根神经了?
提意见可以,但是匿名骂街的那些,我就只能送你们一句祝福了.打雷的时候你们都注意,别最后让雷劈的连牙都剩不下,那你们可真就连祖德哥哥都不如了! 】

【手机用户:2009-08-29 12:35:19
郭台上台下很会作戏!】

【新浪网友:2009-08-29 13:44:14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郭德纲挨骂是必然,因为他骂的人忒多,太歹。看,他连他师爷都骂,连他师傅都气,对二大爷更骂。
你就看见别人骂他,谁好模样儿的骂他,他得罪人太多了!
他的相声有文化?真是没见过什么是“文化”。胡诌八咧,胡说八道,拾人牙慧,还大莫大样的,不知道什么是羞耻;他迎合了那些心灵空虚、趣味低下人的爱好;他可能继续“火”,中国这么多人,出千万个趣味低下人,正常。他也写博客,那是他写的吗,花钱还买不一个或几个“文痞”,不成委托!】

【新浪网友:2009-08-29 14:08:37
郭德纲就是三俗。 其实,他不是三俗,是特俗,俗不可耐。喜欢他的人,不是想看裸体舞每地方看的,就是精神空虚。作者也是这样的人。】

【手机用户:2009-08-29 15:14:49
张老师骂别人没文化,就标榜自己有文化,高!】

【孤独的沙子:2009-08-29 23:10:07
可惜哦,张老师全家全部都长命百岁,气死你们这些个垃圾。倒是你,诅咒别人的人,回家看看去吧,你们家除了畜牲还在已经没人了!】

【手机用户:2009-08-30 07:41:52
兄弟首先你写这篇文章就是没文化的真实写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宪法:2009-08-31 07:20:40
博主这篇文章其实是倒郭德刚的,许多对郭德纲并无反感的人,看到博主如此激烈的文章会认为是郭德纲授意而为~】(这个留言指出了一种不良的社会心态)

【新浪网友:2009-08-31 13:17:45
博主为什么要删评论?小心眼。这是没文化的表现,敢让人评论,是有自信;删评论就是怕了,怕别人不同意你的说法。龌龊。
博主回复:2009-08-31 15:26:26
本人从来不删评论,删的是匿名骂脏话的,看着想吐:)真正龌龊的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东西。我有名有姓有单位,欢迎来德云社跟我交流。】

【新浪网友:2009-08-31 17:04:19
版主脑子有点问题! 】

【路过天桥:2009-09-01 07:31:14
昨天看到一些十分精彩的评论,里面不仅没脏字,却提出很多中肯意见。今天发现这些认真探讨相声艺术的回复都被删了,楼主不必这么心虚,要敢让大家探讨发言
博主回复:2009-09-01 16:54:06
请把您那些不带脏字的、中肯的意见发上来,供我学习吧:)感谢您反复阅读本文的评论。鞠躬!】





对“听相声的专家”的分析

无论老郭写这一段话的初衷是什么,客观上,它形成了对“泛相声圈”中的“保守主义势力”的一种敲打,虽然他本身是以“坚持传统”为基础的。

在资深的相声爱好者和评论者圈子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崇尚“最标准”“最经典”的相声,他们醉心于像欣赏京剧昆曲一样地去“品味”相声。与盲目追求相声的“革新”相反,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看不惯一切偏离传统相声“固定规则”的作品和表演。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恰恰违背了相声自身的本质。相声是基于民间的,为人们带来欢笑的,语言幽默的艺术。相声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规则”都是为了这一本质而服务的。相声不是庙堂文化,由于它以追求“笑”为目标,所以它永远无法进入“庄重”的庙堂。因此,相声不应当形成“定式”,不可以死抱着“祖宗定法”不变。以传统相声家族马家为例,少马爷马志明相对于马老祖马三立,就有所演变,而马老祖相对于“八德”之一的马德禄,亦有所演变。

但是另一方面,相声的变,要基于“祖宗定法”中精华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抛弃,去“投靠”话剧小品。掌握好传统,才有资格谈创新。我说过一句话:如果少马爷说他要创新,我举双手赞成!但是,现在一些青年相声演员,传统精华的基础薄得可怜,也学着喊“创新”。要我说,恐怕他们只能混同于普通的娱乐圈偶像明星而已了。






“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

这个可是凿凿实实的“文化”了,这句话出自《慎子》。

《慎子》基本上是一部佚失殆尽的经典,其作者应该是法家学说的早期代表人物慎到,及其学派中的其他人。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慎到所阐述的“势”,我以十二个字去理解:天道赋予,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具体到“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的含义,我在网上只找到了一种说法:“海和山争着要水,大海必能得到水,因山高海低的缘故。比喻谦虚可以受益。”我个人认为,这是秉承儒家思想的人,对此句含义的歪曲。而且,郭德纲是个假惺惺地把“谦虚”挂在嘴边的人吗?而且,引用此句的语境,是该宣扬“谦虚”的时候吗?郭德纲不可能把一句说“谦虚”的话放在这里的。

还是要从作者慎到的思想基础出发来分析。俗话说“水流千遭归大海”,“海”天生就是“汇集万水”而成的。若天有降水,水终必入海,这是在“争水”这一事件上,上天(或者说“自然规律”)赋予“海”的“大势”。

对比郭德纲博文中“相声界同行或相关人士骂郭德纲”这一现象来说,他们骂郭德纲,都是匿名,只有郭德纲一个名字亮着,被吸引来的普通人们无非关注郭德纲一人。郭德纲的相声,是以“给人们带来欢笑”为根本目标,而极少有普通人是不喜欢“欢笑”的,这就构成了郭德纲的“大势”。而正如大海一样,郭德纲的红火,也恰恰是靠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们而形成的。所以,那些人越骂郭德纲,就越多人关注郭德纲,就越多人喜爱郭德纲,郭德纲就越红火。而反观他们自己,什么也没落下,连最初追求的“痛快”都适得其反。

所以,博文中紧接着写:有这功夫,干点正事不好么?郭德纲真的是在为他们着想。







“光腚骑摩托,得瑟XXX”

这是东北地区的一句非常巧妙的歇后语,虽然粗俗,但是非常有语言幽默底蕴。

“得瑟”一词的读音是“de(四声) se(轻声)”。关于该词的含义,简单的解释是“过分的炫耀、招摇,多含贬义”。我在网上找到一个更“专业”的解释:

【“得瑟”一词的本义,其实就是对人不计后果、不持重或分寸把握偏低的语言、行为的一种评价,善意的讽刺意味很浓,适用场合也很广,作独词句使用的情况居多。与“沉稳”似乎是一对反义词,但它还不单纯就是轻浮。像那个“好”字一样,往往在具体的语言场合下有具体的特指含义。
例句:“小王刚有了个儿子,乐坏了,你看这两天把他得瑟的!”(含过分高兴之意)
再如:“不让你去滑旱冰你偏去,得瑟!”(做了不适合的行为)】

在东北话的中,“得瑟”与“哆嗦”两个词的发音极其相近,从而形成了双关语,因此产生了这个歇后语。一个光腚的男子,跨坐在摩托车上,随着摩托车一起颤抖,那么哆嗦得最明显的身体部位是哪里呢?呵呵......所以,最初这个歇后语的后半句是:得瑟啥玩意儿。“啥玩意儿”也是个双关语,一方面是语气助词,另一方面又可理解为询问。通过双关语的运用,犀利而幽默地表达了对“得瑟”这种行为的讽刺。

后来,比较俗的人们,就干脆直接说:“光腚骑摩托,得瑟个JB呀!”在北方话的俗口语中,JB这个词,也有语气助词的作用。再后来,被某位高人(好像是一位受广大三俗群众喜爱的二人转女艺人)进一步演变为骂人话,即用“你爹”代替JB,将“你爹”与JB划了等号,形成了对“得瑟者”的幽默的辱骂。“光腚骑摩托,得瑟你爹呐!”





何谓“留着嘴生儿育女”

这一表达方式,好像也是那位二人转女艺人创造的,也是一种“低俗”的幽默。

其实简单一想就明白:人体的体表器官中,哪一个是负责往外生孩子的呢?(生孩子是女性的任务,所以主要考虑女性器官)......呵呵,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说:你那个B(百度)嘴!

“B(百度)嘴”是一个常用“俗词”。在中国扭曲变态的性文化史中,女性的那个器官,一直被作为“下流”“肮脏”的代表。所以用B来形容一个人的嘴,就是说这个人说话“下流”“肮脏”。

相信若有“倒纲分子”看到这里,一定会马上将此义反用到郭德纲自己的身上。但是请你们注意,郭德纲的“骂”与你们的骂有根本的不同。他不直接使用脏字脏词,龌龊的含义都是你自己脑中反馈出来的。他是用“文化”来“骂”,无论“雅”的文化还是“俗”的文化。他是利用你们自身人性中的丑恶来“骂”。而你们(当然也包括我),除了跟在他屁股后头学,没别的招儿,因为你们见识没他广,素养没他高,脑子没他灵光,嘴还没他利索。别骂他啦,自讨苦吃!






此书目与《玉夔龙》并称苏州弹词的“龙凤二书”。现能上溯到的最早演出者为清同治、光绪年间艺人赵湘洲。在赵之后说唱此书较著名的有夏荷生等,夏荷生唱腔,大小嗓并用,急弹慢唱,世称“夏调”,以弹唱《描金凤》闻名江南,被奉为“描王“。夏氏为浙江嘉善籍,苏白欠准,故有“泥土气”之谓。因有阿芙(百度)蓉癖(吸鸦(百度)片),过早下世。有诗赞夏曰:忽俞忽马无前例,忽龙忽凤高声异。慢唱急弹弦,新腔创最先。休嫌泥土气,三笑谁能比。载誉奉描王,一灯催早亡。(《三笑》也是夏调名段)

考据之后,不免好奇,想起应该听听苏州评弹原调,倒是真给我找了到一段,那位先生自谈自唱,时常停下来绘声绘色叙述几句,唱得是曲调优雅,讲得是神采飞扬……嗯,我要是听懂了一句,我是那个!

说回班主的单口,共分6回,其主要情节偶来冒昧归纳一下:

一、伤世情书生寻短见 悔酩酊半仙误许亲;

二、续旧情鳏夫逢妗姐 订终身才子遇佳人;

三、王半仙急智定巧计 许媒婆代嫁闹喜堂;

四、遭祝融汪宣叹落魄 揭皇榜半仙求甘霖;

五、赴京城天蟾戏丞相 参君王金殿断吉凶;

六、诈黄泉汪宣讹兄长 喜封官念旧荐前嫌。

用点话本小说大俗词儿,不老工整的,游戏而已,大家不要笑话哦。

其实考据故事来历,无非是满足一下个人的恶趣味,事实上南北曲艺语言障碍实在太大,我就算想欣赏评弹也是没戏。所以要说听,当然还是班主的单口好听呀,有许多郭氏机智在其中,加上班主特色的包袱,非常非常喜欢——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听不懂的话!

唯一一点点小小的心愿:觉得这个本子,班主上得匆忙,似乎雕琢还不够精细,应该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还有更多的乐趣可以挖掘,好希望班主何时有空,能把这个段子好好整理,再多说点……那我就更~~~~加地欣慰啦!】

该网址不再展示






“猫了个咪的”

没想到这句话也是“历史悠久”。以下这篇博文的作者,疑似为此句的创造者。

【“猫了个咪”的来历(2006-11-21 11:52:12) 分类:散文诗歌

“猫了个咪”的来历

即使是恶搞作品,倘若出现了太多不堪入耳的鄙俗之言,亦会引起读者的反感。一点儿没有也不行,在一些情绪化的对白中,省略了脏话是很影响效果的,就像某些教育片里的马赛克。

在我的《恶搞暗黑破坏神》中,多次出现了表示愤慨或宣泄情绪的谩骂词语——“猫了个咪”,其音仿似北方某句俗骂。随着这篇连载的陆续上传,许多具有强烈求知欲的朋友想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探个究竟。其实最初“猫了个咪”不是脏话,而是我大哥家的一只小猫的名字。现在“猫了个咪”已在网上广为流传,那只小猫在天有灵也该欣慰了,——许多名人都是在死后才出名的!^_^

中国话皆语出有源,再添一例而已,聊博一哂。

于冒泡 2006年11月21日】

该网址不再展示






“一七和发花两道辙问候令堂”

所谓“辙”,也叫“辙口”、“辙韵”,就是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其最后一个字的韵。戏剧、戏曲领域,都非常重视“辙”,很早就有“十三辙”、“十三道大辙”“两道小辙儿”的总结。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很容易找到,这里不再累述。

具体说:所谓“一七辙”是指一句话或短语,其尾字的韵与"一yi”和"七qi”一致,“发花辙”就是尾字的韵与"发fa”和"花hua”一致。而“令堂”就是“母亲”、“妈”。

想想有哪两句常用俗短语,带“妈”字儿的,分别符合“一七辙”和“发花辙”?






总结

总算写完了。当初动笔的时候,自己都没想到,一篇博文可以有这么多值得考据和研究的“文化”,无论是“雅”的还是“俗”的。

--


  放大欣赏

浏览丽江照片:
http://bbs.hlgnet.net/showid.php?page=14&boardid=13&rid=19649352&theid=19649352&up=0&bbscate=0&go=10&ms=17064
2011-12-04 20:54:3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85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